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基于HPLC-MS/MS的黄瓜、番茄和土壤中噻唑磷残留的检测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黄瓜、番茄和土壤中噻唑磷的残留量检测方法,对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噻唑磷的残留量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乙腈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为净化剂,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描,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进行检测,以碎片离子对m/z 284.3/228进行定性分析、m/z 284.3/104进行基质匹配标准品的外标法定量,在噻唑磷添加水平为0.002~2mg/kg时,噻唑磷在黄瓜、番茄和土壤的平均回收率为86.0%~101.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9.4%,噻唑磷的检出限(LOD)为0.042~0.049μg/kg,定量限(LOQ)为0.141~0.164μg/kg。结论:HPLC-MS/MS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黄瓜、番茄和土壤中噻唑磷的农药残留检测。

关键词: 噻唑磷 农药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黄瓜 番茄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种质资源出苗期耐低温性鉴定方法及应用

花生学报 2014

摘要:本研究以低温和正常温度分期播种方式,调查157份花生种质资源在田间播后12d、17d和22d的出苗情况,初步建立花生种质资源的苗期耐低温性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种质资源在低温和正常温度下的出苗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低温较正常温度下出苗时间推迟5d以上,播种后17d为花生出苗调查的最佳时间;相对出苗率80%可作为花生种质资源耐低温性鉴定标准,并根据相对出苗率将花生种质资源划分为不耐、低耐、中耐、高耐4个等级。筛选获得12份高耐低温花生种质资源,为花生育种和生产奠定物质材料基础。

关键词: 花生 耐低温性 出苗率 分期播种

甘露醇保存甘薯种质试管苗的效果

天津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以贵州仁怀地方甘薯品种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甘露醇(2%~10%)对试管苗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甘露醇可抑制试管苗的生长,延长保存时间,其中以6%~8%的浓度最为理想,可保存试管苗11个月,成活率达35%,且不影响试管苗继代。

关键词: 甘薯种质 试管苗 甘露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族传统生态知识保护与产业扶贫——以宗地乡中蜂传统饲养的田野调查为依据

广西民族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普同性知识与本土生态知识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发掘和利用少数民族本土生态知识可为当前我国产业扶贫开发提供经验和参考。项目组对贵州麻山苗族传统养蜂的本土生态知识进行了长期的深入调查和访谈后,发现贵州麻山地区的苗族乡民不但还保留着一整套饲养中蜂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还有维护这一传统的制度保障,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麻山苗族文化生态共同体的延续和运行,从而使得麻山地区成为我国中蜂饲养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中蜂生存区不断缩减的当前,如能把产业扶贫与之相结合,则既可起到保护中蜂的作用,又可达到脱贫致富之功效。

关键词: 贵州麻山 苗族文化生态共同体 传统养蜂技术 产业扶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荸荠杨梅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化学试剂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黔产荸荠杨梅果实(Myrica rubra Boqi)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荸荠杨梅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荸荠杨梅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从荸荠杨梅挥发油中检出51个色谱峰,鉴定了3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64%,主要化合物为:石竹烯(20.29%)、棕榈酸乙酯(18.35%)、5-羟甲基-1,3,3-三甲基-2-(3-甲基-1,3-丁二烯基)-环戊醇(12.66%)、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9.38%)、邻苯二甲酸己烷-3-醇异丁醇酯(5.68%)、α-古巴烯(2.42%)、别香橙烯(2.36%)、β-谷甾醇(2.23%)、α-榄香烯(1.80%)和(1,4-二烷-2,5-二羟基)二甲醇(1.61%)。通过对其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分析评价,为开发利用荸荠杨梅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荸荠杨梅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下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有机碳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组分的有机碳由于化学性质和存在方式等不同,其生物有效性和肥力功能不同,并反映出不同的稳定机制,所以深入研究土壤有机碳的组分特征,对于更好地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肥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壤性水稻土为对象,旨在研究揭示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的影响并探讨合理培肥模式。【方法】以中国黄壤性水稻土18年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为依托,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采用土壤有机碳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重点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分配比例的变化,并通过定量分析组分碳含量与年均碳投入量的关系,探讨土壤有机碳饱和现象。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无机肥配施低量有机肥(0.5MNPK)和无机肥配施高量有机肥(MNPK),碳投入梯度为0.87—6.02 t·hm-2·a-1。【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单施化肥(NPK)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游离态粗颗粒有机碳、化学保护粉粒组有机碳和生物化学保护粉粒组有机碳含量,总有机碳提升10%;有机肥处理(0.5MNPK、M、MNPK)显著增加了土壤游离态粗颗粒有机碳、物理保护有机碳、化学保护粉粒组、黏粒组有机碳和生物化学保护粉粒组、黏粒组有机碳,增加幅度高于化肥处理,总有机碳提升24%—46%,其中以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的提升幅度最大;与不施肥(CK)及单施化肥(NPK)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0.5MNPK、M、MNPK)土壤物理保护有机碳的分配比例显著升高;模型分析发现,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游离态粗颗粒有机碳浓度与年均碳投入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化学保护态有机碳浓度与生物化学保护态有机碳浓度以及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均与年均碳投入量呈显著的"饱和曲线效应"的对数函数关系。【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升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水平的最佳培肥措施,并以物理保护有机碳的提升幅度最大,强化了有机碳的物理稳定机制;黄壤性水稻土较稳定的有机碳组分(化学保护态、生物化学保护态)以及总有机碳存在饱和现象,在当前条件下出现饱和限制。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饱和 物理-化学联合分组 有机碳组分 长期施肥 黄壤性水稻土

