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桐子25个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25个小桐子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采用SRAP标记技术从41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31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对上述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0~2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2条,占总带数的25.4%。25个无性系间的相似系数为0.409~0.951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714。其中,3号与7号的相似系数最大,亲缘关系最近;6号与11号的相似系数最小,亲缘关系最远。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在相似系数为0.72处被划分为5个类群。25个无性系中有7个无性系扩增出了各自的特征谱带,而仅凭各自的这1条特征谱带即可将7个无性系与其他材料区分开,这说明SRAP标记可用于小桐子种质的分子鉴定与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结论:虽然25个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不丰富,但是在分子水平上各有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对红棕象甲幼虫具高致病力新型金龟子绿僵菌的鉴定
《中国南方果树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从红棕象甲僵虫中分离出疑似金龟子绿僵菌菌株WENCHANG-LV 2,对其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毒理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新型金龟子绿僵菌,NCBIBLAST比对ITS1-5.8sITS2rDNA与已知金龟子绿僵菌序列最大相似性为97%,与对照绿僵菌小孢变种Red2存在8个碱基差异,其水剂LC50为6.05×106 cfu/mL,水剂的LT50为4.313天,油剂的LT50为2.081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木豆丛枝植原体质粒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取木豆叶片基因组总DNA,通过克隆,测序木豆丛枝植原体海南株系质粒(pPPWB-Hn)的完整DNA序列,并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质粒全长序列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pPPWB-Hn质粒全长4 218 bp,含有4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Rep、dnaG、threonine synthase和未知蛋白。其中,Rep是2次跨膜蛋白,dnaG是单次跨膜蛋白,Rep和dnaG均与质粒自主复制有关。Rep和未知蛋白可能分布在细胞质中,dnaG可能定位到细胞膜上或膜外,Threonine synthase可能定位到线粒体膜上或线粒体内腔。系统进化树显示:pPPWB-Hn与植原体16SrⅡ组的pPNWB(AY270152),pTBBperi(DQ119297)及pTBBcap(DQ119296)处在同一进化分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棕榈科植物基因克隆方法的优化
《南方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棕榈科植物基因克隆方法,为其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优化DNA提取和目的片段回收步骤,检测其对提取DNA质量和纯度、目的片段回收率与阳性克隆等的影响。【结果】DNA提取方法优化后,提取获得的DNA完整性好,无杂质、无弥散现象,质量较好,其OD260/OD280在1.88~1.93;优化前不同样品提取的DNA仅为40.0~60.0 ng/μL,优化后样品DNA在104.5~214.8 ng/μL,为优化前的2~3倍;目的片段回收方法经优化后,可以从扩增的PCR产物中回收获得条带较清晰的目的片段,其胶回收率较高;对回收的目的片段进行亚克隆,以gyspy74引物鉴定阳性克隆,每个样品的菌落均在700 bp左右扩增获得清晰的目的条带,且其中3个菌落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与预期核酸序列一致。【结论】优化后的方法适用于棕榈科植物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磷农药在海南菜心、苦瓜和豇豆中的残留分析及膳食风险评估
《南方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海南省菜心、苦瓜和豇豆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状况及居民的有机磷膳食摄入风险,为降低居民有机磷膳食摄入风险及农业主管部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2~2013年海南省菜心、苦瓜和豇豆3种蔬菜的市场农药残留监测数据,并根据我国不同人群的摄入量和体重数据,运用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risk软件,以风险商表征菜心、苦瓜和豇豆中的有机磷膳食风险。【结果】残留分析表明,52.82%的菜心、14.27%的苦瓜和30.52%的豇豆中含有机磷农药残留,其中12.79%的菜心和1.74%的豇豆有多残留。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显示,P99.5水平膳食暴露风险的排序从高到低为:菜心中敌敌畏>豇豆中对硫磷>豇豆中氧乐果>苦瓜中氧乐果>菜心中毒死蜱>苦瓜中对硫磷,通过食用海南豇豆、苦瓜、菜心摄入有机磷的风险商均小于1;不同年龄段的暴露风险较高的为2~3、4~6和7~10岁年龄段,其他各年龄段的风险均较低。【结论】海南菜心、苦瓜和豇豆中有机磷残留对我国居民不同人群有机磷残留的膳食摄入风险较低,各人群中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
