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多抗精品番茄大粉果品种'京番401'的选育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京番401’是以‘TB0824’为母本、‘TB099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多抗精品粉果番茄一代杂种。该品种于2020年6月获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在广州蔬菜新品种展示推广会、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等多次被评为专家推荐品种。近两年来该品种年均推广面积近660 hm2,目前已成为四川米易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该品种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中早熟;其果实圆形,果面光滑,果色深粉,单果质量230~250 g;果实一致性好,精品果率高,稳产高产。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相比同类型标杆品种‘瑞拉’增产5%以上,节间更短,早熟性更好。对‘京番401’耐贮运以及抗病性进行分析发现,其果实硬度好,耐贮运,且具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1和Ty-3a基因位点、抗番茄花叶病毒病Tm-2a基因位点、抗根结线虫病Mi-1基因位点、抗叶霉病Cf-9基因位点、抗灰叶斑Sm基因位点,综合抗性好。该品种适于夏秋、秋延保护地以及越夏露地种植,是耐贮多抗精品番茄粉果类型的突破性品种,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前景。
关键词: 番茄 ‘京番401’ 一代杂种 多抗 精品粉果 选育


大白菜莲座叶大叶夹角和多分蘖材料的创制及其应用
《蔬菜 》 2024
摘要:为加快小株型、适合高密度种植的大白菜品种和多分蘖的不结球白菜、菜薹品种选育,进而改良大白菜种植模式,提高大白菜产量和品质,以大白菜、菜心、红菜薹为材料,采用常规杂交方法进行三亲本杂交,以期创制新的种质材料;同时,以创制的大白菜21M-193为亲本和大白菜白阳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研究大白菜莲座叶叶夹角和分蘖的遗传和应用。结果表明:多亲本间杂交创制的大白菜材料21M-193具有大叶夹角和多分蘖的特性。经测量,21M-193平均叶夹角度数为82.7°,白阳平均叶夹角度数为30.5°,两者杂交F1代平均叶夹角度数为40.7°,偏向于白阳,表现为小叶夹角表型。F2代单株叶夹角则呈现正态分布,小于10°和大于84°的极端个体很少,30°~50°的中间类型占绝大多数,其分离比例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推测大白菜莲座叶叶夹角遗传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此外,调查发现21M-193分蘖数达到28个/株,白阳分蘖数为7个/株,其F1代分蘖数为18个/株,居于中间,偏向于21M-193。研究结果不仅创制了大叶夹角和多分蘖的大白菜新种质,而且初步揭示了大白菜叶夹角和分蘖性状的遗传规律,还为这两个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与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和数据支持,对推动大白菜品种改良及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白菜 叶夹角 分蘖 遗传 种质创制 基因定位 数量性状


鲜食糯玉米籽粒含糖量与品尝相关性分析
《作物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比较鲜穗适宜采收期不同糯玉米品种籽粒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含量的差异以及与感官品尝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糯玉米品种籽粒可溶性糖、蔗糖和还原糖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适宜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京紫糯219(12.65%)最高,其次是京科糯768(12.51%),分别比对照品种苏玉糯2号高15.63%和14.35%;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均以京科糯768最高,其次是京科糯2000E,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1.02和30.09 mg/g FW,比对照高31.05%和27.12%,蔗糖含量分别为33.12和29.85 mg/g FW,分别比对照苏玉糯2号高80.79%和62.94%;还原糖含量以京科糯2000E(1.88 mg/g FW)最高,其次是京科糯768(1.73 mg/g FW),分别比对照苏玉糯2号高9.21%和0.35%。相关性分析表明,鲜穗蒸煮后滋味、皮的薄厚和气味等评分均与籽粒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感官品质总评分以京科糯768最高(91.33),其次是京紫糯219和京科糯2000E,分别为89.67和88.00。综合分析表明,京科糯768和京科糯2000E在适宜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及相关糖分含量较高,口感甜糯相宜,适宜鲜食和速冻加工等用途。


高光谱结合理化参数跨品种识别玉米种子贮藏年份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种子老化劣变是影响玉米种子活力的关键因素,因此,识别种子的贮藏时间对于种质资源保存、种子质量鉴定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跨品种玉米种子贮藏年份的准确分类,该研究通过对103个玉米品种种子的理化参数与高光谱波段的相关性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不同贮藏年份的玉米种子进行识别。分析玉米种子内部理化参数随贮藏年份增加的变化趋势,筛选出随贮藏年份变化呈现一致变化规律的理化参数。分别基于胚面与胚乳面的全波段光谱数据和特征波长筛选的光谱数据建立分类模型,筛选出最优分类模型。对随贮藏年份变化呈现一致变化规律的理化参数与高光谱波段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利用相关性筛选特征波段用于建模。对比了特征波长筛选、相关系数筛选和相关系数筛选与特征波长筛选结合的建模准确率,并验证了模型跨品种检测能力。结果表明,基于相关系数筛选与特征波长筛选结合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分类模型的准确率最高,单粒预测准确率为92.3%,群体预测准确率为94.4%。该研究提出的方法通过多个玉米品种的验证,模型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种子贮藏的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且对种业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光谱 跨品种检测 理化特征 贮藏年份 泛化能力 玉米种子活力


水产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与消除技术研究进展
《分析仪器 》 2024
摘要:抗生素作为治疗和预防疾病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导致了水体中抗生素抗性细菌(antibiotic resistantbacteria,ARB)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genes,ARGs)的产生。目前,抗生素抗性基因已经在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并且随养殖废水排放至环境中,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明确和实施水产养殖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和消除技术十分重要。本文通过综述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手段如传统微生物培养和分子生物学(PCR、DNA杂交及微列阵技术和宏基因组技术)以及水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常用消除手段,旨在为养殖水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快速检测和去除提供理论基础。


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
《环境工程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在水产养殖环境中的传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被认为是环境友好且能够防止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污染沿海水域的养殖模式,但关于抗性基因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分布和扩散的信息较少.采用高通量定量PCR和基于16SrRNA的Illumina测序分析,研究了来自2个循环水养殖系统各环节水体中的抗性基因和细菌群落结构及动态.2个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共检出8种抗性201个亚类的抗性基因,以四环素类、磺胺类和多耐药类抗性基因为主.循环水中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X和tetG-02相对丰度最高.2个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中的优势菌均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但优势细菌属的组成不同.多个菌属与不同亚类的抗性基因之间共现正相关,表明抗性基因在这些菌属中的水平转移与扩散传播.总氮、总磷、氨氮和磷酸盐是影响循环水中抗性基因分布和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抗性基因在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中普遍存在,可能对环境构成潜在风险,这将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对水产养殖中的抗性基因进行风险管理和评估.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抗生素抗性基因 细菌群落 影响因素


数字乡村背景下的农民数字素养水平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意义]农民数字素养是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何量化评价农民数字素养、精准识别其影响因素,进而有的放矢地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水平,激发农民建设数字乡村的活力,已成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方法/过程]文章在对农民数字素养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基于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构建了北京农民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合理性检验,评价分析了现阶段北京市农民数字素养水平,并分析探讨了北京农民数字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北京农民数字素养综合水平为68.15,在不同区域间、不同维度间、不同群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农民数字素养受年龄的负向影响,受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数字化培训、数字化服务、数字科普宣传、数字生活氛围、数字网络的正向影响。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氛围、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保障机制等方式来有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激发其数字乡村参与活力。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民数字素养 概念框架 水平评价 影响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