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浙江省小城镇发展探讨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论述浙江省小城镇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商品市场,城镇规划,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提高规模养兔场兽医技术经济效益

中国养兔杂志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论提高规模养兔场兽医技术经济效益鲍国连(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杭州310021)养兔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兔病严重影响养兔业的发展,规模养兔场更为突出,因为集养比散养密度大,疫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因此提高兽医技术经济效益成了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培条件下氮浓度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分蘖发生的影响研究

作物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应用不同氮浓度溶液对早籼稻和晚粳稻代表品种进行水培试验,考察其对分蘖芽的分化发育和分蘖的发生终止的影响。试验表明,茎鞘含氮率与分蘖的关系甚为密切,在含氮率2.7~3.3%时,水稻分蘖正常发生;低于1.3%时,分蘖芽的分化发育就停留在三幼一基期;处在中间状态的含氮率,分蘖芽的分化发育进程滞缓,分蘖的出生时间滞后。同时还明确了氮对分蘖芽和分蘖的影响与深灌水等因素不同,它要通过水稻吸收,形成不同的植株含氮水平,然后再对分蘖芽发生影响。欲采用减少氮素供给的办法来控制分蘖,时间上比深灌水等措施更要有一个提前量。茎鞘氮水平不同,提前量也各异。平均5天左右,茎鞘氮率下降一个百分点。再一个特点是供氮状况改善,能使因缺氮而停留在三幼一基期的芽重新激活,继续分化发育成新的分蘖。此外,还论述了应用氮素对水稻分蘖进行调控的栽培途径。

关键词: 水培液氮浓度 分蘖芽 分孽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围海涂种植红麻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麻作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围海涂的土壤、气候、人文条件调查分析及试种、试验,提出新围海涂适于对耕作要求不高、适应性强、经济产量高的红麻种植,只要栽培管理得当,适时迟收能获得纤维产量200kg/亩以上。经济效益优于种植棉花、水稻。但新围海涂由于盐分含量高,脱公程度低,高温干旱季节易返公、造成盐害。需充分利用水利设施淡水洗盐,抑制盐害。试种结果还表明,红麻的抗盐能力较强,在0~20cm耕层0.25%、20~40cm耕层0.4%的水溶性盐分含量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并获得较高的产量。本文还对新围海涂植麻前景进行分析,认为适度规模经营、种植造纸红麻,实行机械化操作在新围海涂有较好的前景。

关键词: 新围海涂 红麻 种植条件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区杂草上的梨孢菌与稻瘟病发生的关系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水稻和稻田周围常见的10种杂草上来集梨孢属菌株,以涂沫法作交互接种,分离自牛筋草、狗尾草、法氏狗尾草、李氏禾、罗氏草、铺地黍、稗和马唐的梨孢菌与分离自水稻的梨孢菌可以交叉侵染其寄主,茭白和碎米莎草梨孢菌与稻梨孢菌不能交互侵染;自然诱发条件下来自牛筋草和狗尾草的梨孢菌与来自水稻的梨孢菌对其寄主同样发生交叉侵染。直接从杂草寄主上分离的梨孢菌株对水稻的致病性较弱,接种到水稻感病品种发病后再分离的菌株,对水稻致病性增强,对原寄主的致病性基本保持不变。推断稻瘟病区稻田周围牛筋草、狗尾草、法氏狗尾草、李氏禾、罗氏草、铺地黍、稗和马唐等杂草寄主上的梨孢菌在稻瘟病菌的积累和传播方面具有作用。

关键词: 梨孢菌,杂草,稻瘟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水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叶面喷施烯效唑对水培樱桃番茄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可使植株矮化,开花、结果、采收提前,从而提高前期产量、总产量和品质,其中以用5ppm药液于3叶期处理效果最佳,可使樱桃番茄提前7天开花,提前6天采收,产量比对照增加7%。

关键词: 烯效唑,樱桃番茄,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纸膜用西葫芦小拱棚内膜的试验观察

浙江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关键词: 西葫芦 纸膜 小拱棚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饲料供需平衡及其实现途径与对策

浙江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浙江省饲料供需平衡及其实现途径与对策吴国庆(浙江省农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310021)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粮食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省份。1995年人均耕地373m2,粮地293m2,分别比1980年下降21.13%和25.42%,预计到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背飞虱迁入虫量、气象因子与主害代发生量的关系

浙江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是以迁入为主的稻田前期虫量,其制约因子是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其中,早稻是6月中下旬至7月初田间长翅型成虫数量和6月上中旬降雨量及6月中旬晴雨指数;晚稻是8月下旬至9月初田间总虫数量和8月上旬最低温度,这为组建预测模式提供了最佳因子。

关键词: 白背飞虱,前期虫量,降雨量,主害代发生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直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对直播油菜产量影响较大的是播种期,其次是施肥方式,播种量对产量影响不大。(2)直播油菜播种早,出苗快,苗期生长旺盛,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夺取高产;施肥方式上要重施年内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80%,争取冬发;播种量以每公顷播3.75kg为好。(3)以杭州市为代表的浙北平原稻区,直播油菜适合在前作单季稻茬口上应用,播种期不应迟于10月30日

关键词: 直播油菜,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