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鲜食葡萄新品种'瑞都摩指'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瑞都摩指’葡萄是从‘摩尔多瓦’ב美人指’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抗病晚熟新品种,集合了母本高抗霜霉病和父本长粒果形的特点。果穗圆锥形,平均单穗质量550.8 g,平均单粒质量8.9 g,果粒长椭圆形或束腰形,含种子2~3粒,果皮紫红—红紫色,中等厚,较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0%,可滴定酸含量0.48%。在北京地区9月下旬成熟,高抗葡萄霜霉病,产量24 000 kg·hm-2

关键词: 葡萄 抗病 晚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十字花科外来植物新纪录-假臭荠

植物检疫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在天津市武清区发现中国十字花科新纪录植物——假臭荠(Lepidium oblongum Small).该种原产北美洲,目前已传入欧洲的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地.本文利用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编制了京津冀地区独行菜属检索表,并就其入侵风险进行讨论,以期为外来杂草的鉴定提供借鉴.凭证标本保存于河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HBNU).

关键词: 假臭荠 外来植物 独行菜属 形态特征 新纪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农作物生产投入品碳排放变化特征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0-2018年河北省农资投入、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等统计数据,计算河北省农作物生产投入品碳排放,分析河北省农作物生产投入品碳排放的动态变化和不同投入品碳排放所占比例,为农业生产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农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0-2018年河北省农作物生产投入品碳排放以2015年为转折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期内河北省农作物生产碳排放总量、单位产量碳排放量和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量分别为2219万~2674万tCO2eq、0.21~0.30tCO2eq·t-1和3.40~4.10tCO2eq·hm-2。2018年河北省农作物生产碳排放总量、单位产量碳排放量和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量最低,分别比最高值降低17.0%、30.0%和17.0%。化肥、农药、农膜、柴油和灌溉用电9a平均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38.6%、2.1%、11.5%、34.7%和13.1%。化肥和柴油是最主要的农业碳排放源,占比均在30%以上。农作物生产投入品碳排放的动态变化受国家政策影响效果明显,农作物生产碳排放应该坚持以国家政策引导为主,通过成熟的农业管理制度,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等措施,减少农业源碳排放,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关键词: 农作物生产 农资投入 碳排放 碳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缕草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瞬时基因表达系统的构建

草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结合转基因方法探索结缕草基因功能,建立高效、快速的结缕草原生质体制备及瞬时基因表达系统,利用正交试验对影响原生质体制备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同时利用原生质体进行亚细胞定位和蛋白互作研究。结果表明,当酶配比为2%(w/v) cellulase R10和1.5%(w/v) macerozyme R10,酶解时间为7 h时,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23×10~7个·mL-1和98%以上,满足后续转化所需。多次重复试验表明,加入5~10μg质粒,原生质体转化率可达75%以上。利用原生质体转化体系进行了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发现结缕草ZjNOL和ZjNYC1定位在叶绿体中,ZjZFN定位在细胞核中。双分子荧光互补分析证明ZjNOL和ZjNYC1在叶绿体中相互作用。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方法与遗传学和组学技术相结合,能够为结缕草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编辑提供支持。

关键词: 结缕草 原生质体 瞬时基因表达 亚细胞定位 蛋白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YOLOX的穴盘甘蓝病害检测方法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实现穴盘甘蓝的智能化管理,针对穴盘甘蓝病害识别存在的光照不均匀、对比度低和待检测目标小等问题,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穴盘甘蓝病害检测算法。该算法结合通道空间注意力机制模块,在特征提取模块对特征信息进行重标定,引导模型关注病害区域特征,抑制背景噪声,降低模型漏检率。并采用自适应多尺度特征融合算法提取穴盘甘蓝病害多尺度特征,充分利用不同尺度特征的语义信息提升小目标的检测精确率。由于算法的检测框定位不准确,在回归损失函数中添加了重叠面积损失、中心点距离损失和宽高损失,对回归任务进行了优化,提高穴盘甘蓝病害预测框定位精度;同时引入变焦损失函数作为分类损失函数,利用权重缩放因子缓解模型训练过程中相似病害类间差距小的问题。结果表明,研究算法对穴盘甘蓝炭疽病、细菌性黑斑病、褐斑病、黑腐病的检测平均精确率分别为97.59%、99.70%、98.69%和97.64%;其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8.41%,与YOLOX、Faster R-CNN、YOLOv3、SSD、CenterNet算法相比,分别提高了4.96、12.86、18.19、4.71、10.69百分点。

关键词: 病害检测 穴盘甘蓝 多尺度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小目标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叶释放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及变化规律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生长季苹果叶片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叶片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BVOCs的成分测定.[结果]在整个生长季(4-10月),苹果叶共检测出12类295种BVOCs,其中烷烃类(56)、烯烃类(40)和芳香烃类(34)种类数量较多,组分总数量9月(113)>5月(100)>6月(70)=7月(70)>8月(67)>4月(45)>10月(20),以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为主;不同月份一天中,烯烃类BVOCs相对含量均表现为上午>下午,其他类别BVOCs相对含量峰值会出现在任意时间点;苹果叶共检测出8类40种有益BVOCs成分,主要释放烯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BVOCs,有益组分总相对含量为夏季(47.59%)>春季(35.96%)>秋季(23.13%),在一天中,各时间点有益成分相对含量和数量随月份增加呈波动下降趋势.春季(5月)12:00和16:00释放有益BVOCs相对含量为全年同时间点最高,均超过70%,主要释放有益BVOCs成分包括α-蒎烯、对薄荷-1(7),3-二烯、3-蒈烯、罗汉柏烯、乙酸乙酯等.[结论]苹果释放BVOCs组分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和日动态变化性,释放有益BVOCs能力较强.

