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HJ-1CCD的“纳沙”台风NDVI变化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遥感技术与应用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及时、快速地开展台风灾害监测对台风灾害评估以及灾后重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以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为例,采用HJ-1CCD影像开展台风灾害前后海南省NDVI植被变化研究。选取2011年台风灾害前7月8日、台风过后12月25日两个时相的CCD遥感影像,通过影像预处理及矢量裁剪等运算,得到台风灾害前后7个农场的NDVI数据。随后,选取了2010年7月5日、12月27日两个时相的CCD影像提取相同区域的7个农场NDVI值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台风前后NDVI值变化与距离台风风眼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受台风"纳沙"的影响,7个农场的NDVI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距离台风越近的农场NDVI值下降程度越大,两者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关键词: HJ-1CCD影像 NDVI 台风“纳沙” 线性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国内茉莉新害虫——茉莉丽瘿螨
《湖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2011年在海南省海口市进行瘿螨种类资源调查时,在茉莉[Jasminum sambac(Linn.)Aiton]叶片上采到一种瘿螨,经鉴定为茉莉丽瘿螨(Calacarus jasmini Chakrabarti et Mondal,1978,)属于蜱螨亚纲(Acari)瘿螨科(Eriophyidae)叶刺瘿螨亚科(Phyllocoptinae)丽瘿螨族(Calacarini)。该螨为害后造成叶片畸形、变黄,严重影响茉莉的正常光合作用。茉莉丽瘿螨在中国为首次发现,目前仅发现发生在海南省茉莉上,建议采取必要的检疫措施和化学防治方法,防止该螨扩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蒙自枇杷叶霉病病原菌的初步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云南蒙自的枇杷叶霉病病害,并为确定其有效的防治方法奠定基础,病原分离采用组织分离法,通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用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性进行验证。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形态及产孢结构并测量孢子大小,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在显微镜下发现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曲屈,深褐色,无隔膜,平滑,孢痕明显,(33.0~152.8)μm×(2.6~4.0)μm。枝孢褐色或淡橄榄色,有胞痕,单胞或有1个隔膜,(7.1~19.0)μm×(1.9~5.9)μm。分生孢子链生(2~4),椭圆形,偶球形,无孢痕,淡橄榄色,单胞,平滑,(2.1~9.4)μm×(1.2~2.6)μm。结果发现,叶霉病在春梢和夏梢萌发期开始发病,秋梢发病最重,叶片正面和背面都长出烟煤状霉层,密布全叶,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其病原菌初步鉴定为枇杷枝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苦茶多糖浸提和抗氧化研究
《食品工业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浸提时间,温度,液料比,浸提次数等因素条件对热水浸提法提取山苦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并测定所得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1,1-二苯基苦基苯肼的能力。结果表明,热水浸提茶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浸提时间30 min,浸提温度为70℃,液料比20︰1(mL/g),浸提次数2次,多糖得率为1.55%。浸提温度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显著,时间,液料比和浸提次数对茶多糖得率无显著影响。用Savag法3次除蛋白后结合复合蛋白酶脱蛋白效果较好。所得山苦茶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超氧阴离子和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清除率低于V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不同季节对水稻新品种DUS测试性状表达的效应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海南不同季节对水稻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测试性状表达的影响效应,为优化海南水稻DUS测试的操作规程提供参考,为海南水稻新品种DUS测试技术的完善提供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根据水稻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按照相关原理和技术规则,通过对4份水稻材料进行4个独立的生长周期的测试,研究其相关性状的表达与季节及年度间的效应,结果表明:除穗芒外,不同季节的4个独立测试周期中,质量性状观测结果稳定一致;14个假质量性状的表达结果不影响对申请品种的DUS判定;10个量测性数量性状在方差分析中出现显著性差异,但是申请品种与近似品种的变化和差异保持相对不变,不影响其DUS的判定结论;17个目测数量性状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海南进行不同季节的水稻测试对其DUS的判定无显著影响,可考虑多点多季节测试,加快水稻实质审查的进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