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夏玉米晚收增产效应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从不同收获时期的籽粒含水量、千粒重及产量方面,分析了夏玉米适时晚收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玉米适时晚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目前黄淮海地区生产上主推的玉米品种达到完全成熟,收获期在10月10号左右为宜,籽粒含水量下降到28%以下可作为收获期的标准。

关键词: 夏玉米 收获时期 产量 增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春播绿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11

摘要:播期是影响春播绿豆产量和生育期的主要因素。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以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绿豆品种冀绿7号和冀绿9号为试材,均设4月9日、14日、19日、24日、29日和5月4日6个播期处理,采用大区对比的方式,研究了播期对绿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春播绿豆的最佳播种期。结果表明:播期对株高、单株荚数和产量影响较大,对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影响很小。在当地环境条件下,春播绿豆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19~29日。

关键词: 绿豆 播期 生育期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2011

摘要:对2002~2007年3轮国家甘薯北方区域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冀薯98、徐薯23、冀薯99、郑薯20、冀薯71、烟薯252和济薯22计7个品种增产效果突出,在石家庄试点也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2004~2009年已分别通过国家鉴定,值得在北方地区推广。同时分别对上述品种的增产效果、食用品质和抗病性等农艺性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区域试验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小黑麦萌发期耐旱性比较

种子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溶液处理7个品种的小黑麦种子,测定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胚鞘、胚芽长度。结果表明,低浓度PEG-6000对小黑麦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不同品种表现不同,其中中新830最耐旱,中饲828、中饲237抗旱能力较强,冀饲1号、冀饲2号、NTH 1048、NTH 1888耐旱程度中等,劲松49为干旱敏感品种。

关键词: 小黑麦 耐旱性 相对发芽率 发芽指数 活力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高产大铃杂交棉——冀杂2号

河北农业 2011

摘要:冀杂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高产大铃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7年11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1、生育特点该品种是转抗虫基因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天,苗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好,后期叶功能较好,不早衰。株型较松散,株高102厘米,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偏大、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4节,单株结铃16.2个,铃卵圆形,吐絮肥畅,单铃重6.7克,衣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及其抗药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研究

农药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其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别采自河北定兴、藁城和山东寿光、青州等地的173株辣椒疫霉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介于0.002 7~0.049 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1 9±0.010 2μg/mL,敏感性呈单峰曲线分布;采用紫外诱导+菌落角变和药剂驯化的方法分别处理10个供试菌株,各获得7株和1株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在41.50~394 437.77之间,突变频率分别为1.46%和1.43%。对突变体部分生物学性状的研究表明,抗性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致病性、产孢能力、适合度指数和竞争力方面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抗性突变体DX 2-3 20m和DX 2-3 F7的产孢量、适合度和竞争力均高于亲本菌株,有利于抗性群体的形成。研究表明,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存在中等抗性风险。

关键词: 辣椒疫霉 双炔酰菌胺 敏感性 抗性突变体 生物学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旱稻新品种旱糯2号

中国种业 2011

摘要:旱糯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河北省稻作所)2003年以冀糯1号为母本、旱88-1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经南繁加代及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旱稻新品种,2010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5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3类试验材料,即由不同生态类型的推广品种与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经过杂交回交选育的高代品系(种),3份涉及6VS/6AL的高代分离品系以及5个以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作杂交亲本的F2群体,对含有与不含有6VS/6AL易位染色体材料的产量、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VS/6AL易位染色体对后代的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产量等农艺性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影响,对穗长和千粒重表现出一定的正向效应。多数6VS/6AL衍生品系的株高与亲本相比有所增加,但在同一组合的不同品系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育种过程中通过选择可改变增高趋势。6VS/6AL易位系对白粉病免疫,并且遗传稳定,对小麦的抗病育种是很有潜力的抗源亲本。

关键词: 6VS/6AL易位系 普通小麦 农艺性状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薄膜包装对华山梨冷藏和模拟货架期贮藏效果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2011

摘要:以华山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普通PE膜(ck)、CO2高渗出保鲜膜(PEⅠ)和微孔保鲜膜(PEⅡ)包装对冷藏和模拟货架期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山梨对CO2敏感,高于1%的CO2会加重果心褐变;普通PE膜包装果实的硬度和TSS含量明显较低,果心和果柄褐变程度较高,果皮褐变较严重,不利于华山梨品质和商品性的保持;CO2高渗出保鲜膜(PEⅠ)和微孔保鲜膜(PEⅡ)包装由于对气体具有一定的通透性,果实果心和果柄褐变程度较轻,两种处理保鲜效果相近,适宜华山梨的贮藏保鲜。

关键词: 薄膜包装 华山梨 贮藏品质 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脉根种质苗期抗旱性鉴定及综合评价

草原与草坪 2011

摘要:采用土培法对21份百脉根种质材料进行了苗期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明显抑制百脉根的正常生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分枝数明显减小,根冠比明显增加;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正常灌水处理明显增强;运用了6种方法进行抗旱性评价,其中,五级评分法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的准确度较高,聚类分析是较好的分类法,二者相结合效果更好;依据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与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百脉根种质分为3类:抗旱性强的有B90、B85、B78、B79、B83、B92、B81,抗旱性中等的有B73、B89、B76、B93、B75、B86、B91,抗旱性弱的有B77、B84、B74、B80、B82、B88、B87。

关键词: 百脉根 苗期 反复干旱法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