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适宜黑龙江三四积温带春小麦复种的饲料油菜品种筛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选择适宜的复种饲料油菜品种,是获得春小麦复种饲料油菜技术成功推广和获得更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以华中农业大学提供参试饲料油菜品种为研究材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共同组织实施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参试品种进入抽苔开花期和生物产量等选择要素的对比,筛选出适宜黑龙江三四积温带春小麦复种的饲料油菜品种12-P38外(首选)和华油杂62(备选)。


沙棘果油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化及其脂肪酸组分测定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技术对沙棘果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考察果油脂肪酸组分。通过进行提取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4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0(g/m L)、提取温度55℃、超声辅助提取30 min、索氏提取回流时间6 h,沙棘果油提取率为28.14%,其中共检测出24种脂肪酸,其中主要包括棕榈油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5.56%和59.37%。因此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法提取沙棘果油,可以为医药和工业生产提供更优质和丰富的原材料。
关键词: 沙棘果油 超声波 索氏提取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脂肪酸


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特性及聚类分析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促进寒地水稻优质米的选育,以162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9个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间差异较大,变异丰富;各品质性状之间具有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将寒地种质资源分为6类,第I类水稻种质长宽比较高,垩白率较低;第II类水稻种质糙米率最高,长宽比最低;第III类水稻种质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第IV类水稻种质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最高;第V类水稻种质垩白率为最低,长宽比为最高;第VI类水稻种质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


东北三省典型春玉米土壤剖面氮库变化及平衡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了东北三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在0—90 cm土壤剖面土壤氮素的变化及平衡特征,试图了解东北三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传统农民习惯施肥措施下土壤氮素的固持潜力。【方法】于2012年春玉米全生育期定点跟踪了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各17户,总计51户农民习惯处理,测定了0—30、30—60、60—90 cm土层中全氮(TN)、矿质氮(NO3-N、NH4-N)、颗粒有机氮(PON)、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以及春玉米产量,并计算了春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的氮素平衡。【结果】黑龙江、吉林、辽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0—90 cm整个土壤剖面TN储量分别为357.9、286.9、218.1 kg·hm~(-2),且各省土壤TN储量平均值均达显著性水平(P<0.05)。黑龙江、吉林、辽宁0—30 cm表层土壤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4、1.0、0.7 g·kg~(-1),且各省TN含量均达显著性水平(P<0.05);在30—60 cm、60—90 cm土层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9、0.6、0.4 g·kg~(-1)和0.6、0.4、0.3 g·kg~(-1),黑龙江各土层土壤剖面TN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辽宁(P<0.05)。0—30 cm土层中,随着纬度的降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PON、PON/TN、SMBN/TN呈增加趋势,而SMBN含量则呈降低趋势,PON、PON/TN和SMBN含量平均值三省间均达显著水平(P<0.05),黑龙江与辽宁SMBN/TN平均值达显著水平(P<0.05);在30—60 cm土层,黑龙江、吉林和辽宁PON/TN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升高,且三省间PON/TN平均值达显著水平(P<0.05),黑龙江PON显著低于吉林、辽宁两省(P<0.05),黑龙江DON显著高于吉林和辽宁,吉林DON/TN平均值显著低于辽宁(P<0.05);在60—90 cm土层,吉林SMBN、SMBN/TN的平均值显著高于黑龙江、辽宁(P<0.05),黑龙江DON/TN平均值显著低于吉林、辽宁(P<0.05)。各省土壤全氮及各活性氮库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0—30 cm土层,辽宁NO_3-N含量平均值显著低于黑龙江、吉林(P<0.05);在30—60 cm、60—90 cm土层吉林NO3-N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黑龙江、辽宁(P<0.05)。吉林施肥量最高,因此吉林氮素平衡显著高于黑龙江、辽宁(P<0.05),且吉林表现为氮素盈余,黑龙江和辽宁基本上处于氮素平衡状态。2012年黑龙江、吉林、辽宁玉米产量平均值分别为11.9、11.3和10.8 t·hm~(-2),黑龙江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吉林、辽宁(P<0.05)。【结论】东北三省间土壤活性氮库消长规律与土壤全氮并不完全一致,东北三省产量维持在11 t·hm~(-2)左右,吉林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氮素危害环境的风险较大。
松嫩平原羊草草甸的基本特征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羊草草甸的基本特征,试验采用随机样方调查法,于2013年7—8月份在松嫩平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进行样地植物群落调查,记录样地内所有的物种,并对群落总盖度和各物种分盖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5个样地共出现32种植物,隶属于11个科,其中最多的为菊科(Compositae)11种,占34.38%;其次为禾本科(Gramineae)和豆科(Leguninosae),为6种和5种,分别占18.75%和15.63%。羊草草甸以地面芽植物的种类最多,为14种,占43.75%;地面芽-地下芽的植物为8种,占25.00%;地下芽植物也占有较大的比例,为5种,占15.63%;而地上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均较少,分别为2种和3种,各占6.25%和9.38%;没有观察到高位芽植物。物种丰富度一般为10~15种,群落盖度一般为65%~100%,群落高度和物种密度因样地不同而不同;羊草物种的重要值最大,在0.31左右,成为松嫩羊草草甸的优势群落种。说明松嫩草甸主要以羊草的数量和生产量占绝对优势的科学结论是准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