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的时间演变特征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和各位专家的相关的研究结果,对建国以来的耕地数据进行了重建,取得了比较可靠的长时间序列的耕地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集对分析模型,对建国以来的耕地资源的安全态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建国以来中国耕地资源安全贴近度呈现波动式的变化规律,耕地资源安全贴近度在0.4的周围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动幅度逐渐变小,趋于平缓。集对分析很好的体现了耕地系统的确定和不确定性,具有计算方便、方法简单、评价客观、合理等特点。


打瓜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农村科技 》 2011
摘要:一、供试药剂福星8000倍液(氟硅唑),敌力康1500倍液(12.5%可湿性粉剂),三唑酮(15%可湿性粉剂),爱可1500倍液(戊唑醇·烯菌胺悬浮剂)。二、供试作物和防治对象


响应面法优化黄色短杆菌c-11产L-丝氨酸发酵培养基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黄色短杆菌c-11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L-丝氨酸产率。【方法】先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法对发酵培养基8个因素(蔗糖、酵母膏、硫酸铵、KH2PO4、MgSO4、生物素、VB1和碳酸钙)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主要因素。之后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主要因素(蔗糖、酵母膏和硫酸铵)的最大响应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结合响应面法(RSM)确定主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并通过二次方程回归分析。【结果】蔗糖浓度为83 g/L、酵母膏浓度为31 g/L和硫酸铵浓度为29 g/L时,此时模型稳定点预测值L-丝氨酸产量为22.27 g/L,验证值为22.65 g/L,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结论】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使c-11菌株的L-丝氨酸产量提高了28.11%。


香草之后 宁静芳香——伊犁河谷薰衣草产业观察
《新疆农业科技 》 2011
摘要:薰衣草(学名:lavandula pedunculata)属唇形科薰衣草属,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欧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岛,如法国南部的小镇普罗旺斯,后被广泛栽种于英国及南斯拉夫,现美国的田纳西州,日本的北海道也有大量种植。薰衣草为多年生草本或小矮灌木,虽称为草,实际是一种紫蓝色小花,


外源磷及腐植酸施用方式对灰漠土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干旱区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方法,研究外源磷不同用量及腐植酸施用方式对灰漠土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磷用量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固磷率先增后减再增大,有效磷含量在土壤中有一个极大值平衡点;腐植酸及外源磷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较大,单施腐植酸或单施外源磷均可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且效果显著;腐植酸与外源磷的合理搭配施用,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单施外源磷和单施腐植酸的方式;在腐植酸与外源磷施用过程中,先施外源磷再施腐植酸,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速度最快、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外源磷 腐植酸 施用方式 灰漠土 有效磷 玛纳斯 新疆


设施秋延晚无土基质栽培番茄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设施秋延晚无土基质栽培条件下番茄白粉病的发病状况,筛选适宜生产的低毒、高效农药。【方法】通过5点取样法,对病害进行分级和调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不同农药对番茄白粉病防效差异。【结果】秋延晚番茄白粉病9月28日发生,11月20日达到高峰。11月初温室的平均温度13℃左右,湿度75%左右,适合番茄白粉病的发生及扩散。番茄白粉病发病初期,7种杀菌剂防效均在99%以上。发病前期,40%腈菌唑防效为86.36%,防效最佳。【结论】番茄白粉病在田间为水平和垂直扩展;秋延迟茬口番茄9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是施药的最佳时间,腈菌唑为药剂防治的最佳选择,氟硅唑、醚菌酯、烯唑醇可作为轮换使用药剂。


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目和雄穗重的主效QTL的定位
《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套具有共同亲本黄早四且分别含有230个及235个家系的F2:3群体,结合2年多点的表型鉴定,运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不同生态环境下(2007-北京、2008-北京、2007-河南、2008-河南、2007-新疆以及2008-新疆)的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重进行QTL定位。同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work-2.0软件进行基因×环境互作及上位性分析。6个环境下2个群体共检测到51个与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重相关的QTL(Q/H群体32个,Y/H群体19个),其中包括7个主效QTL,并在Q/H群体中确定了2个重要的QTL,即位于7.01bin的Qqtpbn7-1和位于7.02bin的Qqtw7-2。对比2个群体的定位结果,共挖掘到3个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一致性"QTL,这些在不同环境及不同遗传背景下能够稳定存在的QTL可为玉米雄穗相关性状的生产应用以及精细定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几种杀虫剂对葡萄斑叶蝉的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新疆生产实际、对葡萄斑叶蝉防效较好的药剂种类,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室内用叶片浸叶法测定了2种杀虫剂对葡萄斑叶蝉3龄若虫的毒力。选用4种农药对葡萄斑叶蝉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结果】阿克泰对葡萄斑叶蝉的活性高于吡虫啉,吡虫啉和阿克泰的LC50分别是46.26和19.31μg/mL。田间试验表明:吡虫啉、阿克泰、吡蚜酮和矿物油都具有很好的防效,且前两种农剂药后持效期长,药后7 d防效是100%。【结论】防治葡萄斑叶蝉除生产中已应用的吡虫啉、阿克泰外,吡蚜酮和矿物油也可作为备选药剂交替使用。


新疆南部棉区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表达规律研究
《植物保护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新疆南部植棉区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时空表达规律,本文利用ELISA技术于2009年和2010年对南疆种植的转Bt基因棉花‘中棉所41’、‘中棉所43’、‘236’、‘K9030’、‘T3’、‘中棉所44’、‘中棉所45’、‘K7’和‘SGK321’各生育期中不同器官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时间表达上,大多数转Bt基因棉花叶片的Bt杀虫蛋白含量随着棉花发育进程而逐渐下降,在子叶期含量最高,至蕾期或吐絮期达到最低点。并且不同品种间Bt杀虫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在空间表达上,在花铃期,棉铃和花苞叶的Bt杀虫蛋白含量最低,大多数品种表现为叶片>棉蕾>花瓣(花柱)>棉铃和花苞叶。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花 Bt杀虫蛋白 ELISA技术 时空表达 新疆南部


拟南芥AtCOR15a转化烟草及后代抗寒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拟南芥AtCOR15a基因的抗寒功能。【方法】构建pCAMBIA1301-COR15a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通过抗生素筛选和PCR检测获得转基因烟草。低温胁迫后,利用蒽酮法和酸式茚三酮法测定转基因烟草后代与野生型烟草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同时观察其抗寒能力。【结果】转基因烟草后代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比野生型烟草有所提高,并在第5 d达到峰值。低温处理后转基因烟草后代能正常生长,而野生型烟草则全部死亡。【结论】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发现,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烟草的抗寒性呈正相关,AtCOR15a基因导入烟草中可以明显提高烟草对低温胁迫的抵抗力。
关键词: AtCOR15a基因 农杆菌介导法 可溶性糖 脯氨酸 抗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