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 H值和主要养分状况的差异,对湄潭、凤冈、都匀、西秀和正安5个重点茶区201个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利用SPSS和Sigmaplo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绘图分析,采用茶园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评价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对比研究了5个重点茶区茶园土壤的p 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p H值都匀和西秀(p H集中在3.00~4.00,土壤严重酸化)极显著低于湄潭和凤冈(p H集中在4.00~4.50,土壤酸化);湄潭和凤冈极显著低于正安(p H集中在4.00~5.00,土壤有酸化趋势)。2都匀和西秀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湄潭和凤冈,达Ⅰ级土壤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而湄潭和凤冈分别仅有1/2和1/5左右达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3各茶区普遍缺磷,以正安茶园土壤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都匀,显著低于湄潭,仅有3.13%达Ⅰ级土壤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4各茶区普遍缺钾,以凤冈茶园土壤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其他茶区,没有样本达Ⅰ级土壤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根尖预处理及植株倍性鉴定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采用0.1%秋水仙素、0.002 mol/L 8-羟基喹啉和冰水3种试剂对辣椒辛香8号花药培养再生植株根尖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预处理对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的影响效果,并对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以期获得辣椒染色体计数的最佳预处理。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中,利用0.1%秋水仙素对辣椒根尖预处理3 h,细胞的中期分裂指数最高,达56.6‰,而且染色体分散度好,染色体分裂相多,比较适合染色体计数;经染色体计数鉴定得出5株花药培养再生植株中有4株双倍体和1株单倍体,可用于下一步育种实践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嫩芽芳香物质不同HS-SPME萃取方式的比较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采取直接加热和沸水浸泡2种方式萃取茶树嫩芽中的芳香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茶树嫩芽香气成分,在直接加热方式中检测出23种占比78.351%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出峰时间在21 min之前,在浸泡加热方式中检测出30种占比93.326%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出峰时间在21 min之前,表明浸泡加热萃取法能更好的释放出分子量低、沸点低的挥发性物质,浸泡加热萃取法更适用于茶树嫩芽香气物质的萃取。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醇、橙花醇、己醇、橙花叔醇、反式-2-己烯醇、香叶醛、橙花醛、4-戊烯醛和水杨酸甲酯是茶树嫩芽中主要的挥发性芳香物质,这些芳香物质共同决定着茶树嫩芽的香气特征,使茶树嫩芽呈现一定的清香。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直接加热 浸泡加热 茶树嫩芽 芳香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喀斯特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中国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6)、贵州各市(州)年鉴、CNKI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贵州气象局提供的数据等为依据,对贵州各市(区)气候、天然草地面积、草畜承载量、石漠化面积等因子进行研究,分析了贵州草地建植的政策优势、气候地形优势、植物资源优势和草地资源优势。结果表明:1)贵州根据气候和地形优势,为建立多层次、立体、反季节性牧草提供了条件;2)贵州天然草地面积4.82×106 hm2,占土地面积的27.36%,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3.76×106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1.34%,占天然草地面积的78.01%,成片草地面积493.38hm2,占总土地面积的0.28%,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此外,人工草地的建立具遏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提高土壤肥力的功效;3)贵州喀斯特地区可利用冬闲田和陡坡种植牧草,作为备用草地,降低了牧草的季节性供应不均衡所带来的损失;4)草地畜牧业不仅涉及农学,还涉及到地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甚至能发展成为观光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地产玄参土壤团聚体特征
《耕作与栽培 》 2015
摘要:为了解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团聚体特征的,采集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探讨了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机械性团聚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以>5mm为主,水稳定性团聚体以<0.25mm为主。>0.25mm机械稳定性团聚达到97.28%,>0.25mm水稳定性团聚达为51.64%。>5mm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高,>1mm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其次。贵州地产玄参土壤团聚性较强,土壤结构良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期收割产量及营养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贵州省农区不同生长期紫花苜蓿收割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的变化规律,试验在紫花苜蓿营养期、花期、枯萎期等不同生长期收割,分别测定了各生长期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含量。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期收割产量差异很大,花期收割的鲜草产量、风干物质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高于营养期和枯萎期;粗蛋白、粗水分含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不同生长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粗纤维含量随着生长时期变化呈上升趋势,不同生长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长期 牧草产量 蛋白质产量 水分含量 粗纤维含量 营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中地区不同品种苹果果皮色素类物质的含量变化
《贵州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黔中地区苹果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以黔中地区栽培的丽嘎、皇家嘎啦、天红1号和长富2号4个苹果品种为试材,研究其花后50d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果皮色素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花青素含量随着果实生长发育至成熟阶段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丽嘎、皇家嘎啦、天红1号和长富2号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4个品种的前4个生长发育时期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优质水稻高产保优施肥技术,以优质稻丰优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处理1,只施用化肥;处理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3,油枯+农家肥+沼液;处理4,柳叶秋牌有机肥+沼液;处理5,蚓粪氨基酸有机肥+沼液),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表现为处理2>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其中处理2和处理1的水稻产量均高于750kg/667m2,且与处理3、处理4和处理5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2和处理1较其他3个处理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略有降低。稻米食味品质以处理3、处理4、处理5最佳,其次是处理2,该4个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而处理1的稻米食味品质显著变劣。施用化肥(处理1,处理2)能提高各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与仅施用化肥(处理1)相比,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2)在抽穗至成熟阶段的氮素积累量显著减少,这是稻米品质改善的重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