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香蕉枯萎病菌GATA转录因子基因Fnr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果树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2个生理小种(Foc1和Foc4)GATA转录因子基因(Fnr1)的序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Fnr1在香蕉枯萎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番茄枯萎病菌2号生理小种(F.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race 2)和水稻恶苗病菌(Gibberella fujikuroi)的GATA转录因子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重叠延伸PCR和RT-PCR技术分别克隆了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的Fnr1的全长DAN,并对该基因所编码蛋白进行了氨基酸序列特征、系统发育与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2个生理小种的Fnr1(分别命名为F1nr1和F4nr1)DNA片段全长分别为2 967 bp和2 958 bp,开放阅读框架分别为2 727 bp和2 718 bp,分别编码908个和905个氨基酸。F1nr1和F4nr1的预测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与GenBank中公布的Fusarium spp.GATA转录因子氨基酸序列均有88%~99%相似性。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显示,F1nr1和F4nr1与GenBank中已登陆的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F.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1,Foc1)、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番茄尖孢镰刀菌2号生理小种(F.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race 2)等物种的GATA转录因子蛋白高度同源。蛋白质保守域搜索表明,F1nr1和F4nr1具有GATA结合蛋白的功能域,属于GATA结合蛋白家族的一员。【结论】香蕉枯萎病菌Fnr1基因具备GATA构型转录因子家族的序列特征,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F.oxysporum f.sp.cubense氮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及致病性等。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GATA转录因子 Fnr1 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转化酶抑制子MeINH3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化酶抑制子调控转化酶的活性,在植物的糖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木薯的转化酶抑制子,本实验利用木薯基因组数据库分析及RT-PCR方法,从木薯中分离了1个木薯转化酶抑制子MeINH3的cDNA序列。MeINH3序列长度为564 bp,包含52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27个氨基酸,N端有1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可形成两个二硫桥。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MeINH3蛋白定位于胞外。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推测其可能抑制木薯细胞壁转化酶活性。

关键词: 木薯 转化酶抑制子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胶乳乳清中白坚木皮醇提取过程脱色及脱蛋白质研究

中成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天然胶乳中的白坚木皮醇提取过程中活性炭粉对乳清脱色和脱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活性炭粉进行乳清脱色,以温度、活性炭用量及时间为试验因素,对乳清进行脱色和脱蛋白处理,利用分光光度计和色差计检测乳清脱色效果、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乳清脱蛋白质效果。结果活性炭用量对脱色和脱蛋白质有较大影响,温度对脱色和脱蛋白质有一定的影响,时间对脱色和脱蛋白质影响不大。综合考虑,最优方案是温度为20℃、活性炭用量为20%、处理时间为40 min。结论此方案能有效地脱掉乳清中的有色物质及蛋白质,为提取白坚木皮醇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坚木皮醇 活性炭 乳清 脱色 脱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阳’猕猴桃中花青素转录调控因子AdGL3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转录因子在猕猴桃果肉花青素形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采用3′RACE和5′RACE技术从‘红阳’猕猴桃果肉中克隆到一个bHLH型转录调控因子AdGL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dGL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猕猴桃花青素的净积累过程基本一致,即在净积累过程中表达水平比较高,而净积累停止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也相应降低。表明该基因是参与猕猴桃花青素合成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结果为下一步猕猴桃花青素形成机制及调控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猕猴桃 花青素 AdGL3基因 表达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纤维酶解脱胶工艺及脱胶纤维性能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纤维的开发利用是香蕉茎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突破口。该研究以中国主栽品种巴西蕉香蕉茎秆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俐迪链霉菌对其进行生物脱胶,研究其产酶和脱胶的条件并对脱胶后纤维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俐迪链霉菌在果胶和半纤维素筛选培养基中观察到明显的水解圈,具有水解果胶和半纤维素的能力;以残胶率和果胶酶活性为指标,筛选出产酶和脱胶的条件为:pH值5.0、NH4NO34 g/L、麸皮10 g、接种量9 mL,在此条件下菌体产酶活力为75μg/(mL·min),香蕉纤维残胶率4.80%,纤维得率为59.48%;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结果显示脱胶后纤维的直径和表面结构发生了改变;脱胶后纤维的强力从345.37 cN降至273.37 cN,纤维的细度由18.55 tex增加至8.91 tex;纤维中的纤维素含量增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非纤维素成分明显减少,致使脱胶后的纤维素热稳定性和结晶度都明显增加,这一结果与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该菌株在香蕉纤维脱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纤维 脱胶 傅立叶红外光谱 果胶酶 俐迪链霉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餐前加工对辣椒中5种常见农药残留去除的影响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清洗及烹饪过程对辣椒中百菌清、哒螨灵、腐霉利、氯氟氰菊酯及氰戊菊酯残留的影响,了解农药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膳食暴露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室浸泡法模拟农药污染试验,并模拟家庭日常加工对辣椒进行清洗、烹饪等处理,通过气相色谱法(ECD)检测加工前后辣椒中农药残留变化。结果清洗及烹饪对农药残留均有明显影响,以上5种农药在辣椒中经清洗和烹饪后总去除率分别为54.12%~99.47%、58.78%~95.95%、55.74%~93.68%、41.37%~95.67%和44.71%~95.09%;不同烹饪方法对农药的去除作用由强到弱为:油炸>炒制>焯水,且烹饪时间越长,去除作用越大,当烹饪时间超过2 min后,去除作用则不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烹饪对辣椒中农药残留的去除作用比清洗时好,加工对农药的影响受农药的水解、高温分解特性、熔沸点及饱和蒸汽压等性质的共同作用决定。

