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药剂处理对橡胶树死皮和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树死皮是影响天然橡胶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本研究采用3种药物开展橡胶树死皮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号药剂(INS宝卡有机液肥)和3号药剂(奥普尔腐植酸水溶液肥料)处理的橡胶树死皮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2号药剂(千叶液肥)处理的几乎无变化;从防效来看,1号药剂的防效最高(22.4%),其次是3号药剂(20.3%),2号药剂最低(6.9%);从3种药剂对产量的影响来看,1号药剂的平均干含、平均胶乳产量及干胶产量均最高,3号药剂次之,2号药剂最低。由此得出,1号药剂的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3号药剂,而2号药剂的防治效果不明显。本研究能为胶农合理选择死皮防治药剂及开发更高效的死皮防治药剂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株抗香蕉枯萎病菌链霉菌固态发酵工艺的优化及混合菌载体的选择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具有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链霉菌通过固体发酵的优化,提高其菌丝生长以及孢子产量,并选择合适的吸附载体,为后期的香蕉枯萎病大田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单因子和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刺链霉菌BWL15-4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58菌株的固态法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了初始pH、接种量以及培养温度对2株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并以孢子存活量多少确定了混合菌株的最适载体。BWL58优化后的固态发酵条件为:pH7.0左右,接种量2%,发酵温度28℃。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5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5%,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30%。BWL15-4优化后的固体发酵条件为:初始pH6.3左右,接种量3%,发酵温度29.5℃。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3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10%,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20%。按照此优化条件进行固态发酵,白刺链霉菌BWL58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15-4菌株孢子含量可分别达到1013cfu/g和1012cfu/g数量级以上。从面粉、高岭土、非耕作层土中通过筛选得到了混合菌的最佳填料为非耕作层。当非耕作层土与混合菌以2:1的比例混合时,在常温下保存3个月后,孢子数只降低一个数量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菜黑斑病病斑潜育显症及扩展的初步定量研究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掰帮菜"白菜为试材,采用室内鉴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白菜黑斑病(Cabbage black spot disease)病斑的潜育、显症及扩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害潜育期较短,一般约为2~3d;温度是影响潜育期的重要因子,在30℃以下温度越高其潜育期越短,30℃时12h就可完成潜育。白菜黑斑病病斑的显症期约为4d。不同病斑扩展日数不同,约为8~13d。在病斑的初龄阶段扩展较快,4~5d即达最大长度的一半,14d病斑接近最大,扩展到的最大长度约为3.4~5.0mm,病斑长度(y)和病斑日龄(x)的关系大体为直线,回归方程为:y=1.3827+0.2073x(r=0.995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良CTAB法提取番石榴总DNA的初步研究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石榴为试材,采用CTAB、SDS和改良的CTAB法分别从新鲜的番石榴叶片中提取DNA,并对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SCoT-PCR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以从番石榴的叶片中提取DNA,但改良的CTAB方法通过加入漂洗液2次洗涤,能够较好的去除样品中的多酚、多糖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较好的从新鲜的叶片中提取较高质量的DNA,并可以用于SCoT-PCR标记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筋果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牛筋果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牛筋果果实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caryolane-1,9β-diol(1)、没食子酸(2)、4-O-乙基没食子酸(3)、丁香酸乙酯(4)、原儿茶酸(5)、豆甾醇(6)、β-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结论:其中,化合物1、3~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PLC-MS/MS法测定鸡蛋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广谱抗生素,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广泛应用于畜禽的疾病预防与治疗。由于食品中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使人体正常的肠道菌群平衡遭到破坏[1],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且该类抗生素具有致突变性和潜在的致癌性,许多国家对其残留量实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朱砂根复合群形态性状的数量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朱砂根复合群——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红凉伞(A.crenata var.bicolor(E.Walker)C.Y.Wu&C.Chen)和岭南紫金牛(A.linangensis C.M.Hu)之间存在一些过渡类型,很难依据少数几个关键性状对它们明确划分。运用Anderson的形象化散点图和柱状图的方法对全国14个省区135份标本的9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岭南紫金牛应为独立的种,支持将红凉伞进行归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苗期木薯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SC124、KU50、C4和SC8四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了盆栽条件下干旱胁迫对苗期木薯根系与叶片中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以及四种激素间平衡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四种激素的含量在不同木薯品种内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干旱至第10天时,ABA含量在苗期木薯叶片内增加,在根系内含量也增加(KU50除外);IAA在叶片中含量下降,根系内含量因品种不同,变化趋势相差明显,其中SC124和KU50中IAA含量显著下降,而在SC8和C4中含量上升;GA含量在四种品种的根系中均下降,叶片GA含量在C4和KU50中略有下降而在SC124和SC8中上升;ZR含量在四种品种的根系中均下降,叶片中ZR含量在C4中上升,SC8中下降,而在KU50和SC124中无明显变化。IAA/ABA,ZR/ABA在根系中比值下降,SC124降幅最大,SC8降幅最小,KU50、C4降幅居中,说明IAA/ABA,ZR/ABA与木薯的抗旱能力具有一定相关性。该研究结果解释了苗期木薯根系和叶片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反应,为筛选不同木薯抗旱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