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危害栓皮栎的中国突瓣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
《林业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记述采自北京市平谷区危害栓皮栎的突瓣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斑痣突瓣叶蜂Nematus maculostigmatus Liu&Wei,sp.nov..该种幼虫取食栓皮栎的叶片.新种与黄环突瓣叶蜂(N.princeps Zaddach,1876)近似,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上唇、翅基片、前中足股节背侧长斑、后足股节小斑、前中足胫节腹侧及背侧基部4/5、后足胫节基部2/3、腹部第1背板全部、第2背板大部黄色;颚眼距0.5倍于中单眼直径;锯鞘1.3倍于前足胫节,锯腹片中部锯刃具4—6个外侧亚基齿;第1节缝向端部倾斜,2—15节缝具刺毛带,刺毛带最宽处约3/5于锯节宽;锯根0.7倍于锯端;阳茎瓣腹叶刺突明显倾斜.黄环突瓣叶蜂上唇、翅基片小部暗褐色;前中足股节、胫节、跗节除各节端缘外红黄色;后足股节基部1/3红黄色;腹部第3—4节大部黄色;颚眼距1.5倍于中单眼直径;锯鞘0.8倍于前足胫节;锯腹片中部锯刃多具9—12个外侧亚基齿;第1节缝不倾斜,2—13节缝具刺毛带,刺毛带最宽处约为锯节的1/3宽;锯根0.9倍于锯端;阳茎瓣腹叶刺突不倾斜,端部侧面具突起.采用DNA试剂盒法提取了新种基因组DNA,测序获得新种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810 bp.另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突瓣叶蜂属、槌缘叶蜂属已知种类COⅠ序列14条,与新种序列构成COⅠ序列数据集,运算突瓣叶蜂属内种间的K2P距离,计算结果显示,斑痣突瓣叶蜂与黄环突瓣叶蜂的K2P距离最小,为0.116;基于贝叶斯法构建了COⅠ基因系统发育树,树图结果显示,斑痣突瓣叶蜂与突瓣叶蜂属内其他11个已知种聚为一支,构成单系群.分子分析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均支持新种成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江西南昌亚洲叶蜂博物馆.


桃枝发酵堆肥对平谷大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桃枝进行堆肥处理制成的有机肥料为试材,采用3个用量梯度(15 000、30 000、45 000 kg·hm-2),并与常规有机肥进行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桃枝肥作为基肥对大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该肥料在大桃上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施用年限的增加,15 000 kg·hm-2桃枝肥用量会导致大桃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30 000 kg·hm-2和45 000 kg·hm-2桃枝肥用量的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当地常规有机肥处理无显著差异。45 000 kg·hm-2桃枝肥用量会导致大桃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显著增加从而导致糖酸比低于其它处理。不同桃枝肥用量不会影响大桃维生素C含量,但硝酸盐含量会随着用量的增加显著增加。15 000、30 000、45 000 kg·hm-2 3个用量梯度相比,30 000 kg·hm-2的产量、品质较为优异,且与当地常规有机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平谷大桃的生产实际中桃枝肥的用量推荐30 000 kg·hm-2为宜。


