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烤烟苗期茎部腐烂病病原菌九州镰孢菌的生物学特性
《中国烟草学报 》 2014 CSCD
摘要:2012年在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苗期发现茎部腐烂病,经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该致病菌被鉴定为九州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该病原菌在利马豆培养基上生长温度范围为5~41℃,最适30℃;分生孢子产生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35℃;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5~42℃,最适20~35℃;分生孢子萌发相对湿度范围为70%~100%,最适100%;可生长pH值为2~11,最适5~7;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没有影响,光暗交替培养菌丝生长变慢,但分生孢子产量增加;在供试的95种碳源中,该病原菌能利用葡萄糖、麦芽糖、反丁烯二酸等89种碳源,不能利用N-乙酰基D-半乳糖胺、N-乙酰基-?-D-葡萄糖胺、葡萄醛酰胺、癸二酸、L-丝氨酸和腺苷-5’-磷酸盐6种碳源。


福瑞鲤不同催产、孵化方式效果对比及鱼苗培育技术
《科学养鱼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贵州省水产研究所、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等针对贵州水产养殖品种少,鲤鱼品种性状退化、抗病性差、产量低的现状,于2011年通过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引进福瑞鲤新品种进行人工扩繁推广,现将福瑞鲤不同催产、孵化方式的扩繁效果对比及鱼苗培育技术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鱼池:亲鱼池4口,规格为10米×5米×1.5米;长方形产卵池、孵化池各2口,规格为12米×4米×1.0米;福瑞鲤养殖试验池1口(14号塘),面积为1100米~2,对照池(13号塘)1口,面积1050米~2。


马铃薯抗寒材料的筛选及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抗寒品种选育提供基因资源,采用测定叶片渗透率、SOD酶活性以及离体叶片低温胁迫方法对地方品种普安紫洋芋和费乌瑞它自然及辐射变异株系的抗寒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处理组间渗透率与SOD来看,普安紫洋芋和费乌瑞它变异株系不同温度处理组的渗透率与SOD检测结果一致,均是常温对照组(CK)>0℃(或-3℃)处理组>4℃处理组;各处理单株之间渗透率与SOD差异较大。从离体叶片低温胁迫鉴定来看,当最低处理温度为-6℃时,费乌瑞它自然变异抗寒株系Ⅲ-25-5的存活率为85.7%,其CK的存活率为57.1%;当最低处理温度为-7℃时,费乌瑞它辐射变异株系3-23X的叶片存活率为42.9%,其CK的存活率为7.1%。普安紫洋芋和费乌瑞它变异株系不同单株间抗寒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其中进行单株抗寒性的选择有效果。


如何提高母牛冻精配种受胎率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14
摘要: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牛人工冻精配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该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良公牛的种用价值,提高种公牛的配种效能,防止多种疾病的传播。但是许多基层技术人员在牛人工授精的实际操作上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造成繁育母牛受胎率低下,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关于提高母牛冻精配种受胎率的相关因素很多,如冻精解冻后的活力高低,发情鉴定是否准确,输精技术熟炼程度,母牛的品种、年


梯级溢流堰对入湖河流水环境的影响
《中国水土保持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控制和削减进入受纳水体的径流污染负荷,根据贵州山区河流落差大的特点,开发了山区污染河水梯级溢流堰生态净化技术,并进行了工程示范。结果表明:梯级溢流堰系统对总磷、总氮、氨氮、有机质和悬浮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62%、57.77%、71.96%、61.38%和59.60%,所有水质指标都好于工程实施前,改善的幅度在17%~71%。此外,河道梯级溢流堰系统管理简单,建设成本低,基本不需运行费。因此,梯级溢流堰系统是一种适用于贵州喀斯特山区污染河流净化的生态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梯级溢流堰系统 污染河水净化 氮磷营养盐 悬浮颗粒物


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效果迅速,然而其长期使用所带来的"3R"问题直接影响茶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日受关注,生物防治作为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茶树病虫害防治体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概述生物防治的定义、演变及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如害虫天敌、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制剂、信息素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在茶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存在的不足,并对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提出展望:充分利用生防微生物来拮抗茶树病原菌、构建载体植物系统防治茶树虫害、充分发挥天敌对茶园害虫的调节作用、加强茶树生物农药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推广应用。


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杂交的生物适合度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杂交的生物适合度变化,通过构建小菜蛾抗阿维菌素(A)、抗高效氯氰菊酯(B)和抗杀虫双(D)3个抗性品系及其6个杂交F1代(敏感品系分别与抗性品系杂交)和敏感品系(S)的种群生命表,研究了小菜蛾3个抗性品系分别与敏感品系杂交后的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3个抗性品系(A,B,D)的相对生物适合度均比敏感品系(S)的生物适合度(1.00)低,分别为0.72、0.79和0.59;6个杂交F1代A♀+S♂、A♂+S♀、B♀+S♂、B♂+S♀、D♀+S♂和D♂+S♀的生物适合度分别为0.82、0.79、0.87、0.90、0.71和0.74,比敏感品系低,但与抗性品系相比,其生物适合度均有所提高,有利于小菜蛾抗性品系种群的发展。


鸡群淋巴性白血病的生产防治试验初报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面对鸡淋巴性白血病在我国养鸡生产中的不断"再现"和局部流行,其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寻求有效的相关防控措施,在2006—2013年间,笔者从生产防治的角度对贵州部分地区发生的20余例确诊和疑似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es,ALV)感染鸡群病例进行了临床防治实践探索,初步建立了较为有效的中西兽医结合防治方案。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在5~8 d时间将该病进行有效控制和治愈,临床治愈率均在95%以上,且患病鸡只的肝脏、脾脏、肾脏肿瘤性病灶几乎完全消失。笔者认为这对解决禽白血病(AL)的生产防治、降低患病鸡群的死淘率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畜牧业发展中家庭农场的培育
《猪业科学 》 2014
摘要:家庭农场是充分激活农业经济的下一个支点,享有多方面的政策扶持。目前,贵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为成熟,借助其辐射孵化能力,可低成本、高成功率发展贵州的家庭农场,从而解决贵州畜牧业中理念落后、技术滞后、人才匮乏等难题,促进贵州畜牧业发展。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面积大多在几十亩到几百亩之间,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经营。我国还没有对家庭农场严格清晰的划分,它类似于大户种养殖。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种养植大户是自然人,而家庭农场是经过工商登记的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