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手性农药的选择性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农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手性农药及其在环境中的选择性行为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手性农药的环境行为研究意义、手性农药环境行为的研究现状(自然水体中、土壤中、植物体内与其他方面)及其研究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建议今后不仅要在手性农药的降解动力学、手性稳定性及构型转化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研究,而且亟待深入到手性农药的毒理学机制及代谢机理,并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来阐释产生这种对映体选择性的根源,为更加科学合理使用手性农药,更大限度地减缓、控制及修复农药残留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提供理论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YB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热研2号柱花草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PCR扩增得到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的MYB基因全长,将MYB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然后将此基因插入CaMV35S启动子后构建成表达载体Cam35S-GFP-MYB。通过冻融法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并转化热研2号柱花草获得转基因植株若干。抽取10株转化的柱花草植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分子验证,结果表明有6株阳性,MYB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柱花草的基因组中。转基因柱花草植株的获得为柱花草等豆科牧草的适口性和抗逆性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并且为以后柱花草的遗传转化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啶虫胺在热带土壤中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烯啶虫胺在热带地区风化程度较高的酸性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土壤吸附试验规定,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烯啶虫胺在3种不同热带土壤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在3种热带土壤上的吸附过程能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且吸附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其Kf值分别为水稻土1.530 L/kg,铁质湿润雏形土3.153 L/kg,暗红湿润铁铝土2.724 L/kg。烯啶虫胺在3种热带土壤上的吸附属于难吸附等级,解吸较为容易,易在热带土壤中移动,在施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此外,烯啶虫胺在3种热带土壤上的吸附主要是分配作用,且吸附自由能ΔG均小于40 kJ/mol,属于物理吸附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份橡胶树野生种质杂交子代早期鉴定初报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巴西橡胶树野生速生种质在橡胶树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前景,2003~2005年连续采用优选的3份1981’IRRDB野生种质XJA05583、XJA05664和XJA05164作为父本与我国自主选育高产无性系热研88-13进行人工杂交授粉,于2006年进行橡胶树有性系比试验。2010年对参试3个组合的287个子代进行茎围增粗、试割产量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杂交组合的子代年平均茎围增粗均较快,其中2个杂交组合子代与对照RRIM600有极显著性差异;试割干胶产量总体表现较差,其中组合热研88-13×XJA05664和热研88-13×XJA05583分别有18株和2株高于对照平均,分别占各自组合的15.65%和1.66%,最终从参试材料中初选12株优良个体进入下一阶段试验。野生种质的速生性状能够较好地遗传给后代,且存在培育高产子代的潜力,其高效利用可考虑胶木兼优品种的选育。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1981’IRRDB种质 杂交授粉 茎围生长量 试割 干胶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橡胶树主要种质对棒孢霉落叶病的抗性评价
《植物保护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棒孢霉落叶病是近年来我国橡胶树新发病害,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经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潜在限制性因素。培育和种植抗病种质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措施,而育种材料的抗性评价是相关工作的前提。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研究通过4种方法对国内46份橡胶树主要种质进行了抗病性评价。结果发现,不同接种方法获得的抗病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抗感种质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供试的46份橡胶种质中,高抗(HR)种质3份,占6.52%,中抗(MR)种质13份,占28.26%,轻感(S)和中感(MS)种质各11份,分别占23.92%,高感(HS)种质8份,占17.4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BBTV DNA1在香蕉不同组织中的含量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定量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DNA1组分在香蕉组织中的分布和含量,建立以SYBR Green-I荧光染料为标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方法。利用B1-F/B1-R引物扩增海南BBTV DNA1组分并构建到pMD18T sample载体,再以B2-F/B2-R引物测定该质粒的标准曲线,其线性方程为Y=-3.247×LOG(X)+8.01,相关系数r2=0.997,扩增效率为103.2%,标准质粒检测灵敏度约为214 copies/μL。分别选取染病香蕉的嫩叶、叶鞘、假茎和球茎各100 mg,提取DNA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病株各部位均含BBTV病毒,但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嫩叶(3.08×108 copies/mg)>叶鞘(2.50×108 copies/mg)>假茎(1.29×108 copies/mg)>球茎(1.67×107 copies/mg),呈依次递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ASR的特征和采后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香蕉cDNA文库中获得香蕉ASR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MaASR。构建遗传进化树发现MaASR与单子叶植物中的芭蕉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对正常成熟和乙烯处理的香蕉果实各时期内源AB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正常成熟的香蕉果实中,成熟早期(0-2 d),内源ABA含量相对较低,第8天ABA含量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在乙烯处理的香蕉果实中,ABA含量急剧上升,第3天ABA含量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利用荧光定量RT-PCR对MaASR在正常成熟和乙烯处理后的果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在自然成熟的果实中,MaASR在采后2 d达到高峰,而后迅速下降,在6-16 d时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在经外源乙烯诱导的果实中,MaASR表达水平没有表现出剧烈变化的趋势,整体表达量较低。表明MaASR对乙烯信号有应答,但应答强度较低,其表达趋势与ABA的含量或者信号强度呈负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DRM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PCR和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中克隆出了一个域重排甲基转移酶(Domains rearranged methyltransferase,DRM)基因(HbDRM)。HbDRM全长为2 245 bp,含有1 917 bp的阅读框,145 bp的5′-UTR和176 bp 3′-UTR,编码63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1.39 ku,等电点为4.90。HbDRM的氨基酸序列与可可、葡萄、黄瓜、鹰嘴豆、番茄、拟南芥DRM家族成员的同源性分别为77%、74%、72%、67%、64%和52%。定量RT-PCR分析表明HbDRM在巴西橡胶树的根、树皮、叶、花、胶乳、胚和愈伤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和愈伤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胶乳中表达量最低,此外HbDRM在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的胶乳中表达比其供体胶乳中的表达低。HbDRM的克隆和表达分析为下一步研究HbDRM在巴西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高产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域重排甲基转移酶 DNA甲基化 自根幼态无性系 克隆与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