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发酵床垫料特性与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酵床垫料的特性研究及其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发酵床养殖技术体系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分析了垫料的构成特性,养殖过程中垫料养分含量的变化,同时对发酵床垫料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发酵床垫料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态发酵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生态发酵床 垫料 资源化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米糠油含量的QTL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9311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试验材料,借助近红外广谱分析技术,对米糠油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差异显著性测验及代换作图,鉴定了置换片段上米糠油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4个米糠油相关的QTLs,其加性效应值的变化范围为0.91%~1.48%,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范围为3.96%~6.46%。

关键词: 水稻 米糠油含量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北方沼气工程中增保温技术利用现状和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国内沼气工程中的传统增温、新能源增温/保温等技术利用现状,并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此外,针对南北方沼气工程的差异,分析了其增温和保温技术应用情况和原因,并总结了南北方沼气工程增保温的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南北方 沼气工程 增温技术 保温技术 改进措施

不同猪发酵床垫料内腐殖质变化特性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果树枝、菌糠、中药渣、发酵猪粪垫料以及稻壳/木屑不同配比垫料内腐殖质及其组分含量,研究育肥猪一个生长周期内猪发酵床垫料中腐殖质及其主要组分胡敏酸、富里酸的形态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初始中药渣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碳量及富里酸含量最高,初始菌糠垫料内胡敏酸含量、胡/富比及胡敏酸E4/E6比值最高。在育肥猪一个生长周期内,除中药渣垫料外,包括稻壳/木屑不同配比的其他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量表现为前三个月增加而后降低,富里酸表现为前两个月增加而后下降;除菌糠垫料外,包括稻壳/木屑不同配比的其他垫料胡敏酸均表现为持续增加,所有垫料内胡敏酸E4/E6值均下降。饲养三批猪的稻壳/木屑垫料内腐殖质及其不同组分含量以及胡敏酸E4/E6值均相对较低。中药渣、菌糠、果树枝与发酵猪粪垫料同一取样时期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量、胡敏酸以及富里酸含量差异显著,稻壳/木屑垫料不同配比同一取样时期垫料内胡敏酸与富里酸总量、胡敏酸以及富里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垫料间胡敏酸E4/E6差异显著,表现为发酵猪粪>果树枝>菌糠>中药渣(初始期除外),稻壳/木屑配比为60/40时胡敏酸E4/E6值较低。

关键词: 猪发酵床 垫料 腐殖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套袋微环境变化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套袋微环境变化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机制,筛选适合晚熟桃套袋的无纺布果袋,以晚熟桃品种‘夕空’为材料,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了采前白、黑、蓝、紫色无纺布袋内微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湿度日变化曲线呈相反的趋势。白天不同处理的温度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之后;湿度变化则呈"V"型。套袋微环境中的平均温度和湿度均较对照升高。采前不同处理袋内微环境变化存在差异,对桃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各异。套袋果实的亮度值(L)均较对照显著提高,而果皮中花色素苷(Ant)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带皮果实硬度和去皮果实硬度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套黑色无纺布袋并在采前拆袋的果实红色饱和度(a)、色饱和度(C)、a/b比值(b为黄色饱和度)和果皮中Ant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采前拆袋并未显著改善‘夕空’桃的外观品质。紫色无纺布套袋处理的果实a值和a/b比值、果皮中Ant含量、果肉中总糖含量及糖酸比都较低。白色与蓝色无纺布套袋处理的果实相比较,单果重、果皮中Ant含量、C值、果肉中总糖含量及糖酸比差异不显著,但具有较高的a值和a/b比值。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白色无纺布果袋对晚熟桃套袋较为适合。

关键词: 套袋 聚丙烯无纺布 微环境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猪源乙型脑炎病毒株的免疫原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将从江苏地区筛选出的1株增殖性能稳定猪源JEV JS01毒株作为疫苗,用毒株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原性研究。试验采用经过细胞传代获得JEV JS01病毒液(1×10~(7.5)TCID50/m L),以甲醛灭活后加入油佐剂,制备猪源乙型脑炎灭活疫苗。腹腔免疫9~12 g小鼠,攻毒保护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免疫组90%以上健活。分别肌肉注射免疫仔猪及后备母猪,不同时间采集血清测定JEV ELIS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试验猪血清抗体效价较免疫前均有显著提高,后备母猪免疫8个月后抗体仍全部为阳性,抗体水平与免疫剂量呈正相关性。试验表明该猪源乙脑病毒JS01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用作疫苗用毒株。

