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播期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普通花生品种(冀花9号、冀花10号、冀花12号)、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1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播种时期(4/25、5/6、5/16、5/26、6/6、6/15、6/26),研究不同播期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指标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确定花生最佳播种时期,为集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冀花10号、冀花12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的农艺性状表现为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多;而冀花9号和冀花11号则表现为主茎矮、侧枝短、分枝少。6个花生品种荚果平均产量为4716.22 kg/hm2,籽仁平均产量为3469.52 kg/hm2。以籽仁产量最高的冀花12号(3541.99 kg/hm2)为对照,普通花生品种冀花9号、冀花10号减产0.35%~1.91%;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1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减产2.11%~5.54%。随播期的延后,各个播期的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基本遵循5/6-5/16> 4/25> 5/26-6/26的变化趋势。5/6-5/16播期的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5547.16 kg/hm2、4204.24kg/hm2,油酸/亚油酸比值平均12.90。4/25播种,荚果和籽仁减产约5.16%,油亚比为14.61;5/26日播种,荚果和籽仁减产约9.05%,油亚比降低35.56%。晚于5/26播种,主茎高变矮7.40%~22.89%、侧枝长变短7.07%~24.89%、单株分枝数减少3.74%~9.70%、单株结果数降低4.59%~21.78%、百果重减少6.59%~27.94%、百仁重减少10.35%~32.33%、荚果减产17.97%~45.78%、籽仁减产21.80%~52.50%、油亚比降低50.57%~73.30%。综合考虑农艺性状、产量指标及品质优劣,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露地平播花生的最适播期为5/6至5/16之间,最晚不应晚于5/26。

关键词: 花生 高油酸 播期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蒲公英耐盐突变体'滨蒲1号'的耐盐性研究

广西植物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盐渍化是当今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危害之一,它严重影响当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为了提高盐碱地的利用效率,该文以蒲公英耐盐突变体‘滨蒲1号’及其亲本叶片为材料进行丙二醛(MDA)含量等8种生理指标的测定,同时利用cDNA-RAPD技术对蒲公英耐盐突变体及其亲本根胁迫0、12、24 h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突变体‘滨蒲1号’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在不同胁迫时间点均大体高于亲本; MDA含量、相对电导率低于亲本。(2)以筛选出的10条RAPD引物进行cDNA-RAPD分析,共扩增出22条清晰的条带,差异条带10条,多态性为45.4%。(3)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150~1 000 bp之间,主要为盐抑制基因片段,推测蒲公英耐盐突变体‘滨蒲1号’的耐盐性既与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及多种抗氧化酶上升引起的保护作用有关,也与根中一些与耐盐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有关。该研究为进一步克隆蒲公英耐盐基因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耐盐优质的蒲公英新品系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蒲公英 耐盐突变体 生理指标 cDNA-RAPD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芙蓉葵新品种'滨海紫'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芙蓉葵新品种‘滨海紫’是由实生种子系统选育而来。多年生高大草本花卉,茎丛生状,总状花序,花蕾暗紫红色(RHS N79A),花深紫红色(RHS 61A),果实蒴果,较小。适应性好,耐盐碱,耐涝,观赏价值高。

关键词: 芙蓉葵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树微量元素营养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当前梨生产中施肥结构不平衡问题严重,尤其对微量元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微量元素是梨树生理代谢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影响梨树生长发育以及梨果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探究微量元素在梨树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铁(Fe)、硼(B)、铜(Cu)、锰(Mn)、钼(Mo)、锌(Zn)、硅(Si)、氯(Cl)等微量元素在梨树中的生理作用、缺素和毒害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些年梨树生产和基础科研方面与微量元素营养相关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揭示梨树吸收转运微量元素机制以及梨新型高效肥料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梨树 微量元素 植物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夏播饲用谷子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的关联分析及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18个饲用谷子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3种饲草评价指标(有机物质消化率、相对饲料品质和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8个饲用谷子品种生产性能指标(鲜、干草产量、干鲜比、株高、茎粗、叶茎比等)和营养指标(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差异极显著。S20172769和冀草谷3号鲜、干草产量较高,可用作高产品种资源。衡HN201026、晋谷57、冀草谷3号株高较高,可作为高秆品种资源。S20172769、S20172966、K3970叶茎比较高,可作为叶量丰富型品种资源。综合3种方法评价结果,K3970、冀草谷3号、汾选3号、S20172966、郑10-1、S20172769综合评价较好,产量高、品质优和利用潜力较大,可以作为夏播区优良饲草资源利用。