辽河保护区不同缓冲区尺度土地利用与水质的响应关系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查明辽河保护区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的响应关系,将研究区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遥感影像数据和同期22个采样点实测作为数据源。实测数据包括水体营养盐类污染指标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和氨氮(NH3-N)浓度和水体重金属类污染指标铜(Cu)、锌(Zn)、镍(Ni)、镉(Cd)、铬(Cr)、铅(Pb)和砷(As)浓度。通过GIS软件划出采样点周边250、500、750和1 000 m的圆形缓冲区,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方法,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随着缓冲区面积的增加,土地利用类型更加丰富,水体营养盐类污染指标浓度以TN、TP的污染超标最严重,各项水体重金属类污染指标浓度均低于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规定的限值。(2)在250、500、750和1000 m 4种圆形缓冲区中,250m缓冲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质的解释率最高为60.8%。(3)在250 m缓冲区范围内,住宅用地与TN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林地与TN、TP呈负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59、-0.512;旱地与Cd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685;水田与Cr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909。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虑到采用现有方法提取烯啶虫胺回收率较低,并且缺乏同时检测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及其代谢物的方法,开展了题示研究工作.采集离地表20 cm以内的土壤样品,风干、除杂、过筛后分取5 g,加入3.0 mL水,摇匀,静置10 min.加入10 mL含1.0%(体积分数)乙酸的乙腈溶液,振荡30 min,加入5.0 g无水硫酸镁和1.0 g氯化钠,剧烈振荡1 min,于4 ℃离心5 min.取0.15 g无水硫酸镁、0.05 g N-丙基乙二胺(PSA)置于5 mL具塞离心管中,再加入2.0 mL上述样品提取液,涡旋振荡1 min,于4 ℃离心 3 min.分取0.5 mL上清液,加入0.5 mL水,混匀后过0.2μm滤膜.收集滤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14种目标物(包括10种新烟碱类农药和4种代谢物)在 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上用不同体积比的含5 mmol·L-1甲酸铵的甲醇溶液和含5 mmol·L-1甲酸铵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的混合溶液梯度洗脱分离,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法定量.结果显示:14种目标物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0~200.0μg·L-1(噻虫胺)和0.5~200.0μg·L-1(其他13种目标物)内和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36~2.49μ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5.4%~11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9.0%.方法用于16份果园土壤样品的分析,检出了吡虫啉(13份样品)、噻虫嗪(8份样品)和噻虫胺(1份样品),检出量分别为 0.007~0.31 mg·kg-1,0.005~0.28 mg·kg-1 和 0.009 mg·kg-1.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新烟碱类农药 代谢物 土壤 残留量


109份丰产核桃单株坚果表型多样性分析及性状评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果实表型分析和评价是良种选育的基础,分析核桃(Julans regia)坚果表型多样性并开展性状综合评价,可筛选出具有优良坚果性状的核桃品系。【方法】以北京农林科学院核桃选种圃109份丰产性较好的核桃单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8个坚果表型性状,分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并进行方差、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1)109份核桃坚果的18个表型性状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范围为4.70%~25.00%,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2.849~3.023,表征坚果大小和干质量的指标在个体间具有较高的离散程度,而坚果形状指标的个体间变异较小;(2)坚果各部分的干质量指标与反映坚果大小的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坚果形状指标与坚果三径关系密切,种壳厚度和种壳干质量会显著影响坚果出仁率;(3)坚果大小、形状和外在品质指标能反映坚果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这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1.596%,以这3个主成分共筛选出几何平均直径、坚果体积、单果干质量、核仁干质量、球形度、壳厚、出仁率和体积出仁率等8个重要性状;(4)在欧氏距离9.0处将109份种质资源聚为4大类群,可用于亲本材料的选育;(5)根据坚果性状综合得分,并结合理想核桃坚果的一般特征筛选出XJ45、A068、E030、XJ59和W27优系。【结论】北京农林科学院核桃选种圃中109份丰产核桃单株的坚果表型性状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各表型性状间的关系较为密切;种质资源分为4个不同用途的育种类群;8个重要的坚果表型性状可用于初步构建核桃种质资源的评价标准,以及京津冀地区核桃新品种的选育和创制。


基于深度学习的杂草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伴生杂草不仅与作物争夺养分和水分,而且还是多种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成为困扰作物高效生产的难题。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杂草的自动检测和分类识别在清除杂草过程中得到重要应用。首先阐述应用于杂草识别过程中深度学习的硬件需求以及软件实现过程,分析用于深度学习不同硬件的优缺点,阐述深度学习模型建立、训练、模型评估以及模型部署等基本步骤;并重点论述深度学习方法在杂草和作物识别以及杂草分类识别的研究进展。然后指出深度学习数据需求量大,目前无通用数据集,杂草、作物相互遮挡,光照环境复杂,机器作业条件恶劣等情况下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最后提出图像与光谱数据融合、杂草识别模型模块化、杂草长势预测、模型嵌入式部署研究将成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杂草识别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杂草识别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 语义分割


