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全国甜菜区试新品种(系)在黄羊试点丰产稳产性及抗病性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 2006
摘要:采用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H SC),对2004-2005年参加全国甜菜新品种区试5个品种(系)在甘肃武威黄羊镇试点的丰产、稳产性及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种BTS356、ZD 211的丰产、稳产性好,2 a平均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陇糖2号增产29.86%、19.40%,产糖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7.27%、20.43%,含糖率分别为19.6%、20.0%;对立枯病、黄化病、白粉病的抗(耐)性优于对照,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适宜在河西走廊生态条件下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天蓝苜蓿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CSCD
摘要:测定了天蓝苜蓿生长旺盛期与鲜草产量形成有关的11个农艺性状,以各性状为自变量,单株产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分枝数、分枝节间数、侧枝数、侧枝节间数、分枝长度侧枝长度、主枝茎粗、侧枝茎粗8个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与分枝数、分枝长度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分枝节间数、侧枝长度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与分枝叶柄长度、侧枝叶柄长度、自然高度3个性状呈负相关,其中与自然高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度>分枝节间数>分枝数>侧枝长度>分枝茎粗>侧枝节间数>侧枝茎粗>侧枝数>侧枝叶柄长度>主枝叶柄长度>自然高度,各性状通过分枝长度对产量产生较大的正向间接作用,通过自然高度表现出较大的负向间接作用,分枝长度、分枝节间数对产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胡麻地方种质资源品质特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肃省116份胡麻地方品种的重要品质指标———粗脂肪、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和碘值进行测定,并根据这些品质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供试品种粗脂肪含量平均值为37.48%,变异系数3.8%;硬脂酸、油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32%和29.05%,变异系数分别为19.5%和11.6%;棕榈酸、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9%、48.76%、10.95%,变异系数分别为8.4%、8%、8%;平均碘价175.60,变异系数2.76%;(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6个品种聚为7大类,其中:b亚组群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最高,而亚麻酸含量最低;d亚组群品种亚麻酸含量最高;e亚组群粗脂肪含量和碘价最高,油酸含量最低;f亚组群硬脂酸含量最低;g亚组群棕榈酸含量最高,碘价最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秦王川灌区大果沙棘嫩枝扦插快繁技术研究
《草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吲哚丁酸处理时间、扦插时期、扦插苗床和不同部位插穗4因子对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扦插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嫩枝扦插的最佳方案为50 mg/kg吲哚丁酸处理12 h、利用无土灰渣苗床、采用带顶芽的半木质化嫩枝插穗、扦插最佳时期为7月。说明在甘肃秦王川引大灌区,以日光温室作为扦插苗床,进行大果沙棘嫩枝扦插快繁是可行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