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LCMS-IT-TOF法快速鉴定库拉索芦荟中的化学成分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快速分析库拉索芦荟中的化学成分,并比较这些化学成分在市售库拉索芦荟药材与新鲜库拉索芦荟黄汁中组成和含量的异同。方法:应用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LCMS-IT-TOF)对市售库拉索芦荟药材及新鲜库拉索芦荟叶黄汁进行分析,色谱柱为Aglient TC-C18柱(4.6 mm×250 mm,5μm),以水(A)-甲醇(B)进行梯度洗脱,质谱的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同时采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获得各组分多级质谱数据。结果:库拉索芦荟中色酮、吡喃酮、萘环、蒽醌和蒽酮类化学成分得到较好地分离与检测,利用质谱裂解规律和文献数据,鉴定了其中30种化学成分,对库拉索芦荟中的各类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解析。结论:新鲜库拉索芦荟叶黄汁中的化学成分与市售库拉索芦荟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有较大差异,前者以异芦荟色苷D及芦荟苷为主要成分,芦荟苦素含量较低;后者以芦荟苦素及芦荟苷为主要成分,芦荟苦素的含量最高。LCMS-IT-TOF分析可以获得库拉索芦荟中各类化合物丰富的结构信息,为库拉索芦荟化学成分的鉴定与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也为库拉索芦荟药材的质量控制、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关键词: 库拉索芦荟 化学成分 质谱裂解规律 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A_3和CPPU对海南贵妃杧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南主栽杧果品种贵妃杧为试材,研究了赤霉素(GA3)和氯吡脲(CPPU或KT-30)对其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GA3处理明显增加产量,且不同程度地改善果实品质,以GA3150 mg/L和GA3250 mg/L效果较好,两者的产量、果形指数、单果重、可食率、糖酸比(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2)CPPU处理促进果实膨大的效果比GA3处理明显,且可食率和果实硬度显著高于对照,但产量增加不明显,具有疏果的作用,明显增加畸形果数量,浓度过高会使糖酸比(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下降,以较低浓度的CPPU 5 mg/L和CPPU 10 mg/L为宜;(3)GA3150 mg/L+CPPU 5 mg/L的混合处理对果实膨大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处理,但增加产量不明显,与单用GA3150 mg/L处理相比,明显降低了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4)CPPU处理和较低浓度的GA3处理(GA350 mg/L和GA3150 mg/L)延缓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较高浓度(GA3250 mg/L和GA3500 mg/L)则相反,GA3和CPPU处理均促进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较高浓度的GA3处理促进了果皮花青素的合成,CPPU和混合处理抑制了果皮花青素的合成。该研究为GA3和CPPU在海南贵妃杧种植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赤霉素 氯吡脲 贵妃杧 产量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巾唇兰属(兰科)一新记录种——鸵鸟巾唇兰(英文)

广西植物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中国兰科(Orchidaceae)巾唇兰属一新记录种——鸵鸟巾唇兰(Pennilabium struthio Carr),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照片。该种与巾唇兰(P.yunnanense S.C.Chen&Y.B.Luo)较接近,区别点在于花梗和子房不旋转,萼片为椭圆形,花瓣为卵状椭圆形,花瓣外端具短齿,距近末端膨大。

关键词: 巾唇兰属 海南巾唇兰 兰科 新记录种 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aAQP1过表达拟南芥及对转基因植株抗旱性的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aAQP1属于水通道蛋白家族的基因,其能响应干旱胁迫。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MaAQP1获得转基因拟南芥植株,GUS染色分析表明,其主要分布于转基因植株的根部。通过Southern blot检测,选取双拷贝和单拷贝的两个转基因植株进行后续试验。与野生型植株相比,经过干旱胁迫处理后,转基因植株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增加,同时其丙二醛含量降低,提高了对干旱胁迫的抵御能力。

关键词: MaAQP1 水通道蛋白 转基因拟南芥 GUS 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节草对铝胁迫响应及临界浓度筛选

