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塔额盆地引进甜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中国糖料 》 2011
摘要:对引进33个甜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kuhn1016、CN07、hx905、ST21916、kuhn1011、MA096、ST21015七个品种折合667m2产量5506kg以上,比对照增产4.36%以上;cofco8010、hx820、kuhn1001、kuhn1003、kuhn1010、ST21016六个品种含糖率在18.04%以上,比对照提高1.75度以上;cofco9016、cofco8010、hx905、kuhn1010、SD13806、ST21916、ST21015、ST21016八个品种产糖量较对照增产11.18%以上;综合各品种主要经济性状及抗病性,cofco8010、hx905、kuhn1010、ST21916、ST21015、ST21016六个品种较适合塔额盆地的生态环境,适宜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滴灌模式下不同灌量对长绒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滴灌长绒棉实现高产的灌溉用水量,为制定滴灌长绒棉配套栽培技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长绒棉主产地阿瓦提县的中高肥力滴灌棉田,选用新海24号,在生育期设置6个不同灌量处理,研究不同滴灌量对长绒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低灌量处理的土壤耕层硝态氮含量高于高灌量处理,后期尤为明显;(2)头水后,随滴灌量的增加,长绒棉生育进程相对后延;相同时期长绒棉单株叶面积指数(LAI)与滴灌量呈正相关,7月21日为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下降速率随滴灌量的增加而减缓;(3)各处理单株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生长曲线,经济产量快速积累期的积累速率(△V)及出现的时间(T)差异较大;(4)W_4处理(灌量为240 m~3/667 m~2)的单株成铃数及籽棉产量最高。【结论】方程Y=-762.571 4+8.828 6 X-0.0171 43X~2(R~2=0.958 2**)为滴灌量与籽棉产量关系式。计算得出:当滴灌量X=257.5 m~3/667 m~2,长绒棉籽棉产量有最大值374.1 kg/667 m~2。高于或低于此值都会造成产量下降,不同灌量对长绒棉籽棉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单株成铃数实现的,而对内在遗传品质决定的单铃重及衣分基本无影响。


采前喷钙对库尔勒香梨贮藏效果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增加果实的钙含量,提高采后果实品质。【方法】通过对库尔勒香梨采前喷施0.014%、0.017%、0.020%钙肥,研究采前喷施不同浓度液钙对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钙肥浓度越大,对抑制果实质量损失,保持果实硬度的作用越明显。【结论】0.020%的钙肥喷施效果最好。此外,0.020%的钙肥还有利于果实保持总酸含量,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但其抑制保鲜袋内CO2的释放效果较差。此外,0.017%的钙肥对于保持果实细胞的完整性,抑制果实多酚氧化酶活性,防止果实褐变具有积极作用。


优质高产新品种新陆早50号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新陆早50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97-65为母本、本所自育优系225为父本杂交,其F1与优系Y-605杂交,后经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择,以及病圃抗性鉴定和筛选,2004年选出优良株系进行比较试验。


浅谈砖墙日光温室建造
《新疆农机化 》 2011
摘要:按新疆节能型日光温室建设技术标准,温室可分为南、北、东疆3种类型;按栽培时间可分为全年生产型及春提早、秋延晚型;按结构可分为全钢骨架及钢竹骨架。新疆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大。


生物节水专利现状及其对新疆干旱区的启示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生物节水专利现状,为新疆生物节水的研究应用及专利战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欧洲专利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作为数据检索源。【结果】目前关于生物节水专利方面的研究,国内很少,新疆尚属首次。共查到国内外相关专利418件,其中中国专利203件,外国专利215件,新疆专利5件。【结论】与国外相比,中国生物节水专利方面的发展起步晚,发展快;新疆未发挥干旱区地域优势,生物节水研究与国内其他地区差距明显。加强生物节水基础性研究,制定符合新疆干旱区农业发展的生物节水专利战略,提升专利保护意识,紧跟国内外生物节水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建立知识产权联盟,提高新疆专利申报数量和质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对新疆农作物抗旱育种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新疆小蠹虫主要寄生性天敌蒲螨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蒲螨Pyemotes sp.是新疆杏、扁桃、桃等果树毁灭性害虫小蠹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研究蒲螨的生物学特征,为室内人工繁育和田间释放蒲螨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不同温度下观察蒲螨的发育历期、产后代数等生物学特征。【结果】在19~31℃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蒲螨的发育历期逐渐减少,产后代数也逐渐减少;在10~15℃条件下蒲螨发育缓慢,不产后代;在19~22℃条件下产后代数较多,单雌最高产226头后代;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发育速率的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167.14X+10.49(R2=0.99)(2009年)和Y=167.67X+10.00(R2=0.95)(2010年)。【结论】蒲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在10.00~10.49℃;有效积温在167.14~167.67日度;最适繁殖温区为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