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吉林省有机稻米生产技术

吉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本文对有机稻米的概念、标准及生产技术进行了描述,并针对吉林省稻作特点,对本区有机稻米生产技术进行总结集成,旨在提高及扩大吉林省有机稻米的生产水平和种植面积,进而实现生产有机稻米的比较效益。

关键词: 有机稻米 生产技术 标准 比较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及其创新利用

农业与技术 2010

摘要:利用野生大豆的高蛋白、多花荚和多抗逆等特点及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种间杂交,可实现基因重组,拓宽大豆的遗传背景,创造大豆新种质。建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野生大豆资源的原位保护或原生境保护,构建一个野生大豆核心资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大豆品种资源研究及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创新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遇旱灌水和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8~2009年研究了遇旱灌水和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遇旱灌水能显著提高大豆叶面积指数、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产量的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叶面积指数、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优化施肥>常规施肥>不施肥,并且灌溉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差异更显著,表明灌溉在保证水份供应的同时,促进了肥料的吸收,起到了以水调肥的作用。

关键词: 大豆 施肥方式 灌水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36g/LBAS67001H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及安全性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336 g/L Bas67001H是德国巴斯夫公司新开发的玉米除草剂,本文对其杂草防治和玉米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2~8叶期喷雾,剂量为25.2~30.24 g/hm2时,药后45 d对杂草防效达到86.6%~90.8%,当与莠去津联合使用时,防效更好,其用量仅为15.12~20.16 g/hm2加莠去津570 g,既扩大杀草谱,又提高防效且对玉米生长安全,与人工除草相比,增产6%~12%。

关键词: BAS67001H 玉米 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白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 2010

摘要:长白2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1999年以吉92D14为母本,以通120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育成的水稻新品种。生育期132d,在吉林省属中早熟品种,中抗穗颈瘟,2a区试平均产量9052.8kg/hm2,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8.9%,适于吉林省吉林、长春、白城、松原、延边、四平、通化等有效积温在2600℃以上稻区种植。根据长白22的特征特性及多年的试验示范提出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 长白22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眼虫藻Δ~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生物工程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Δ8途径是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替代途径,Δ8-脂肪酸脱氢酶是该途径的关键酶之一。根据已报道的Δ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设计引物,分别从小眼虫藻基因组DNA和cDNA中扩增得到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结构基因长1266bp,编码421个氨基酸;该基因没有内含子,比已经报道的Δ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长6bp,并且N末端序列也有所不同。利用酿酒酵母的载体pYES2.0构建Δ8-脂肪酸脱氢酶表达载体pYEFD,并转化到营养缺陷型酿酒酵母菌株INVSc1中,在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得到酿酒酵母转化菌株YD8。YD8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添加外源底物二十碳二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并诱导基因表达。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小眼虫藻Δ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将二十碳二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分别转化成二高-γ-亚麻酸和二十碳四烯酸,其底物转化率分别达到了31.2%和46.3%。

关键词: Δ8-脂肪酸脱氢酶 小眼虫藻 多不饱和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豆粕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选用24头体重相近的二元杂交仔猪,分为对照组和两个试验组,每组8头猪。对照组饲喂普通豆粕,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用14.27%和28.54%的乳酸菌发酵豆粕替代基础日粮中等量的普通豆粕,研究乳酸菌发酵豆粕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可促进仔猪生长,改善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

关键词: 发酵豆粕 仔猪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原红牛肌生成抑制素基因内含子1多态性及部分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肌生成抑制素(MSTN)基因内含子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内含子1发现多态性位点,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在1 452 bp处存在C→T的碱基突变;该位点的多态性对草原红牛的净肉率有显著影响(P<0.05),BB型和A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BB型和A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屠宰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以初步推断MSTN基因可能是影响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影响肉质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关键词: 草原红牛 肌生成抑制素基因 PCR-SSCP 屠体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近等基因系对水稻芒基因AWN3-1的遗传定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长芒是从野生稻保留下来的性状,通过人工选择培育的现代品种一般都是无芒类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控制芒的基因精细定位和克隆的报道。本实验利用国家种质资源库中有芒的亲本SLG与无芒亲本日本晴构建回交近等基因系(NILs)群体,从BC4F2回交分离群体中,选择出有芒和无芒呈3∶1分离的群体,从中选择杂合BC4F2单株构建BC4F3定位大群体。利用分离群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SA法),筛选均匀分布水稻染色体组上1 512对SSR标记,将芒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RM6283和RM5685之间,命名为AWN3-1。通过设计和筛选多态性标记,进一步将AWN3-1定位在Y5和Y9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5和0.4 cM。这些结果为克隆AWN3-1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NIL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水稻新品种长白23选育及栽培技术

山东农业科学 2010

摘要:简述了优质水稻新品种长白23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抗性、米质及栽培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属中早熟水稻品种。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水稻 长白23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