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香蕉果实中抗性淀粉代谢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相关性

植物生理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香蕉果实抗性淀粉代谢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本研究以‘巴西’香蕉果肉为试材,对香蕉果实采前采后抗性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香蕉果实发育,总淀粉、抗性淀粉和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贮藏过程中,总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迅速下降,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型变化。相关性分析发现,香蕉果实抗性淀粉形成与总淀粉、蔗糖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贮藏过程中,抗性淀粉降解与总淀粉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相关性不显著。香蕉果实抗性淀粉的形成可能主要涉及到总淀粉和蔗糖含量的上升,抗性淀粉的降解与总淀粉含量的下降密切相关。

关键词: 香蕉 果实 抗性淀粉 总淀粉 可溶性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些重要作物拟茎点霉属病原生物学及致病机制研究概况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是腔孢纲球壳孢科真菌中的一个大属,含有100多个不同的种,可寄生于70多种不同科的植物。该属病原菌地域分布广泛,引起植物的叶枯、枝枯、烂茎、溃疡及果腐等严重病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综述了一些主要作物的拟茎点霉属真菌病害在发生特点、致病症状及特性、生活周期循环、病害生化防控及病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今后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加强从组织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明确其致病机制,鉴定该属的致病特异性,并构建抗病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等为病害安全、高效防控提供基因基础。

关键词: 拟茎点霉 真菌病害 致病机制 研究进展

香蕉茉莉酸合成关键酶基因MaOPR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巴西’香蕉(Musaacuminata L.AAAgroup‘Brazilian’)根的cDNA文库中获得了一段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OPR(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基因的片段,RACE扩增获得全长,命名为MaOPR。该基因全长1512bp,存在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1287bp,编码42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属稳定蛋白,等电点为8.11,具有一个活性位点,一个基质结合位点,一个黄素单核苷酸结合位点。序列预测分析该蛋白亚细胞定位为细胞质,其不属于跨膜蛋白且不存在信号肽。通过和已知植物的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基因相比,同源性达到66%以上。其中与苜蓿、谷子、粳稻、紫云英的OPR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71%。器官特异性分析表明,MaOPR在香蕉的根、茎、叶片、花和果实中均有所表达,其中在茎和果实中表达量较高。通过对其在ABA抑制剂、乙烯、枯萎病胁迫下的表达结果分析显示,该基因响应以上3种胁迫。

关键词: 香蕉 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基因 序列分析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LC的沼气压力自动监控系统设计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沼气池(罐)因压力过大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为沼气研究人员分析沼气发酵工艺参数提供数据,采用压力变送器等硬件,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设计沼气压力自动监控系统,实现了沼气压力自动控制及数据采集的功能。该系统可为沼气发酵工艺优化提供实时动态发酵数据,并提高日常沼气使用安全性。

关键词: PLC 沼气压力 自动监控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1年我国主要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三唑酮和苯锈啶的敏感性

植物病理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白粉病(Wheat Powdery Mildew)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常发性病害之一[1]。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主要采用抗病品种和化学药剂,辅之以栽培措施的综合防治技术。由于目前生产上抗病品种相对缺乏,药剂防治成为我国小麦白粉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唑类杀菌剂一直是我国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主要药剂,由于长期、大范围、单一的使用导致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大大提高。监

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昆虫媒介的传毒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假臭草目前在海南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发生严重,而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在一些地区可以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研究专一昆虫媒介对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传毒的特性与机理,将有助于深入假臭草生物防治。本文用寻集法和网集法采集海南地区不同生境下单一假臭草群落中的昆虫,捕捉到具有刺吸式口器的主要昆虫有粉蚧(粉蚧科、棉粉蚧亚科、棉粉蚧属Phenacoccus spp.)和蚜虫(蚜科、缢管蚜属Rhopalosiphum spp.)2种,并通过PCR检测对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媒介及其传毒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蚜虫是传播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昆虫媒介。蚜虫获毒时间阈值为5 min,传毒时间阈值为0.5 h,传毒最少数量为10头,且随着时间、数量的增加,传毒率与获毒率均增加,但传毒率比获毒率低。

关键词: 假臭草 蚜虫 丛枝病 植原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蒟cDNA文库的构建及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长cDNA文库构建是改良胡椒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基础,有助于重要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分析、调控及其利用.以性状优良并具代表性的海南蒟(Piper hainanense)为试材,采用优化的In-Fusion SMARTerTMDirectional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技术,构建叶片材料的全长cDNA文库.结果表明:文库的滴度为2.0*106cfu/mL,文库容量为1.3*106cfu.从文库中随机挑取20个克隆进行质粒DNA提取、PCR及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插入片段大小为1.0~2.0 kb,重组率为100%,表明该文库质量较高,可满足后续研究需要.

关键词: 海南蒟 叶片 cDNA文库 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缅甸紫金牛属新记录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缅甸克钦邦分布的报春花科(Primulaceae)紫金牛属(Ardisia Swtarz)的3新记录种:伞形紫金牛(Ardisia corymbiferaMez)、珍珠伞(Ardisia maculosa Mez)和Ardisia interjacens C.M.Hu&J.E.Vidal。

关键词: 紫金牛属 报春花科 新记录 缅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室内饲养油棕象甲的行为观察

环境昆虫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油棕最有效的授粉昆虫油棕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 Faust的成虫交配、产卵行为,并对交配和产卵过程中发生的多种行为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油棕象甲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可以划分为交配前、交配、交配后三个阶段,在交配过程中雄虫会发生多次插入授精。油棕象甲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平均需要437.33s,其中授精前的抱对时间平均为22.33s,交配过程中每次授精插入时间平均为5.33s,配后保护时间平均为85.67s。油棕象甲的卵为单产,在一朵油棕雄花内一般只产1粒卵,产卵前雌虫用喙在雄花上制造产卵孔,同时用触角辅助完成。观察油棕象甲幼虫取食和蜕皮等行为。

关键词: 油棕象甲 交配 产卵 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NTL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膜结合NAC转录因子(NTLs)是植物NAC转录因子家族中一类C端具有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motifs,TMs)的转录调控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调节和逆境胁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根据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膜结合类NAC转录因子HbNTL1基因cDNA序列,利用基因组步移的方法从巴西橡胶树叶片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了HbNTL1基因上游1 718 bp的调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段序列含有一个典型的真核生物核心启动子区域,转录起始位点A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206 bp处。该启动子序列除了含有多个TATA-box、CAAT-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存在赤霉素、茉莉酸和脱落酸等激素响应元件以及大量逆境胁迫诱导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如ABRE、DOFCOREZM、MYBCORE、W-box和MYCCONSENSUSATHSE等反应元件,表明HbNTL1转录因子可能是一个逆境胁迫相关NAC转录因子,在橡胶树抵御逆境胁迫的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HbNTL1启动子 顺式调控元件 逆境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