关键词: 猪源乙型脑炎病毒 免疫原性 灭活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淋滤对污泥表面特征及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中国给水排水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剩余污泥中较高的重金属含量制约了其后续资源化利用。为此,以去除不同形态的重金属为目的,考察了生物淋滤前后各形态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以及生物淋滤对污泥EPS含量、比表面积、Zeta电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淋滤可有效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p H值降至1.98引起了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含量的降低;EPS中蛋白质、腐殖质、多糖含量分别减少至3.92、3.43、18.54 mg/g VSS,这是残渣态重金属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Zeta电位升高至-1.92μV,平均粒径增大至33.17μm、比表面积减小至0.217 m2/cm3也均有利于重金属的去除。

关键词: 生物淋滤 重金属 胞外聚合物 剩余污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花脸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及PCR-RFLP技术对FSHβ,ESR和PRLR基因在二花脸猪群体内的多态性及对繁殖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08头二花脸母猪中检测到FSHβ基因的AA和AB型,ESR和PRLR基因的AA,AB和BB三种基因型。FSHβ基因AA型初产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均高于AB型(P<0.05或P<0.01);ESR基因BB型初产及经产TNB和NBA均高于AB型(P<0.05)和AA型(P<0.01);PRLR基因AA型和AB型初产和经产TNB和NBA均高于BB型(P<0.01)。FSHβ基因AB型初产和经产初生个体重(BW)和断奶个体重(WW)均高于AA型(P>0.05);ESR基因AA型初产和经产BW高于AB和BB型,WW高于BB型(P<0.05);PRLR基因BB型初产和经产仔猪的WW均显著高于AA型(P<0.05)。FSHβ,PRLR和ESR基因对二花脸猪繁殖性状有一定影响,可作为二花脸猪繁殖性状辅助选择的标记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二花脸猪 FSHβ基因 ESR基因 PRLR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Ca~(2+)对PEG处理下转C_4型PEPC基因水稻光合生理的调节

植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通过固定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是关键的C4植物光合作用酶。为了揭示高光效转C4 PEPC基因水稻(Oryza sativa)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理,以高表达转C4 PEPC水稻(PC)和野生型水稻Kitaake(WT)为供试材料,在植株的4–5叶期,使用不同浓度外源Ca Cl2溶液处理,测定在15%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6000,PEG-6000)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参数、内源钙总含量、叶片总蛋白激酶活性、PEPC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0.5 mmol·L–1 Ca Cl2明显提高PC叶片相对含水量(P<0.05),2 mmol·L–1和10 mmol·L–1 CaC l2则作用不显著,对WT则影响不显著。不同浓度钙处理对PEG处理PC的净光合速率影响不显著,而通过维持气孔导度减少水分胁迫。内源总钙浓度的数据显示,在PEG6000处理下,PC具有维持稳定内源Ca2+浓度的能力,过高浓度(10 mmol·L–1 Ca Cl2)钙处理反而降低了PEPC酶活性、PEPC基因表达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关键词: 钙离子 高表达转PEPC基因水稻 干旱胁迫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光合特性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表达转C_4型PEPC基因水稻在低氮下诱导碳氮酶稳定光合作用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高表达转玉米C4-PEPC基因水稻在低氮条件下的光合表现,采用高表达转玉米C4-PEPC基因水稻(PC)与原种Kitaake(WT)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别测定不同的氮素条件下(中氮300 kg/hm2,低氮65 kg/hm2),开花后不同天数的SPAD值,光合参数以及碳氮关键酶活性。并在开花后50 d收获植株,记录产量因子。结果表明:低氮处理下的PC相对于WT来说,在开花后14,28 d,其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13.10%(P<0.05)和29.29%(P<0.05)。同时,Rubisco羧化酶在开花后14,28 d时活性分别提高了67.86%和52.63%(P<0.05);硝酸还原酶在14,28 d时的活性分别提高79.49%(P<0.05)和17.96%;谷氨酰胺合成酶仅在开花后28 d时活性提高28.48%(P<0.05)。但是通过对产量进行分析,在低氮条件下,并未发现PC的产量与WT有明显差异。可见,PC通过诱导碳氮的关键酶活性的提高维持低氮条件下高净光合速率。

关键词: 高表达转C4型PEPC基因水稻 低氮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