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大豆叶绿素含量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绿素是调节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对籽粒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美国半矮秆大豆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地区主栽品种东农594为父本杂交衍生的147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基于经SLAF测序获得的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多重区间作图法(MIM)和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大豆叶绿素含量进行QTL联合定位分析,并结合大豆基因组基因注释信息对QTL区段内的候选基因进行预测。利用CIM算法定位出2个QTL,表型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和9.3%。利用MIM算法定位到了1个QTL,表型遗传贡献率为8.1%。利用ICIM算法定位到了1个QTL,表型遗传贡献率为7.76%。其中qchl-G-1被CIM和MIM两种算法同时检测到。在上述3个QTL区段内共含有151个基因,根据大豆基因组基因注释信息,筛选到了3个与叶绿素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些结果为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剖析和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分子辅助育种的发展。

关键词: 大豆 叶绿素含量 高密度图谱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菌群体中dsRNA的多样性及稻瘟菌菌株QSP5中病毒对寄主生物学性状影响的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真菌病毒在真菌中广泛存在,一些真菌病毒可以影响病原真菌营养生长、产孢和色素形成等性状。本文研究了真菌病毒在水稻稻瘟菌中的多样性以及其对寄主生物学性状的影响。采用单孢分离的方法从发病水稻叶片上分离获得了120个稻瘟菌菌株,其中约52%携带dsRNA片段。菌株QSP5被2个基因组为dsRNA的病毒即产黄青霉病毒1-C(Magnaporthe oryzae chrysovirus 1-C,MoCV1-C)和稻瘟菌病毒3(M.oryzae virus 3,MoV3)所侵染。对菌株QSP5进行单个的分生孢子纯化,获得了仅携带MoV3的菌株QSP5-9。菌株QSP5与QSP5-9的产孢量、菌丝形态以及菌落形态存在明显差异,经研究推测MoCV1-C与菌株QSP5的产孢能力衰退、菌丝生长和产色素异常相关。同时对MoV3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稻瘟菌菌株QSP5获得了100个单孢分离物,通过对随机挑选的40个单孢分离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物100%携带MoV3,只有部分单孢分离物携带MoCV1-C。另外,从稻瘟菌菌株QSP5-9获得了94个单孢分离物,对随机挑选的45个单孢分离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物中均含有与菌株QSP5-9大小相同的dsRNA片段。根据以上结果推定MoV3在稻瘟菌菌株QSP5和QSP5-9及其无性后代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关键词: 稻瘟菌 真菌病毒 多样性 MoV3 MoCV1-C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线性模型在畜牧信息学分析中的应用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畜牧业信息采集的发展,畜牧业信息处理已从单一因素及最小二乘发展到利用混合线性模型来对多因素进行分析,利用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的分解使各类影响因素更有效地反映其效应,以处理畜牧业信息化的大数据,对畜牧业信息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有显著效果。笔者从畜牧业信息化角度分析畜牧生产中的各类信息,同时以混合线性模型原理进行信息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解析各类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为畜牧业生产提供理论和数据分析支持,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畜牧信息学 数据分析 混合线性模型 固定效应 随机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野生大豆资源收集、评价及新种质创制

中国科技成果 201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哲学论证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机制

黑龙江科学 2016

摘要:前论用《易经》和中医学中的"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原理分析了哺乳动物中一些群体生育性别对立现象与生理活动性质的关系,得出了:无论雌雄,凡比配偶对方偏劳和体能弱,使支撑体能的生理活性向弱就遗传本体性别.不从矛盾的对立现象着眼,分析生物体内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这对生存因素的互助与统一,发现不论男女或雌雄,凡体力活动量大于对方或体弱时,体内那种完善自身生存能力的自然力就帮助本体性别遗传,反映了哲学研究路线博大精深的作用,以及这个结论的可靠性,可作为调控哺乳动物生育性别的基础理论.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性别决定机制 哲学路线 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生存因素的互助与统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高产大豆黑农68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中国科技成果 2016