关键词: 餐前加工 清洗 浸泡 烹饪 农药残留 辣椒 去除率 食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茵衣藻磷脂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3在三酰甘油合成中的功能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磷脂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DAT)在三酰甘油合成中的功能,克隆了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PDAT同源基因CrPDAT3干涉片段,通过构建CrPDAT3 RNAi干涉载体并转化莱茵衣藻,对CrPDAT3基因有效沉默,结果显示转基因藻株生长减缓,油脂含量下降14.65%—45.15%,说明CrPDAT3对油脂合成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该基因应用于微藻油脂的遗传改良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磷脂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 三酰甘油 RNAi 莱茵衣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采收期海南姜黄挥发油的GC-MS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南产姜黄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姜黄精油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根茎膨大期(10-17)姜黄精油的含量最高,达到80 mL/kg,此后姜黄精油的含量有所减少,至姜黄枯萎期时(03-04)精油含量为67 mL/kg;不同采收期姜黄精油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4个采收期姜黄精油分别鉴定出36、36、34和34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芳姜黄酮、α-姜黄酮、姜醇、β-红没药烯、2-表-α-雪松烯、芳姜黄烯等倍半萜类化合物,且尤以芳姜黄酮在不同时期姜黄精油中含量最高,分别占总量的49.259%、33.794%、33.610%和44.829%。

关键词: 姜黄 海南 挥发油 不同采收期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亲吻素-1基因对雄性哺乳动物生殖调控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亲吻素-1(Kiss-1)基因参与哺乳动物性腺轴的调节,同时也参与其他生殖功能的调控,作者综述了Kiss-1基因在雄性哺乳动物生殖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亲吻素-1 哺乳动物 性腺轴 生殖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PR107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橡胶优良品种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2008年大丰农场不同割龄橡胶树良种PR107生产性试验的数据为材料,通过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橡胶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程度,和各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相对大小。研究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偏回归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直接通径效应为较大正值,这与偏相关分析结果一致,其中每公顷有效割株数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年割胶刀数较小。若要实现PR107单位面积干胶年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合品种特性和海南省生态条件及目前种植条件特点,通过增加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可显著提高橡胶产量;通过适当增加年割胶刀数和确保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基本平稳,亦能在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偏少时获得较高的产量。上述3因素是此品种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利用回归方程(Y=-4 138.977 4+19.283 2X1+38.772 2X2+5.437 0X5)去定量描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并预测产量,理论上是可行的。

关键词: 橡胶树 PR107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