草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水培法,采用叶片颜色、坪用质量和叶片枯黄率3种评价指标对不同铝浓度处理下的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进行初步评价和竹节草铝胁迫下的临界浓度筛选。结果显示,3个评价指标在不同处理浓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铝浓度(0~2.7 mmol·L-1)的提高,叶片枯黄率呈上升趋势,叶片颜色和坪用质量则呈下降趋势。以叶片枯黄率50%作为确定竹节草存活的临界铝浓度,建立回归方程,可得竹节草具有50%存活的临界铝浓度为1.909 6 mmol·L-1。

关键词: 竹节草 铝胁迫 水培 铝半致死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粉虱的系统调查与监测技术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烟粉虱Bemisia tabaci、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等粉虱害虫在我国猖獗为害,我国已从种群动态监测到害虫综合治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为了有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我们制定了保护地蔬菜与露地蔬菜生产上粉虱害虫的系统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包括调查与监测的目的、样本大棚或田块的选择,粉虱各虫态发生数量的调查、监测与统计方法等,并根据保护地蔬菜与露地蔬菜的生长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粉虱害虫预测预报、防治阈值、防治对策及防控时间等技术措施。

关键词: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 预测预报 防治策略 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乌桕属植物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法(GC-MS)分析圆叶乌桕、乌桕和山乌桕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三者根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圆叶乌桕中化学成分多样性相对较高,富含萜烯类化合物;乌桕以吡喃环类化合物为主;而山乌桕中β-谷甾醇的含量较高.三者根的化学成分差异与其生长基质和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圆叶乌桕 乌桕 山乌桕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不同市县旱田代表性杂草发生规律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了解海南不同市县旱田代表性杂草全年的发生规律,从2008年至2009年,采用全年定点、定时观测的方法对海南7个市县杂草自然萌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不同市县定点观测样方里共有代表性杂草20科60种,其中菊科、禾本科、苋科、豆科和茜草科较多,占杂草总数的63%;外来入侵杂草有29种,占总数的48%;重要值大于5的优势种杂草有12种,占所有杂草的20%。6月是杂草种类萌发高峰,达15种。海南杂草年平均萌发量达1 060株/0.25 m2,其中万宁最高,年平均萌发量达1 559株/0.25 m2;定安最低,年平均萌发量达519株/0.25 m2。海南杂草全年发生数量有两个高峰期:一个在4月,萌发率为16%;一个在9月,萌发率为10%。全年大部分杂草在3~7月和9月萌发,萌发率为全年的70%。在海南,温度均能满足杂草萌发需要,降雨量是杂草发生的主要限制因子。

关键词: 优势种 萌发率 萌发高峰 温度和降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MYB63基因特性及启动子活性初步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木薯干旱相关的MeMYB63基因的基本特性,从木薯中克隆了干旱诱导的调控基因MeMYB63的全长cDNA及起始密码子上游1 500 bp的DNA片段,在转基因拟南芥中对该基因的启动子活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对MeMYB63蛋白进行标记,通过烟草瞬时转化系统观察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利用酵母转化试验确认MeMYB63是否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结果表明,MeMYB63基因5'上游1543 bp的片段具有明显启动子特征。MeMYB6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试验发现MeMYB63与GFP融合的蛋白产物仅在细胞核出现,酵母转录激活试验表明,MeMYB63具有明显的转录激活功能,说明该基因具有转录激活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激活试验结果表明,MeMYB63可能是一个转录因子,为今后进行该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MeMYB63基因 转录因子 蛋白亚细胞定位 转录激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RAP标记的海南钻喙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RAP标记技术分析了来自海南岛22个居群地的144份海南钻喙兰野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从10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4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出390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检测位点为16.2个,其中多态性位点为299个,占76.9%;利用NTSYS-pc2.10软件,计算海南钻喙兰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并采用最大距离法(COMPLETE)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44份材料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508~0.959,平均为0.691,在相似系数为0.515处可将144份材料分为Ⅰ、Ⅱ2大组,在相似系数为0.600处,Ⅰ组可分为3个亚组,Ⅱ组可分为9个亚组,东方市板桥镇的材料相似系数最大,乐东县佳西热带雨林保护区与采自琼中县红毛镇的材料间相似系数最小。聚类结果出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表明海南钻喙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完全相关。

关键词: 海南钻喙兰 种质资源 SRAP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