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喀斯特高原山区旱坡地蓖麻品种选优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喀斯特山区的能源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优良品种。[方法]开展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及油分检测研究。[结果]在喀斯特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种植,连续3年平均产量达3000 kg/hm2以上、含油量达50%的品种4个分别为淄蓖麻7号、淄蓖麻5号、泰国202号和淄蓖麻8号,产量分别比对照高70.27%、69.21%、62.62%和58.28%,含油率分别比对照高5.97%、5.24%、5.74%和3.10%。淄蓖麻5号和淄蓖麻7号适宜种植区域为海拔700~900 m的喀斯特山区立地环境;淄蓖麻8号适宜海拔600~1 200m的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推广种植;泰国202号适宜海拔500~1 500 m的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推广种植。[结论]淄蓖麻7号、淄蓖麻5号、泰国202号和淄蓖麻8号表现出丰产、稳产、优质的特性,而且综合性状良好,在贵州喀斯特山区推广种植,可有效提高蓖麻单位面积产量及产油量。


玉米根际土壤芽胞杆菌的多样性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玉米(Zea mays)不同品种根际芽胞杆菌种群多样性信息,本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对10个玉米品种根际的芽胞杆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进行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10个玉米品种根际共分离到69个形态差异的芽胞杆菌菌株;16S r RNA序列分析表明,69个菌株鉴定为23个种,归属于3个属,芽胞杆菌属(Bacillus)、赖氨酸芽胞杆菌属(Lysinibacillus)和嗜冷芽胞杆菌属(Psychrobacillus),其中芽胞杆菌属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玉米不同品种根际的芽胞杆菌的种类数量不同,QB662×QB2219和QB1013×QB446根际分离到的芽胞杆菌种类最多,均为8种;J106×QB572的芽胞杆菌菌落含量最高。玉米根际的优势种群主要为嗜气芽胞杆菌(B.aerophilus)、阿氏芽胞杆菌(B.aryabhattai)、简单芽胞杆菌(B.simplex)和苏云金芽胞杆菌(B.thuringiensis),其他芽胞杆菌种类仅在一种或少数的玉米品种出现。QB662×QB2219根际的芽胞杆菌种类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H)最大;QB948×QB48根际的芽胞杆菌种群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次之,但均匀度指数最高;J106×QB572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皆最低。菌株FJAT-17411、FJAT-17472、FJAT-17430和FJAT-17442与Gen Bank中已报道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7%~98%,可能为芽胞杆菌的新种。本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根际具有较为丰富的芽胞杆菌种群多样性,并存在一些潜在的新的微生物菌种资源。本研究对芽胞杆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和理论基础。


马铃薯退化及防治措施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马铃薯退化现象,退化原因,危害,引起退化的主要病毒种类及传播途径进行概述,提出相应防治马铃薯病毒性退化的技术措施。


火龙果种质资源的耐寒性综合评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9种基因型火龙果组培苗为材料,探讨低温胁迫对组培苗冻害率、冻害指数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供试种质的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火龙果耐寒新种质。结果表明:-3℃低温处理48h后,不同种质的冻害率与冻害指数差异较大,2个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耐寒性表现最好的是B7,冻害率为31.14%,冻害指数20.67,其次是B,冻害率为38.40%,寒害指数22.10,最差的是B2、B4和ZY;各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及POD活性与种质的耐寒力相关性不大,SOD、CAT活性和脯氨酸、丙二醛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质的耐寒性呈极显著相关,可作为火龙果种质耐寒力鉴定的初选指标。耐寒顺序依次为:B7>B>紫红龙>红龙果>红宝石>红龙>B2>B4>ZY。
关键词: 火龙果 耐寒性 生理生化指标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不同类型冷浸田Fe~(2+)对水稻生理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铁毒致病的生理机理是植物体内积累过量的铁以及铁化合物诱发多种活性自由基,进攻膜脂,导致脂质的过氧化和膜的损伤。在过量Fe2+胁迫下,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与抗铁毒密切相关。为了研究水稻对Fe2+毒害的响应机制,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类型的冷浸田开展不同浓度Fe2+对水稻生理酶活性、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冷浸田加入Fe2+后,水稻叶片和根系的POD、SOD活性及MDA含量随Fe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冷浸田(冷水田、烂泥田)的环境因子如低温提高了水稻的POD活性及MDA含量,降低了水稻的SOD活性,冷浸田(冷水田、烂泥田)水稻叶片和根系受Fe2+伤害的程度高于黄泥田;Fe2+对水稻生理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尤其是水稻分蘖期的叶片和根系更容易受到Fe2+的伤害;适宜的Fe2+浓度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黑皮冬瓜—大白菜套种大葱高效栽培模式
《长江蔬菜 》 2014
摘要: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的绥阳县位于贵州黔北腹地,土地较肥沃。绥阳县近年来改变传统的油菜—水稻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将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进行了黑皮冬瓜—大白菜套种大葱一年两熟三收高效栽培模式研究,每667 m2总产值达2.04万元,经济效益较高,值得国内同类型地区借鉴与推广应用。


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蚕品种华康2号在黄平县试养初报
《中国蚕业 》 2014
摘要:华康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蚕品种,我们与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合作,于2012年和2013年的夏季和秋季在黄平县农村进行了对比试验,以两广二号为对照蚕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华康2号抗病力强、整齐好养、强健少病、产茧量较高、茧质较好;平均死笼率为1.51%,比对照蚕品种两广二号(3.08%)降低了50.97%;夏蚕平均盒种产茧量44.8 kg,比两广二号提高了16.06%;秋蚕平均盒种产茧量45.0kg,比两广二号提高了10.29%;华康2号的茧丝长、解舒丝长、光折、洁净、清洁丝质成绩也优于两广二号,适合在黄平县夏秋季饲养。
关键词: 黄平县 家蚕 华康2号 核型多角体病 农村试养 抗病性 养蚕成绩


超临界CO_2萃取无籽刺梨挥发油及GC-MS分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分析黔产无籽刺梨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无籽刺梨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中分离出3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3个化合物,已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48%,主要成分为β-谷甾醇(14.49%)、三十一烷(13.82%)、二十八烷(7.57%)、己酸(6.80%)、11-(戊烷-3-基)二十一烷(6.75%)、四十四烷(6.56%)等,另外还发现了少量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角鲨烯(3.19%)和羽扇豆醇(1.18%)。结论:黔产无籽刺梨挥发油中含有酯、醇、烷烃、甾体等多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