关键词: 饲用谷子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赤峰地区番茄斑萎病毒的鉴定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通用引物及自行设计合成引物对采集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部分地区的番茄病毒病样品进行了RT-PCR检测及序列测定;进一步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包含N基因在内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包含N基因的914 nt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采集的16个表现TSWV症状和2个未表现典型症状的果实样品中均检测到TSWV;TSWV内蒙古番茄分离物与中国云南、江苏等地的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用表现TSWV症状的番茄果实汁液摩擦接种辣椒叶片,出现叶片褪绿、植株矮小等症状,并经RT-PCR分析检测到TSWV。本研究证实在内蒙古地区有TSWV在番茄上发生危害。

关键词: 番茄 番茄斑萎病毒 RT-PCR检测 内蒙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分子化学地膜对盐渍土壤物理性质与水分蒸发效应

土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壳聚糖(chitosan,CTS)、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HEC)等3种高分子化合物,以土壤表面喷洒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成膜的方式,研究了高分子化合物膜对盐渍土壤基本物理性质与水分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选择的3种高分子化合物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显著抑制土壤盐分的表聚;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对比发现:PAM、CTS、HEC分别在20、80、80kg/hm2用量下的土壤抑蒸控盐效果最佳,盐渍土表喷洒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成膜对盐渍土壤改良利用具有确切的正效应。

关键词: 高分子化合物 盐渍土壤 水分蒸发 盐分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自主研制的可移动式干热风发生模拟装置,对耐高温小麦品种济麦22于花后13d(灌浆中期M)和23d(灌浆后期L)进行连续两天的干热风胁迫,设置重度干热风(S)和轻度干热风(M)2个胁迫水平,以明确不同时期和不同等级的干热风灾害对小麦小穗位和粒位粒重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与干热风胁迫程度的关系,为干热风灾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主茎穗和分蘖穗小穗位和粒位粒重均呈现先升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干热风胁迫会引起小麦穗部小穗位和粒位粒重的降低,表现为灌浆中期干热风胁迫引起小麦穗下部和上部穗粒位总粒重显著降低,对小麦粒位粒重的危害呈现第3粒位(G3)>第1粒位(G1)>第2粒位(G2);灌浆后期胁迫则主要危害小麦穗下部和中部,对小麦粒位粒重的危害表现为G3>G2>G1。初步分析认为,在本模拟试验条件下,灌浆中期干热风引起小麦分蘖穗粒重显著降低,灌浆后期对主茎穗粒重影响更大;灌浆中期和后期干热风胁迫下,小麦G3位粒重减小最为明显。灌浆中期干热风胁迫对小麦粒重的影响大于后期,重度干热风胁迫大于轻度干热风。

关键词: 干热风 冬小麦 小穗位 粒位 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入豆科作物的轮作模式对设施蔬菜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豆科作物养分减投的轮作模式有助于在保障高产的基础上实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了探讨引入豆科蔬菜的轮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集定位试验3种轮作模式:西红柿-甜瓜、豆角-甜瓜、西红柿-豆角土壤样品,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并结合土壤性质等环境因子探讨影响设施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引入豆角的轮作模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的α-多样性,其中豆角-甜瓜模式显著降低了细菌Pielou指数,西红柿-豆角模式显著降低了真菌Chao指数。西红柿-豆角模式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中己科河菌门及真菌中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是另2种轮作模式的2.3,4.1~4.8倍。在科水平上,西红柿-豆角模式显著增加了细菌亚硝化单胞菌科、Rokubacteriales、 S085及真菌小不整球壳科、虫草菌科和丛赤壳科的相对丰度;豆角-甜瓜显著促进了细菌甾体杆菌科的生长;而西红柿-甜瓜显著提高了细菌Roseiflexaceae和生丝单胞菌科的相对丰度。CCA分析表明,地上部作物种类、pH值和NO-3-N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并且土壤细菌对环境因子改变的响应比真菌敏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茄科-葫芦科轮作,引入豆科作物的轮作模式显著降低了细菌的均匀度和真菌的丰富度,并且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及结构,而且细菌对轮作模式改变的响应比真菌敏感。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设施土壤 豆科 轮作模式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热溶解膜过滤法的太岁古菌菌群结构研究

生命科学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知太岁中古菌准确的菌群结构及分析其与原有结果的不同,在太岁组织表里层不同位置重复取样,采用适合太岁材料特性的热溶解膜过滤法处理后提取DNA,随后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古菌16SrDNA V3~V4区扩增序列.结果显示:供试太岁所含古菌分属16个门、27个纲、39个目、64个属,相对丰度大于0.01%的属有22个;表层的多样性高于里层,由外至内有物种消失现象;重复取样间存在大量非共有菌群;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是有高丰度OTU支撑的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在43.859 5%~96.811 0%,是用常规方法提取DNA测知的优势属中,唯一仍保持优势地位的属,且在内部样品中的相对丰度较之前测定值分别提升39.554 2%和65.924 4%.上述结果表明,甲烷杆菌属是太岁所含古菌的优势菌群,在其形成中存在作用.

关键词: 太岁;热溶解膜过滤法;古菌结构;甲烷杆菌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