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的青绿苔草无土草皮适宜播种量筛选
《草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绿苔草(Carex breviculmi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播种量(5、10、15、20、25 g·m-2)对青绿苔草无土草皮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显著影响草皮质量,随着播种量增加,草皮密度、质地、盖度、均一度等指标均显著提升(P <0.05),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变化(P> 0.05),地下部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P <0.05)。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出,随着播种量增加,青绿苔草无土草皮质量先增加后减少,20 g·m-2处理无论在等权还是加权评价下均排名第一,但15与20 g·m-2两个处理除地下部生物量外,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本研究条件下,生产青绿苔草无土草皮的适宜播种量应当控制在15~20 g·m-2。
关键词: 播种量 青绿苔草 无土草皮 草皮质量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基于区域亮度矫正的番茄成熟度定量分级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有番茄成熟度分级标准不统一,泛化性有待提高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区域亮度矫正的果面红色着色区域提取的方法。采用R-G法增强番茄表面的红色区域,利用Otsu分割方法提取表面着色区域,判断各着色区域的轮廓树结构以计算着色区域面积占图像总面积的比例作为主要特征,构建多因子融合的随机森林模型以实现番茄成熟度的量化分级。同时,利用基于局部亮度均衡的图像快速修复方法以解决光照变化导致的番茄表面高亮度反射问题。结果表明:以番茄表面着色面积比成熟度评价指标的分级平均正确率为92.96%,相比传统颜色矩和颜色直方图作为评价指标时的分级准确率提高了6.53和20.6个百分点。高亮区域领域像素加权替代法可对番茄高亮区域亮度实现有效矫正,矫正后的未熟、半熟和成熟番茄图像的果面着色区域面积占番茄图像总面积的比例较矫正前提高了0.06、0.15和0.11,分级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7.24、11.47和4.69个百分点。研究可为番茄成熟度的定量性分级提供决策基础。
关键词: 随机森林 像素 番茄成熟度 亮度矫正 红色着色区域提取


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填料生物膜氮循环微生物功能特征
《水生态学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填料生物膜在养殖尾水处理中对水体氮循环的影响机制,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填料生物膜、水体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氮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丰度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填料生物膜微生物主要参与氮代谢活动。在属水平上,Pseudomonas、Spirochaeta、Opitutus和Syntrophus是填料生物膜氮素转化过程的重要功能微生物类群。与水体相比,填料生物膜的碳代谢活动能力较强(P<0.05);填料生物膜上固氮功能基因nifH、硝化功能基因hao、反硝化和异化硝酸盐功能基因napA、nirS、norB、norC、nrfA、nirB和氮代谢调控基因ntrC及其相应的关键酶均显著高于周围水体(P<0.05),且对含氮污染物有显著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内复合填料生物膜具有比周围水环境更强的氮周转能力,主要通过关键功能物种介导的固氮和反硝化作用实现养殖尾水氮素的转化和迁移。研究结果作为野外实验证据,可为复合填料生物膜系统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膜下滴灌灌水控制下设施番茄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北方园艺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方式种植的番茄品种“佳西娜”为研究对象,开展4个水分梯度的灌溉控制试验,对试验中番茄的根系生长情况和番茄果实进行采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番茄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主要品质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了不同灌溉水平对番茄生长生理参数、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以期寻求设施番茄膜下滴灌调节下的最优灌溉制度。结果表明:番茄的主要根系吸水深度在0~60 cm且随着灌水量的降低,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降低。春、秋茬番茄全生育期充分灌水下的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297.56 mm、5.42 t·hm-2、15.59 kg·m-3和230.65 mm、2.97 t·hm-2、8.77 kg·m-3,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呈上升趋势,而产量逐渐减少;综合考虑番茄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主要品质因子,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番茄的灌水量为55%ET0时为最优灌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