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猪DIO3基因的序列分析及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获得了猪甲状腺素脱碘酶3(Deiodinase iodothyronine III,DIO3)基因1 568 bp的mRNA序列,包含编码278个氨基酸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采用PCR-RFLP法检测外显子687 bp处的A/C突变(A/C687)在不同猪种中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国内猪种中C等位基因占优势,DIO3基因的多态与瘦肉率(LMP)、肥肉率(FMP)、瘦肥肉比率(RLF)、肩部膘厚(SFT)、第6-7腰椎间背膘厚(RFT)、臀部膘厚(BFT)、眼肌面积(LEA)、肌内脂肪含量(IMF)等脂肪沉积和胴体性状显著相关。

关键词: 猪DIO3基因 克隆 基因频率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激素组合对甘薯鄂薯6号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高淀粉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鄂薯6号茎尖为试材,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其愈伤组织诱导以及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0.2 mg/L 6-BA+2.0 mg/L 2,4-D的培养基相比,仅添加2.0 mg/L2,4-D的培养基诱导出愈伤组织的所需的时间短,诱导率高,平均诱导率为95.6%;含有0.2 mg/L 6-BA的培养基中平均诱导率为91.0%,两处理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植株再生率的影响不显著,平均再生率高于175.0%。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 愈伤组织 再生 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场病毒病的检测及防控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2

摘要:对湖北省部分发病猪场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及猪圆环病毒病2型(PCV-2)的抗体及病原进行检测,结果CSFV、PRV、PRRSV、PCV-2阳性率分别为0、12.5%、50%、20.8%。针对对疾病的防治,猪场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 猪病毒病 检测 综合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草莓育苗期炭疽病病害调查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2012年夏季,对湖北省草莓(Fragaria ananassa)育苗期炭疽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湖北省草莓主栽品种晶瑶、丰香、法兰地等。结果表明,晶瑶育苗期炭疽病发病情况最严重,平均发病率为41.7%,平均病情指数为21.5;丰香次之;法兰地发病最轻,平均发病率为16.2%,平均病情指数为7.5。并对炭疽病病样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关键词: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炭疽病 病害调查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山红菜薹栽培技术研究

长江蔬菜 2012

摘要:对高山红菜薹生长周期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及遮光覆盖栽培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拔越高,红菜薹越易通过春化而提早抽薹,海拔1 600~1 800 m的高山地区更适于种植高山夏季红菜薹,采用全遮光覆盖栽培的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武汉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消长动态及其防治药剂的筛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2011年,采用拍网法对武汉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的消长动态进行调查,并评价4种杀虫剂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武汉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动态趋势总体相似,均呈现2个虫口发生高峰,第1次高峰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2次高峰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第1次高峰虫量多,第2次高峰持续时间较长;成、若虫的发生期有所不同,若虫发生期为4月上中旬至11月下旬,成虫全年可见。150 g/L茚虫威乳油、240 g/L虫螨腈悬浮剂、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见效快,药后1 d防效达61%~88%,药后3 d防效均在90%以上。

关键词: 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 种群消长动态 武汉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基因第7内含子多态性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部分SNP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选取国外瘦肉型猪种大约克夏16头、长白猪21头和中国脂肪型地方猪种梅山猪22头以及"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213头为研究材料,利用PCR-Eco88I-RFLP方法检测PTP-1B基因第7内含子序列存在G/A突变的多态性,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白和长白猪种为单一的A等位基因,而梅山猪种以杂合子GA基因型为主,对213头"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进行性状关联分析,该位点与猪板油质量、内脂率、胸腰椎间背膘厚等脂肪沉积性状显著相关(P<0.05),且杂合子GA基因型个体的板油质量和内酯率都最低(GA基因型个体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基因 脂肪沉积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进化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2 CSCD

摘要: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代谢、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其基因组相对独立于核基因组,表现为半自主遗传特性。植物线粒体基因组较大,基因组重排、重复序列重组,以及基因获得/缺失/转移/重复等频繁发生,很大程度影响其基因的正常功能行使;同时,也增加了研究其基因功能及其基因组进化的难度。新一代测序技术降低了测序成本,数据库中测序基因组数据激增。其中,也包括大量已获得的植物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序列。本文使用公用数据库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通过对高等植物线粒体DNA序列、结构、功能基因丢失/迁入、DNA片段水平转移、重复序列及RNA编辑等方面比较分析,试图从某些侧面揭示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复杂的进化特征与过程,为解析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探讨细胞质雄性不育机制提供新证据。

关键词: 高等植物 线粒体基因组 进化特征 细胞质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豇豆枯萎病病原分离鉴定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采集武汉市豇豆种植区豇豆枯萎病病株,经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获得菌株JKW-1、JKW-2和JKW-3,并对3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3个菌株均为致病的镰刀菌,其中菌株JKW-1和JKW-2菌落色泽为紫红色,JKW-3菌落色泽为白色,均能产生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但在菌落形态、产孢量、分生孢子大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这3个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搜索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豇豆病株症状和病菌的形态学特征,判定引起武汉市豇豆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

关键词: 豇豆枯萎病菌 形态学 分子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场放大样品进样-压力辅助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饮用水中的百草枯

分析化学 201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引言百草枯属有机杂环类季铵盐除草剂,由于它具有优良的除草效果,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的杂草防治。百草枯具有极强的水溶性,极易迁移至水体环境中,从而对饮用水的质量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目前,百草枯的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1]、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3]和毛细管电泳法(CE)[4~6]。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百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