关键词: 菜心 苦瓜 豇豆 有机磷农药 残留分析 膳食暴露 海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钙药剂浸种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华南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含钙药剂浸泡种茎24 h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1.0%石灰水(A1)、2.0%石灰水(A2)、1.0%氯化钙(A3)、2.0%氯化钙(A4)、云大–120稀释3 000倍液(CK1)和清水(CK2)共6个浸种处理,将不浸种处理对照记为CK3。结果表明:1A1~A3木薯的成活率较其他处理的高,其成活率均约为94.4%。2A1~A4处理可加快木薯地上部分生长,但各处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1木薯的生长最快,地上部分长势最好。3A1~A3处理可显著增加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A4、CK2和CK1处理的增产效果不明显。4鲜薯产量与种茎成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产量和薯干产量与单株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a~(2+)抑制红掌佛焰苞季节性“绿耳”的生理效应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抑制海南地区红掌季节性佛焰苞耳部变绿(俗称"绿耳")的发生,以盆栽品种‘大哥大’(‘Dakota’)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Ca2+浓度处理对红掌佛焰苞季节性"绿耳"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随着Ca2+处理浓度增加,佛焰苞的"绿耳"发生率降低,且耳部色相a*值和彩度C*值均显著提高,佛焰苞中总花青素苷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增施Ca2+还有利于促进佛焰苞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知,从7月份开始增施浓度在8~10 mmol/L范围内的Ca2+,可使佛焰苞"绿耳"现象得到较好的改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纤维素酶和甲酸对青贮香蕉茎秆饲用品质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纤维素酶和甲酸对青贮香蕉茎秆饲用品质的影响,以直接青贮为对照组,试验组在青贮原料中分别添加0.1、0.2g/kg纤维素酶和3.0、6.0g/kg甲酸,青贮45d后进行营养成分、养分的瘤胃降解分析。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纤维素酶、甲酸青贮香蕉茎秆,对其青贮品质均有提高;添加0.2g/kg纤维素酶可以提高乳酸含量,降低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单宁含量(P<0.05);添加6.0g/kg甲酸可以显著降低乙酸、ADF、NDF、单宁含量(P<0.05)。添加纤维素酶和甲酸青贮的香蕉茎秆干物质(DM)、粗蛋白(CP)、NDF 72h瘤胃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显示,在香蕉茎秆中添加6.0g/kg甲酸或0.2g/kg纤维素酶可以显著提高青贮香蕉茎秆品质,并提高青贮香蕉茎秆养分的瘤胃降解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树仔菜VC含量分析及变化规律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化树仔菜VC含量的测定方法并探讨不同条件下树仔菜中VC含量的变化规律。在GB 6195—1986《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的基础上,研究手工研磨与组织捣碎机捣碎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贮存时间对树仔菜VC含量的影响、树仔菜不同器官组织VC含量的差别以及施用酸性土壤改良肥对树仔菜产品VC含量的影响、不同月份树仔菜VC含量的变化等。结果表明,研磨法制样测得的VC含量高于捣碎法;树仔菜产品和匀浆样品中VC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加草酸打浆的树仔菜匀浆样品VC测定结果高于不加草酸的匀浆样品;树仔菜不同部位VC比较结果为叶片>嫩茎,施用酸性土壤改良肥以及5~6月份采摘的树仔菜VC含量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炭疽病菌致病相关突变体的筛选及表型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实验室已获得的1 685个橡胶炭疽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的生物学及致病性测定,从中筛选出15个致病力明显减弱的突变体,并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组中均含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片段。在PDA培养基上,其中2个突变体菌落颜色异常,6个生长速率下降,8个产孢量显著降低,2个突变体分生孢子形态异常,2个附着胞形态异常,3个不能形成附着胞,在洋葱表皮上,侵染钉形成率显著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