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巴西橡胶树树皮单宁细胞结构和发育
《林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巴西橡胶树树皮中单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伴胞外,次生韧皮部中几乎所有的薄壁细胞都含有单宁类物质,乳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尤其易积累单宁,石细胞和周皮中的木栓层以及栓内层细胞中也有大量单宁积累。电镜下,单宁细胞中央大液泡中积累的单宁可分为絮状、不规则状、颗粒状和板块状4种类型。在单宁细胞发育过程中,单宁首先在细胞质中产生,中央大液泡形成后则成为积累单宁的主要场所并最终被单宁类物质充满。机械伤害、强割、外施乙烯利以及茉莉酸(JA)都能大幅提升单宁类物质的积累,可见橡胶树对这些因子都能做出防御性应答。
关键词: S759.3巴西橡胶树 单宁细胞 形态结构 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低温响应转录因子SlNAC41克隆及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C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及非生物逆境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我们通过对番茄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发现Unigene SGN-U212711受低温诱导表达强烈。本研究从番茄中克隆了该基因,命名为Sl NAC41,其开放阅读框(ORF)1 173 bp,编码390个氨基酸,蛋白N端具有典型的NAM结构域,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成员。预测Sl NAC41蛋白分子量为43.5 k Da,等电点为5.2。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Sl NAC41在番茄各组织均有表达,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红熟果中的表达量最低。低温、干旱、高盐、甲基紫精(MV)、脱落酸(ABA)及乙烯利(ETH)处理均能诱导该基因的表达,其中,以低温和干旱诱导表达最为强烈。利用PLACE和Plant CARE对启动子序列进行预测分析发现,Sl NAC41启动子区含有大量响应光、病原菌侵染、激素、低温、脱水及盐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这些结果表明,Sl NAC41可能在番茄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关键词: 番茄 NAC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氏灭菌对不同品种菠萝蜜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巴氏灭菌是果汁加工中常用的灭菌手段,为探究巴氏灭菌对菠萝蜜汁香气成分的影响程度,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6个不同品种菠萝蜜汁巴氏灭菌前后的香气成分,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对菠萝蜜汁巴氏灭菌前后香气成分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巴氏灭菌前后6个品种菠萝蜜汁分别鉴定出58种和55种化合物。巴氏灭菌后减少的香气组分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异戊醇、乙酸叶醇酯、乙酸庚酯、乙酸癸酯、2,4-十二碳二烯醛、1,9-十二碳二烯醛和反油酸乙酯;增加的香气组分为丁酸丙酯、己酸乙酯、异戊酸己酯、2-甲基丁基己酸酯、α-香柑油烯、苯甲酸-2-甲基丁酯、十六碳烯酸乙酯和亚麻酸乙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马来西亚1号果汁(m1),马来西亚3号果汁(m3)和马来西亚5号果汁(m5)香气成分受巴氏灭菌影响较小;马来西亚2号果汁(m2),马来西亚4号果汁(m4)和马来西亚6号果汁(m6)香气成分受巴氏灭菌影响较大,尤其是m6和m4。
关键词: 菠萝蜜汁 巴氏灭菌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对热研5号柱花草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接种不同根瘤菌对热研5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5')生长的影响,以灭菌后的石英砂为培养介质,将22株根瘤菌接种到热研5号柱花草根部,通过对干重、氮磷含量、有效根瘤数及固氮酶活性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确定各菌株对热研5号柱花草生长的影响情况,并筛选出高效的固氮菌株。结果表明:除接种菌株DF6和RJS9-1以外,其他20份菌株均能使热研5号柱花草结瘤,且显著提高其产量和氮含量,但不同菌株间接种效果差异较大;其中,接种菌株YM11-1,SM5-1,PS5-1,DH4-2,LZ3-2,CJ和BS1-1对热研5号柱花草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影响较大,可作为热研5号高效固氮匹配菌株,而接种菌株RJS9-1,RJS6-1,PS2-1,CM2和DF6的效果较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色木霉菌H06固体浅盘发酵工艺优化
《菌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前期筛选获得防治香蕉枯萎病效果较好的绿色木霉菌菌株Trichoderma viride H06,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生防菌株H06固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固体培养基3个主要因子的最佳用量分别为锯末1.05kg、玉米粉0.72kg、KH2PO4 28.24g。培养条件优化试验得出:培养含水量、培养基厚度和温度是影响固体发酵产物孢子含量的主要因子,由所得响应曲面方程预测出这3个主要因子分别为51.26%、3.27cm和28.38℃时,在培养时间6d、接种量10%、菌龄60h、初始p H为6的条件下,固体发酵产物最大预测值为3.24×1010个/g。经验证,该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相近。
关键词: 绿色木霉菌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法 最适培养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山丘陵区土壤-景观模型的可移植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在相似地形和成土环境中土壤-景观模型的可移植性,以西南丘陵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面积约2 km2的区域作为土壤-景观模型的建立区域,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该区的定量土壤-景观模型,并以此建模区域为缓冲中心,在研究区划分出4个不同的模型移植区域(分别记作A、B、C、D区)。结果表明,土壤-景观模型的预测结果在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离建模区域越远,平均绝对误差(MEA)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随着距离的增大,预测精度降低;在4个区域中,相对误差(RE)都有一定比例大于20%,且距建模区域越远,相对误差(RE)大于20%的比例越大,相对误差(RE)小于10%的比例逐渐减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常见植物根围巨孢霉目丛枝菌根真菌
《菌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从海南岛常见植物根围土壤中分离获得的巨孢霉目丛枝菌根真菌23种,分别属于Gigaspora、Scutellospora、Dentiscutata、Racocetra、Quatunica、Cetraspora等6个属,其中Dentiscutata hawaiiensis和Dentiscutata nigerita为中国新记录种。
关键词: 海南省 Dentiscutata hawaiiensis Dentiscutata nigerit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酰胺类除草剂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
《农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5种酰胺类除草剂对水生生物的风险。[方法]采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研究其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斑马鱼胚胎孵化率逐渐降低,5种酰胺类除草剂显示出相似的趋势,处理质量浓度与胚胎孵化率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5种除草剂均诱导斑马鱼胚胎出现心包囊水肿、游囊关闭、躯干弯曲等症状。[结论]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致畸指数分别为1.53、1.59、1.89、2.50、2.44,对斑马鱼胚胎均具有致畸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