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植物提取液对双孢菇致腐菌的抑制研究

食品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鲜双孢菇为实材,经表面消毒、培养致腐后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再将得到的细菌对新鲜双孢菇根部切面和菇体顶部进行返接,得到双孢菇致腐菌2株,最后用10种植物提取液对致腐菌做抑菌实验,最终选出丁香、甘草和香茅对2株致腐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双孢菇 致腐菌 植物提取液 抑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地源热泵在我国温室生产上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水、地源热泵概念及其原理、特点和分类,并详细介绍了水、地源热泵技术在我国温室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水源热泵 地源热泵 温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县域土地资源利用的环境友好型评价——以河南省长葛市为例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在探讨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评价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县域尺度上土地利用环境友好型分级系统及分级标准,并提出了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法相结合的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评价方法。以河南省长葛市(县级)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状况。结果表明,就该市的土地利用在生态环境友好型、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三个方面都相对较好,其中,2000年属于不友好阶段,2001~2002年属于临界友好阶段,2003~2009年属于基本友好阶段,且利用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关键词: 县级尺度 土地利用 环境友好型 指标体系 长葛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氰草·莠去津悬浮剂对玉米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农药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方法]采用盆栽法,测定不同剂量的氰草.莠去津在玉米播种后、1~2叶期、3~4叶期、5~6叶期喷施对玉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同一剂量水平上,对玉米株高和鲜质量抑制程度及玉米叶绿素含量和蒸腾速率降低的高低程度依次为玉米5~6叶期、玉米1~2叶期、玉米3~4叶期。3种营养元素都能够不同程度的减轻氰草.莠去津对玉米的药害,对株高、鲜质量和叶绿素的效应大小顺序依次为葡萄糖、磷酸二氢钾、萘乙酸。氰草.莠去津以试验剂量作土壤封闭对玉米安全。[结论]30%氰草.莠去津悬浮剂在玉米田作土壤封闭处理和3~4叶期茎叶处理是安全的。

关键词: 氰草.莠去津 玉米 形态 生理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在金银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植物保护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HPLC-DAD方法对吡虫啉在金银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进行研究。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0.021 2 ng,样品添加回收率为80.9%~84.6%,变异系数为7.74%~18.15%。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在金银花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2~4.65、11.07~19.09 d。建议金银花中吡虫啉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3.0 mg/k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金银花蚜虫,用药量为30 g/hm2(有效成分),采用喷雾的施药方法,在每茬花中最多施药2次,安全施药间隔期为7 d。

关键词: 吡虫啉 高效液相色谱 金银花 土壤 残留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离和分析芝麻抗、感茎点枯病材料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可以为芝麻抗茎点枯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LRR类保守结构域,合成了1对简并引物和2对特异引物,对6个抗茎点枯病芝麻品种中的抗病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得到11条抗病基因同源序列。BLAST X分析发现,获得的11条RGAs与已知的RGAs有较高的相似性,氨基酸相似性为42%~57%。聚类分析将其分成5个亚类,均属于non-TIR-NBS-LRR类抗病基因。其氨基酸序列都不同程度地含有NBS保守区的典型特征基序,其中P-loop-GLPL区域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抗病基因对应区域的相似性为18.2%~49.7%。

关键词: 芝麻 茎点枯病 NBS-LRR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姜黑土区不同肥料配方一次性施肥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磷肥与复肥 2011

摘要:对砂姜黑土区玉米进行田间试验,目的在于筛选出适合当地的复合肥配方,减少肥料用量,增加经济效益。结果表明:5个处理中以缓释肥(25-10-10)处理产量最高,达7 954 kg/hm2,其利润也最高。

关键词: 玉米 一次性施肥 不同肥料配方 缓释肥 肥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花药相关基因及启动子创制雄性不育种质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的有效途径,而作物雄性不育及优良的育性恢复种质是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因素。为此,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花药发育重要基因克隆和功能验证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以及运用植物遗传转化工程创制植物雄性不育种质的进展。同时讨论了利用转基因技术创制作物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的技术策略,并对利用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创制植物杂种优势利用中"三系"种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雄性不育 花药发育基因 遗传转化 作物育种 启动子

河南省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探讨

种子世界 2011

摘要: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是小麦科研、育种、生产与加工的大省和强省,选育审定的小麦品种数量多、适应性广。河南省每年生产的小麦种子除了满足河南本地500万hm~2左右小麦生产用种外,还向周边省份外调1.5亿kg以上。加强河南省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小麦种子生产水平,对于促进河南省小麦种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河南省乃至黄淮海麦区小麦生产用种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小麦种子生产预期指标1.1小麦种子质量指标种子企业生产的商品小麦种子必须外观良好,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生态型黄瓜幼苗光系统I抗氧化酶对弱光的响应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种生态型黄瓜品种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了弱光对光系统I(PSI)水-水循环电子传递过程中一系列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了解黄瓜苗期弱光响应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弱光胁迫的早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比对照有所增加,但随着黄瓜幼苗对弱光的不断适应,3种酶活性逐渐降低。此时,耐弱光型品种(S1)叶片中的SOD、APX和DHAR活性增幅要明显高于S404,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两供试材料中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减弱。弱光下,S1叶片中MDHAR活性高于S404,而GR活性却低于S404。因此,耐弱光型黄瓜品种具有较高地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能力,可能通过调节NADPH在PS I水-水循环电子传递链中的分配来更好地适应弱光逆境。

关键词: 黄瓜 弱光 光系统I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