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咸水畦灌棉花耐盐性鉴定指标与耐盐特征值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浅层地下咸水,通过5 a的咸水畦灌播前造墒大田试验,分析了不同程度盐分胁迫(1(对照)、2、4、6、8、10 g/L)与棉花生长指标和籽棉产量的响应关系,得出不同矿化度咸水播前造墒条件下棉花的耐盐性鉴定指标及耐盐特征值。结果显示,相对出苗率、相对株高、相对叶面积、相对地上部干物质质量、相对果枝数、相对成铃数和相对蕾花铃最大值均可以作为棉花的耐盐性鉴定指标,其中相对株高易于观测,盐害指示效果好,因此作为推荐使用耐盐性鉴定指标。同时,灌溉水矿化度控制在5.48 g/L以下时,咸水造墒连续灌溉5 a后,在产量与对照相比不减产。
化肥氮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抗病性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北省高邑县后哨营黄瓜集约化种植区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在菜农基施玉米秸秆30 t/hm2(N、P2O5和K2O携入量分别为208.4、62.8和361.6 kg/hm2)基础上,研究不同化肥氮用量对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产量、抗病性及根层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 t/hm2玉米秸秆配施450 kg/hm2化肥N模式的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化肥氮农学利用率达最高,分别为169.74 t/hm2、33.05万元/hm2、39.2 kg/kg;较农民习惯施肥节N 61.4%、节P2O532.2%和节K2O 33.9%,增产34.9%、增收40.8%;本试验条件下,基施秸秆30 t/hm2的基础上,配施化肥N的适宜用量为370~450 kg/hm2;采收期适宜黄瓜产量建成的根层(0~40 cm)土壤硝态氮需求农学阈值为N 105.9 kg/hm2。农民习惯施肥量严重超出黄瓜养分需求量,土壤NPK比例失调,黄瓜抗病能力下降,习惯施肥区较化肥N用量450~750 kg/hm2各处理黄瓜采收期病+死株率增加了39.7~49.2个百分点,而且根层土壤硝态氮出现显著积累并存在淋失风险。
BvGLP1过表达增强了转基因小麦对根腐病的抗性
《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类萌发素蛋白(germin-likeprotein,GLP)是一类含有cupins结构域的糖蛋白,在植物基础抗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人工合成了甜菜GLP基因BvGLP1,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受韧皮部特异表达启动子RSS1P驱动的BvGLP1基因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A20-RSS1P::BvGLP1。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其转入小麦品种扬麦18中,对转基因扬麦18的T0至T3代植株中BvGLP1进行了PCR、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QPCR检测,并对转基因小麦进行根腐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BvGLP1已转入转基因小麦扬麦18,并能在转基因小麦中遗传、转录表达;5个转BvGLP...
秸秆还田与药剂处理对夏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发生数量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 2012 CSTPCD
摘要: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是夏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生的害虫。调查发现,秸秆还田地块尤为严重。本试验对秸秆还田与药剂处理地块的二点委夜蛾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未进行药剂处理的地块被害株率达到82%,百株虫量最大为88头,喷除草剂和杀虫剂后二点委夜蛾发生量及危害率与未喷的差异不显著,百株虫量略有降低,但无秸秆还田地块喷施除草剂与杀虫剂后,其危害率显著低于上述处理,被害株率为20%,百株虫量为6头。
利用玉米芯替换棉籽壳栽培金针菇的经济效益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探讨玉米芯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小型试验结果较好而实际生产上不被采用的原因,在金针菇主产区(河北省灵寿县)开展了伴随生产进行的玉米芯部分替换棉籽壳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与棉籽壳相比,玉米芯用于栽培金针菇菌株苏6存在生物转化率低、效益低的问题;建立的玉米芯与棉籽壳栽培金针菇的等效益关系式揭示了玉米芯的利用效益受当年度鲜菇售价、玉米芯价格以及委托加工用工支出等影响,若棉籽壳实际购买价格高于临界价格(等效益时棉籽壳的价格)时,宜利用玉米芯部分替换棉籽壳,反之则不宜替换。
关键词: 玉米芯 棉籽壳 金针菇 替换比例 产量 效益 价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区域循环农业发展障碍因素分析与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
《河北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以石家庄市为研究对象,采取指标体系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该市18个县(市、区)不同生态区域循环农业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域间障碍度差异明显。区域间障碍因素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主要集中在秸秆过腹利用率、粪便的循环利用率和化肥有效利用率3个因素;资源减量投入方面主要集中在单位产值地下水用量、农膜使用水平2个因素;资源环境安全方面主要集中在肥料残留率、森林覆盖率和有效灌溉系数3个因素;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主要集中在粮食单产、单位畜禽产品率、农林牧渔业商品率3个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面覆盖可抑制葡萄霜霉病危害
《河北果树 》 2012
摘要:葡萄霜霉病是一种危害比较严重的葡萄病害,在葡萄产区,危害面积大,且近几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这种病害主要危害葡萄叶片,同时也能危害葡萄新梢、花序和幼果。叶片被害,引起早落;新梢被害,生长停滞、扭曲,甚至枯死;花序和幼果被害,则会萎缩脱落。受害严重的葡萄,可以造成整株枯死。葡萄霜霉病发生与温、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冷凉、多湿环境下最适宜霜霉病的发生和传播。为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在葡萄园进行了地面覆盖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概况试验于2005年在河北省农林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氮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0年3~7月,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庄农场研究了不同水氮用量对黄瓜季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不同生育阶段灌水量使黄瓜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7%~22.1%,不仅可以满足黄瓜生长发育对土壤水分的要求,而且可以减少用水量30%。不同处理中以节水灌溉+习惯施氮处理(W2N1)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习惯灌水+减量施氮处理(W1N2)最低。全生育期内,土体95 cm深度硝态氮淋失量与土壤含水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以初瓜期和盛瓜期相关性系数最高。与农民习惯水氮处理(W1N1)相比,节水减氮处理(W2N2)在节水30%减施氮25%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量,整个生育期降低淋失量35.0%。3年连续试验结果表明,节水减氮处理(W2N2)与习惯水氮处理(W1N1)间黄瓜产量结果差异不显著,说明河北省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目前农民习惯施氮和灌水量有很大的节水节肥空间,根据蔬菜不同生育期需肥量和土壤含水量来合理分配水、氮可取得明显的节水节氮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