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河北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玉米的组织培养比较困难,其再生体系还不完善,建立骨干自交系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是玉米转基因技术的必要前提。以玉米常用自交系齐319、478、502、黄C和7922不同大小(1.0、1.5和2.0 mm)的幼胚为外植体,探讨不同基因型、胚大小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幼胚再生的影响,从而建立玉米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1.5 mm大小的齐319幼胚为外植体,愈伤诱导率最高,达到了86.2%;1.5 mg/L的24-D有利于胚性愈伤的形成和胚性的保持;两步法分化培养可以提高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成苗。确定了玉米自交系齐319较适合的培养程序为:将1.5 mm大小的幼胚盾片向上接于诱导培养基(N6+24-D 1.5 mg/L+L-脯氨酸0.7 g/L+蔗糖30 g/L+琼脂粉8 g/L+硝酸银5μmol/L),在25℃下暗培养20 d;挑选胚性愈伤组织在温度25℃、暗培养条件下进行继代培养,继代培养基与诱导培养基相同,每14 d继代1次;将愈伤组织继代42 d后转移至分化培养基1(MS+肌醇100 mg/L+蔗糖60 g/L+gelrite 3 g/L),继续暗培养10 d左右,待愈伤组织形成象牙白色的块状物且有绿点出现时,将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2(MS+肌醇100 mg/L+蔗糖30 g/L+gelrite3 g/L)进行光培养,2~3 d即可分化出苗;待幼苗长到4~5 cm高时,移至生根培养基(1/2 MS+IBA0.8 mg/L+蔗糖30 g/L),14~21 d幼苗长出大量的根系,形成完整的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兼抗枯萎病和黄萎病高产棉花新品种冀棉616的选育及评价
《河北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培育抗枯萎病、抗黄萎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可以解决棉区枯萎病和黄萎病严重发生且逐年加重、化学防治又很难凑效的难题。利用海岛棉、陆地棉及野生棉种间杂交选育的冀棉20号为母本,转基因抗虫棉596系为父本杂交,在多年病、虫胁迫条件下,选育出了兼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高产棉花新品种冀棉616,2007年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07001号)。该品种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枯萎病指4.9,黄萎病相对病指17.6,是河北省审定的第1个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兼抗品种;(2)高产,稳产:2004年籽棉产量,2005年籽棉产量、霜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以及2006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参试品系第1位;(3)抗早衰:叶功能期长,上、中、下铃重差异小;(4)纤维品质优良:上半部长度31.2 mm,比强度29.5 cN/tex,马克隆值4.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与耕作栽培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快速提高中低产田肥力和农田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农民习惯耕作栽培与高产栽培管理模式)和养分管理模式(传统养分管理模式和高效养分管理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在高产高效管理模式下,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农民习惯管理模式。经过5季作物的试验,高产高效管理模式的农田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72~3.01 g/kg,土壤全氮含量升高了0.12~0.16 g/kg,速效磷(O lsen-P)含量增加了5.2 mg/kg,速效钾含量升高了37.8 mg/kg。[结论]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高产高效管理模式是中低产农田作物产量提高和耕地地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田养分管理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土壤肥力 耕作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品种退化原因分析
《现代农村科技 》 2011
摘要:棉花品种退化是指棉花的一些经济性状发生衰退,导致产量降低,纤维品质变劣的现象。主要表现有:株型高大松散或矮小细弱,枝叶繁茂结铃少,絮朵小吐絮不畅;棉铃变小,单铃重下降,由卵圆变长,铃嘴变尖;出现异型种子,子指变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措施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无机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氮素的经济效益,减少氮素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在子牙河流域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无机氮分布和累积以及对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后,无机氮的分布和累积以均以硝态氮为主,从硝态氮分布看,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玉米收获期40 cm以下土层中习惯施肥显著高于优化施肥和对照处理;从小麦和玉米收获期1.2 m土层硝态氮残留来看,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缓控肥+有机肥分别比习惯施肥减少43.55%,26.53%,40.82%和42.89%,28.96%,38.28%,32.52%。且冬小麦、夏玉米产量还略有增加。优化施肥措施显著提高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其中小麦季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8.94%~51.20%;玉米季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3.77%~43.68%。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和控释氮肥措施的综合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显著提高,是值得推荐的氮肥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棉冀杂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1
摘要:冀杂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2007年11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7005,2009年盐城地区引进推广种植,在射阳、大丰、东台等主要棉区表现突出。本文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毛巾卷盐胁迫法快速评价棉花品种的耐盐性
《河北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以14个棉花品种(其中中棉44为耐盐对照)为试材,利用毛巾卷发芽法,在室内(室温20~30℃)条件下,分别用盐度0、0.30%、0.45%和0.60%的氯化钠溶液进行了胁迫培养,3 d后测定不同棉花品种的发芽率和芽长指标;并根据发芽率相对盐害率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确定了棉花萌发期适宜的盐胁迫浓度,并在该浓度下分析比较了不同棉花品种在萌发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鉴定棉花萌发期耐盐性的适宜盐分浓度为0.6%。在该浓度水平下,08-73、衡棉1698、衡棉6号和衡优12耐盐性最强;无536、HD004、衡棉4号、HD006、08-489和冀棉958的耐盐性与CK相当,属于耐盐品种;08-936耐盐性较差;衡棉3号和衡棉187属不耐盐品种。毛巾卷盐胁迫法可以作为快速评价棉花萌发期耐盐性的简便方法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