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双价表达载体转化辣椒的体系优化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含有PamPAP和Cry2Aa2的双价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辣椒,并对其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从而建立辣椒Flamingo-bill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Flamingo-bill外植体的不定芽容易伸长,不定芽分化率明显高于带柄子叶;延迟筛选4~6 d可显著提高Flamingo-bill外植体不定芽的分化率和抗性率;Flamingo-bill外植体最适筛选浓度为甘露糖18 g/L和蔗糖12 g/L;抗性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0.2 mg/L NAA+0.1mg/L IAA。经过优化的甘露糖体系筛选共获得28株T0代转基因植株,其中阳性率为21.4%,转化率为2.5%。

关键词: 辣椒 遗传转化 Flamingo-bill外植体 PMI/甘露糖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蓖麻内源乙烯释放率与性型关系初步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内源乙烯与蓖麻性别的关系,以蓖麻雌性自交系YC2-S及其姊妹两性自交系YC2-F为材料,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时期叶片内源乙烯释放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从三叶期到开花期,雌性系内源乙烯释放率呈倒"S"型变化,即从三叶期的137.9μL/kg·h下降到五叶期的17.5μL/kg·h,然后缓慢上升,现蕾期达到40.9μL/kg·h,开花期再降至26.9μL/kg·h;两性系呈"U"型变化,即从三叶期的149.8μL/kg·h下降到五叶期的18.4μL/kg·h,然后持续上升,到开花期达到226.3μL/kg·h。二者在六叶期以前没有差异,六叶期后,前者先升后降,后者持续上升,现蕾期差异显著、开花期差异极显著。证明乙烯是蓖麻性型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 蓖麻 性型 雌性系 两性系 内源乙烯释放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云计算的热带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热区农业科技存在资源相对集中、利用率和服务水平低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农业云服务应用经验,结合云计算分层服务模式,设计基于云计算热带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服务层、应用层4层平台架构,并对各层架构功能进行详细描述。针对热区农户经营分散、文化水平低的特点,研究设计了云平台服务下的多终端应用模式,并对云计算在我国热带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云计算 热带农业 信息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水椰子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香水椰子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香水椰子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和果肉(固体胚乳)中N、P、K、Ca、Mg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布与吸收规律。结果表明:(1)5种营养元素含量均随着果实的发育总体呈递减规律(内果皮中Mg含量相反),但元素的吸收累积总量则相反;(2)在1~6个月果龄时,N、P主要分布在内果皮,K主要分布在中果皮和内果皮;7~10个月果龄时,N、P、K主要分布在果肉;Ca主要分布在中果皮;Mg主要分布在内果皮;(3)5种元素在4个部位均以K含量最高,其次为N含量,而P、Ca、Mg含量在不同发育阶段排序不同;(4)营养元素的分布累积与各部位的生物量大小、元素本身的含量和特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香水椰子 果实发育 营养元素 分布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MaBTB基因的表达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生物技术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在不同处理下的香蕉采后果实中MaBTB基因的表达,在正常成熟的果实中,MaBTB基因的表达与乙烯的释放量呈正相关;相反,在1-MCP处理的香蕉果实中,该基因的表达相对变化不明显;用乙烯处理的香蕉果实,其表达量在第3天达到高峰,比正常成熟的早11 d。这些结果表明MaBTB基因在香蕉采后果实中是受乙烯诱导表达的。最后,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MaBTB基因定位在细胞核上。

关键词: 香蕉 MaBTB基因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病菌中Hog1 MAPK同源基因FoHog1敲除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FoHog1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方法】通过PCR和RT-PCR的方法获得了FoHog1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得到了FoHog1基因缺失突变体,分析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的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FoHog1基因编码一个含有357个氨基酸的蛋白,该蛋白在不同种镰刀菌中高度保守。通过对敲除突变体的研究发现,该基因缺失后菌丝密度下降,产孢量与菌丝干重明显降低,对乙酸钠和氯化铵的利用率下降,对温度、pH及渗透压等外源胁迫更为敏感。通过致病力实验发现,基因敲除突变体的定殖能力有所降低【结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中FoHog1基因参与调控菌丝生长、分生孢子生成、乙酸钠和氯化铵代谢、渗透压胁迫反应及致病相关过程。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基因敲除 生物学特性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FoHog1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咖啡砧木不同剪砧方式对接芽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罗布斯塔咖啡中的8个品系为芽接材料,研究砧木4种不同剪砧方式对接芽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剪砧后,剪砧处理的接芽萌发率显著高于折砧处理;二次剪砧处理的砧木,其接芽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一次性剪砧处理的砧木。与常规一次性剪砧的砧木相比,保留1~2对一级分枝和叶片的二次剪砧方式的砧木,能显著提高咖啡的芽接成活率,降低芽接回枯率,促进接芽快速萌发和生长,提高生物量。

关键词: 咖啡 芽接 剪砧方式 接芽 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灵芝化学成分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海南灵芝(Ganoderma haina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技术从海南灵芝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巴西红厚壳素(1)、6-脱氧巴西红厚壳素(2)、7,8-二甲基咯嗪(3)、5,8-过氧麦角固醇(4)、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6)、麦角甾-7,22-二烯-3-酮(7)、7α-甲氧基-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醇(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3-吲哚甲酸(10)、3,4-二羟基苯甲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3)和正二十六烷酸(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灵芝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灵芝科 海南灵芝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rDNA-ITS序列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对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进行鉴定,从海南省和云南省发病严重的胶园采集病害样本、分离得到12个灵芝属菌株,并对其rDNA-ITS序列绘制Ganoderma属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采集得到的12个菌株中有11个鉴定为Ganoderma philippii、1个鉴定为G.gibbosum。

关键词: 橡胶树红根病 Ganoderma philippii Ganoderma gibbosu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蚂蝗属(Desmodium Desv.)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7份山蚂蝗材料的植物学特征、外部性状的变异及其规律进行观测统计及聚类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山蚂蝗的植物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变异系数为85%(叶柄长)~9%(叶色),平均为45%;(2)山蚂蝗植物学各性状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叶片类型、叶尖、花冠颜色、茎的生长习性、旗瓣大小、荚果长、荚果宽、单荚粒数之间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叶长与叶宽正相关系数最大(0.892);叶片类型与叶长、叶宽、花序轴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462、-0.485。通过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8.0处,可将37份供试山蚂蝗材料划分为6类,其中度尼山蚂蝗CIAT46562和灰色山蚂蝗CPI46561单独聚为一类,为直立或斜升、羽状三出复叶型。

关键词: 山蚂蝗属 种资资源 形态特征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