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染色剂对SDS-PAGE染色体系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染色剂对SDS-PAGE染色体系的影响。[方法]通过SDS-PAGE染色体系中不同考马斯亮蓝染料、染色方法和染色时间的比较,探讨适合油棕和椰子的最佳染色体系。[结果]改进后的方法染色效果好,较好脱色,凝胶背景清晰,容易分析蛋白含量较低的条带。染色时间短(2 h),条带较少,一些低丰度的蛋白条带未能清晰地显示出来,适当延长染色时间(6 h或过夜)效果较好。3种不同染料均能较好地对蛋白质条带染色,R350和R250相比G250效果稍好些,条带着色深,蛋白质含量低的细小条带也能较好的染色。[结论]SDS-PAGE是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建立简易、稳定的染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庭处理对豇豆中4种常见农药残留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豇豆加工过程中百菌清、哒螨灵、苯醚甲环唑及氯氰菊酯残留变化规律,为有效进行膳食评估提供依据。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清洗及烹饪处理前后豇豆中农药残留量,结果显示:豇豆中百菌清、哒螨灵、苯醚甲环唑及氯氰菊酯的清洗加工因子分别为0.152~0.722、0.620~0.903、0.464~0.922、0.581~0.882;烹饪加工因子分别为0.077~0.311、0.194~0.554、0.198~0.479、0.443~0.732。不同清洗方式对豇豆充分清洗后农药去除效果相差不大,不同烹饪方式对加工因子的影响主要与样品质量变化有关。综上所述,通过清洗和烹饪处理,可明显减少豇豆中农药残留量,将加工因子引入膳食暴露量评估,能够更真实的反映食品安全现状,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定性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玉米MON810转化事件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玉米MON810(Yield Gard R)是孟山都公司通过DNA重组技术和微注射轰击研发的一种具有对欧洲玉米螟(ECB;Ostrinia nublialis)有特殊抗性的转基因玉米品系,目前在世界各地已经得到广泛种植,为加强对该品系玉米的安全管理,本研究旨在建立MON810品系玉米的转化事件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根据MON810的插入序列信息,在3′端的侧翼序列处设计定性PCR检测的引物,检测MON810在其他几种常见转基因作物混合样品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同时检测该引物系统的扩增灵敏度,结果表明,检测引物的灵敏度可达0.1%。建立的MON810特异定性PCR检测方法经全国7家实验室的验证,进一步证实该方法能够特异地检测出样品中的MON810转化事件,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达0.1%,且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重现性。MON810转化事件定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可满足于抗虫转基因玉米MON810及其衍生品种生物安全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MON810 定性PCR 灵敏度 特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源环境变量的橡胶园土壤管理分区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大尺度范围内橡胶园土壤管理的针对性,以海南省国营八一农场橡胶园为研究对象,以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成土母质、气候变量(平均降雨量和平均气温)和植被指数为数据源,对橡胶园进行土壤管理分区。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进行分区,以模糊性能指数(fuzzy performance index,FPI)和归一化分类熵(normalized classification entropy,NCE)作为判断最佳分区数的标准,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分区前后土壤属性以及环境变量变异系数对比对分区结果进行评价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橡胶园管理分区的最佳数目为3个。不同管理分区之间土壤属性(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有效铁和有效锰)和环境变量(高程、坡度、降雨量、平均温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差异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3个分区中土壤属性和环境变量变异系数的均值比分区前明显下降。这就验证了在大尺度范围内,利用较易获取的多源环境变量进行橡胶园土壤管理分区是可行的,同时依据不同分区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土壤管理措施,提高了大范围区域内橡胶园土壤管理的针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定位、克隆及育种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病害,抗病品种的培育和种植是控制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而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则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和核心。本研究就稻瘟病抗病基因的遗传、定位、克隆及育种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稻瘟病广谱抗原和抗病基因、隐性抗病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近一半的抗病基因是通过F2分离群体鉴定的,目前已定位的稻瘟病主效抗病基因超过86个,微效基因约350个,应用图位克隆等方法,20个稻瘟病主效抗病基因和2个微效基因已从不同的水稻品种中被克隆。这些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是有效开展稻瘟病抗性分子育种的基础。