马铃薯引进品种及变异材料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鉴定马铃薯引进品种和变异材料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利用9对SSR引物对12个引进品种、12个费乌瑞它自然和辐射变异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对24份马铃薯参试材料的DNA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78条扩增条带,其中167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3.8%,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为18.6条。多态性条带中有84.4%的条带大小为120~950bp。24份参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79~1.000。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处,参试材料可明显分为4个类群,全部变异材料均聚在1个类群,品种间的多态性和遗传距离大于变异材料。

关键词: 马铃薯 引进品种 变异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个耐冻性不同的马铃薯野生种中FAD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个耐冻性和冷驯化能力不同的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commersonii、S.acaule和S.cardiophyllum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ω-6脱氢酶基因(FAD2),分别命名为Cmm-FAD2(GenBank登录号为KF214782)、Aca-FAD2(KF214781)和Cph-FAD2(KF214783)。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在3个马铃薯野生种中核苷酸长度都为1326 bp,编码441个氨基酸残基。3个野生种FAD2基因核苷酸序列和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18个位点的差异核苷酸中有8个位点的差异导致对应的氨基酸残基变化,其中第11和第44氨基酸残基处,耐冻且有冷驯化能力的S.commersonii和S.acaule有相同的氨基酸,而冷冻敏感S.cardiophyllum的氨基酸却不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S.commersonii和S.acaule的FAD2蛋白与S.cardiophyllum FAD2蛋白的α-螺旋、延伸链和随机卷曲存在明显差异。蛋白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3个马铃薯野生种的FAD2基因与番茄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与马齿笕。qPCR分析表明,12 d冷驯化使FAD2基因在3个马铃薯野生种中都上调表达,S.commersonii和S.acaule的FAD2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S.cardiophyllum,且差异显著。

关键词: 马铃薯野生种 耐冻 冷驯化 FAD2 基因表达

鲟鱼暴发肝胆综合征疾病的防治技术

科学养鱼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贵州属典型的山区,常规养殖水面较少,但冷水资源丰富,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035×109米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82%,发展冷水鱼养殖的条件优越,2012年全省冷水鱼养殖面积达48万米2,产量达725.1万千克,取得较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日益增大,在生产中出现鲟鱼肝胆综合征疾病。这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大白菜—夏秋辣椒—秋冬莴笋高效栽培模式

长江蔬菜 2014

摘要:为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收奔小康,满足市场需要,贵州黔南州蔬菜果树中心与贵州省农科院经2年试验示范,摸索出罗甸县旱地低海拔富热地区春白菜—夏秋辣椒—秋冬莴笋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研究总结出选择适宜种植区域,合理衔接茬口,鉴选适宜优良品种,适时播种、移栽,采用科学的育苗方法等为重点的全年高效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三季产值约达3万元/667 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