摘要:黑农6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黑农44为母本,绥农14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常规与辐射育种相结合及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选育而成,2011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集高油、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体,适宜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2012年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68、黑农67中试与示范”的核心技术品种。项目创建了优质高效栽培集成技术体系;创立以品种为核心技术,基地为依托,企业、科研、推广和农户共同完成的成果转化模式。项目熟化了品种和技术,生产适用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凝炼黑农68的选育与成果转化经验,可为其他作物品种选育及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高油高产大豆 黑农68 品种选育 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预处理方法和干燥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保鲜与加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蓝莓采后预处理方法和干燥加工技术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对蓝莓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蓝莓产品的研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蓝莓 预处理 干燥 加工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早熟水稻新品种龙粳48的选育

种子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粳48(龙丰09757)是以龙粳17为母本,空育131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2012—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区域、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三江1号平均增产7.3%,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黑审稻2015014)。该品种具有熟期早、单产高、抗病性好、分蘖力强、耐冷性强等特点,适合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

关键词: 寒地 早熟 水稻 龙粳48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在东北春玉米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当前我国玉米生产中肥料不合理施用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以及我国小农户经营、测土施肥实现困难等问题,建立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玉米推荐施肥方法,玉米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 for Hybrid Maize,NE),研究其在东北春玉米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0~2014年共布置了193个田间试验,从产量、经济和环境方面在东北春玉米种植区对玉米养分专家系统进行校正和改进,包括肥料用量,产量,经济效益,氮(N)、磷(P)和钾(K)肥利用率和氮素损失等方面。试验包括5个处理,分别为农民习惯施肥(FP),玉米养分专家系统的推荐施肥(NE),以及基于NE处理的减氮、减磷和减钾处理。【结果】NE平衡了肥料用量,显著降低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与FP相比分别降低了43.5(P<0.001)和23.6kg/hm~2(P<0.001),降幅分别达到了21.0%和27.0%,但增加了钾肥用量(8.3 kg/hm~2,P=0.001)。全部试验NE处理产量显著高于FP处理0.6 t/hm~2,增产率为5.2%(P<0.001)。5年平均经济效益(GRF)NE处理比FP处理增加1466 yuan/hm~2,增幅为7.2%(P<0.001),其中1192 yuan/hm~2是通过产量增加带来的,占总增加量的81.3%。NE处理的氮素农学效率(AEN)、氮素吸收利用率(REN)和氮素偏生产力(PFPN)比FP处理平均分别增加了5.8 kg/kg、11.0个百分点和16.8 kg/kg,增幅分别达到了53.8%、47.8%和29.6%;磷素农学效率(AEP)、磷素吸收利用率(REP)和磷素偏生产力(PFPP)平均分别增加了12.3 kg/kg、13.5个百分点和44.0 kg/kg,增幅分别达到了125.9%、87.5%和29.6%;钾素农学效率(AEK)和钾素吸收利用率(REK)平均分别增加了4.0 kg/kg和13.8个百分点,增幅分别达到了30.2%和36.1%,但钾素偏生产力(PFPK)降低了22.4 kg/kg。三年定位试验氮肥施用量NE处理比FP处理共减少102.8 kg/hm~2,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却增加了38.7 kg/hm~2,氮素表观损失降低了78.5 kg/hm~2,收获期土壤氮素残留降低了63.0 kg/hm~2,但NE处理的三年平均产量达到了12.3 t/hm~2,比FP处理平均高0.9 t/hm~2。【结论】近5年,共193个田间试验结果证明,采用基于玉米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不仅增加了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而且降低了氮素损失,在实践上可以用于我国东北春玉米的施肥推荐。

关键词: 养分专家系统 产量反应 农学效率 养分利用率 氮素损失

亚麻种质资源木酚素含量及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中国麻业科学 2016

摘要:对来自于国内外的221份亚麻种质资源的6个主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木酚素含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5.32%~54.31%,表明各材料间性状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2)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聚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工艺长因子"、"分枝数因子"、"千粒重因子"和"木酚素含量因子",这4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44.17%、22.69%、12.94%和15.59%,累计贡献率为95.39%;3)系统聚类分析将221份种质资源聚为6大类群,其中木酚素含量较高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I类中,包括47份材料,而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IV和第VI类群,包括76份材料,这些材料木酚素含量高,分枝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单株生产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 亚麻 木酚素 农艺性状 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