最后,结合笔者从事水稻稻瘟病抗性遗传的工作实践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各类型抗性基因的生产应用,稻瘟病对水稻的危害最终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中FoGAS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和RT-PCR的方法,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中克隆得到了FoGAS1基因的DNA及cDNA序列,并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FoGAS1基因全长1 672 bp,其中开放阅读框全长1 623 bp,编码含有54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蛋白分子量为58398.1,等电点pI=4.83,为性质稳定的亲水性蛋白。FoGAS1蛋白为跨膜蛋白,含有22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2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8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该蛋白在C端有一个信号肽结构,为一种分泌蛋白。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该蛋白在不同种属镰刀菌中高度保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入侵害虫椰子织蛾飞行能力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椰子织蛾是危害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2013年入侵中国海南省。为了解椰子织蛾的飞行能力和飞行节律,运用联机飞行磨测定椰子织蛾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单日龄的最大平均飞行距离12 817.47 m(个体单日龄的最大飞行距离为15 338.40 m);椰子织蛾雌、雄虫间的飞行距离差异显著,雄成虫随着日龄增加其飞行能力逐渐增强,雌成虫则随日龄增加飞行能力减弱;总体上,雌、雄椰子织蛾成虫在12:00~24:00时段较活跃,在0:00~12:00不活跃。本研究结果可为椰子织蛾的预警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龙血竭HPLC分析方法及三种黄酮成分含量的测定
《时珍国医国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海南龙血竭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对照品鉴定了17个化合物,并选取其中三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4,4'-二羟基-2-甲氧基二氢查耳酮、4,4'-二羟基-2,6-二甲氧基二氢查耳酮、(2S)-7,3'-二羟基-4'-甲氧基黄烷浓度分别在10~50μg·ml-1(r=0.999 9)、24~120μg·ml-1(r=0.9995)、48~240μg·ml-1(r=0.999 8)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3%(RSD=0.02%)、97.46%(RSD=0.03%)、99.44%(RSD=1.12%)(n=5);成分含量分别为为2.2,1.0,2.2 mg/g。结论该方法精密度和重现性好,可用于海南龙血竭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血竭 海南龙血树 HPLC分析方法 黄酮 定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HDS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技术,从木薯SC124 cDNA中克隆得到一个具有完整阅读框的基因,命名为MeHDS2,该基因全长2 529 bp,编码842个氨基酸。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MeHDS2蛋白含有保守的1个HD结构域、1个b-zip结构域、1个START结构域和1个MEKHLA结构域;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显示其具有3个典型的α螺旋结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MeHDS2蛋白在植物细胞核中特异表达,因此,推测其为HD-ZIP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MeHDS2基因在木薯根、茎、叶中都有表达,但表达丰度不同。木薯干旱处理14 d后,自形态学顶端往下数第三、四片叶片的MeHDS2表达量显著高于根、茎及其他位置叶片组织。本研究为木薯抗旱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不同深度土壤的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
《微生物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八门湾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潮间带、海洋到红树区的过渡带、海桑红树区)和不同深度土壤的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土壤中的真菌,利用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可培养真菌的表观和遗传多样性。【结果】从八门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的3个不同生境中分离到257株真菌,分别属于21属28种,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木霉属(Trichoderma)为优势类群。来自不同生境或者同一生境不同采样深度的土壤真菌种类组成不同,并且有些真菌类群只出现在特定的样品中。从空间角度看,红树区土壤样品的真菌多样性高于其他两个生境的土壤样品;从垂直角度看,潮间带和过渡带的表层土壤样品的真菌多样性高于深层土壤样品,而红树区的深层土壤样品真菌多样性高于表层土壤样品。【结论】八门湾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可培养真菌资源丰富,种类多样性较高,但不同生境或不同深度的可培养真菌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结果揭示了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的生态分布特点,也为红树林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的背景资料。
关键词: 热带 海洋真菌 生物多样性 形态分类 分子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