关键词: 苹果叶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 动态变化 有益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远郊区乡村旅游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以北京远郊区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旅游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影响乡村旅游综合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为推动北京远郊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方法]文章基于2006—2019年北京市怀柔、平谷、密云、延庆4个远郊区的统计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北京远郊区乡村旅游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北京远郊区乡村旅游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北京远郊区乡村旅游综合效率均值为0.950,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平谷区乡村旅游综合效率DEA有效;(2)北京远郊区乡村旅游效率的Malmquist指数变化受技术进步变化影响更大,2006—2019年呈现出先增长、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农林水事务支出、观光园与民俗旅游从业人员、人均GDP、农业观光园个数等影响因素均对北京远郊区乡村旅游综合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人均GDP、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列前两位.[结论]加快乡村旅游资源整合、持续加大财政支农的投资力度、强化从业人员教育与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北京远郊区乡村旅游效率.

关键词: 北京远郊区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 效率评价 乡村旅游 Tobit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树花多糖调节脂肪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灰树花是一种食、药兼用的蕈菌,含有多种对人类有益活性成分,其多糖是一种功能性多糖,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多种生理活性,可以改善高热量饮食所造成的脂肪代谢异常,在调节脂肪代谢作用中具有毒性小、作用广和靶点多等特点.脂肪代谢紊乱是血液和组织中脂质及其代谢产物发生异常,由高脂饮食、缺乏运动以及代谢综合症等因素诱发其发生和发展,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脂肪代谢障碍会导致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和肥胖等代谢相关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许多天然多糖可以作为益生元,通过调控关键基因的表达以及肠道微生物群来预防代谢紊乱.灰树花多糖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用于治疗或预防高脂血症、动脉硬化以及肥胖等疾病.该研究将从调节甘油三酯和脂肪酸、胆固醇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等方面探讨灰树花多糖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脂代谢 胆固醇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种量对3种苔草无土草皮质量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翼果苔草、白颖苔草、披针叶苔草的无土草皮生产适宜播种量,在温室条件下进行育苗盘草皮生产,研究3种苔草5个播种量(翼果苔草:3.3、6.6、10.0、13.3、16.6 g/m~2;白颖苔草:5.0、10.0、15.0、20.0、25.0 g/m~2;披针叶苔草6.0、12.0、18.0、24.0、30.0 g/m~2)对苔草无土草皮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显著影响草皮质量,随播种量提高3种苔草草皮的密度、质地、盖度、均一度均显著上升(P<0.05),但地下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白颖苔草播种量达20.0 g/m~2,披针叶苔草达18.0 g/m~2后继续增加播种量,草皮质量除质地外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增加;翼果苔草播种量达13.3 g/m~2后继续增加播种量,草皮质量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增加。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等权或加权情况下,3种苔草均以播种量最高的处理草皮质量最好。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及草皮质量,翼果苔草适宜播种量应不低于13.3 g/m~2,白颖苔草适宜播种量应不低于20.0 g/m~2,披针叶苔草适宜播种量应不低于18.0 g/m~2。

关键词: 播种量 苔草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果实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板栗果实中的多酚物质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为了提升板栗资源的附加值,以昌黎地区15个板栗品种为材料,利用超声波提取方法对板栗果实壳外皮、壳内膜、果仁酚类抗氧化物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板栗果实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其中石丰和杂-35板栗壳外皮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显著最高,黑燕青壳内膜总酚含量最高,为61.09 mg/g(P<0.05),桐优-33果壳外皮和果仁黄烷醇含量均显著最高(P<0.05);金丰板栗壳外皮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最高,分别比广西玉林和广西油栗高57.91%(P<0.05)、63.70%(P<0.05),金平、烟泉、广西油栗等13个品种壳内膜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在87.00%以上;杂-35壳外皮和内膜羟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最高(P<0.05),岱岳早丰、金平、广西油栗果仁羟自由基清除率显著最高;广西油栗壳外皮和壳内膜还原力均显著较高,烟泉和广西油栗果仁还原力均为98.51%,显著高于其他13个品种.主成分分析表明,板栗桐优-33、金丰、石丰品种壳外皮酚类抗氧化活性强,黑烟青、广西油栗、燕红为壳内膜抗氧化能力较强的品种,桐优-33、燕平、杂-35果仁抗氧化能力较强.研究发现板栗壳内膜总酚含量较高,值得深入开发加工利用.

关键词: 板栗 酚类 抗氧化力 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