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温度对半夏种子萌发的效应

种子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发芽温度和浸种温度对半夏种子发芽的影响,主要试验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三项重要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发芽温度和浸种温度对半夏种子以上三项指标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差异,其中20、25℃是半夏种子发芽的较适宜温度。浸种温度与发芽温度交互作用显著。

关键词: 半夏种子 温度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永昌县大蒜无公害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氮肥施用技术对温室韭菜硝酸盐含量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研究了化学氮肥种类、用量及基追肥比例对温室韭菜硝酸盐含量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铵可明显降低温室韭菜硝酸盐的积累,基本上能达到WHO/FAO允许的限量标准。施氮越多,温室韭菜硝酸盐含量越高。温室韭菜施氮肥要注意“攻头控尾,重基肥轻追肥”的施N技术模式,有利于后期控制韭菜硝酸盐的积累量。在以硫酸铵为氮肥的情况下,追肥后12d可以视作温室韭菜的安全采收期。

关键词: 化学氮肥 韭菜 硝酸盐 温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胡麻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品质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肃116个胡麻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的粗脂肪含量、5种脂肪酸含量及碘价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对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胡麻地方种质资源粗脂肪含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及碘价的平均值分别为37.48%、5.90%、5.32%、29.05%、10.94%、48.76%和175.60。粗脂肪含量普遍较低,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高。5种脂肪酸中棕榈酸、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变异较小,硬脂酸和油酸变异较大;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不同,粗脂肪含量与亚油酸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硬脂酸含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亚麻酸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碘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棕榈酸与油酸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硬脂酸与油酸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油酸与碘价呈极显著负相关。初步筛选出一批高油分、高油酸、高亚麻酸的优良种质。

关键词: 胡麻 种质资源 粗脂肪含量 脂肪酸含量 碘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动态综述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摘要:糯小麦在食品和非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糯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动态的分析,综述了有关小麦籽粒胚乳中淀粉的遗传特性和类型、W x蛋白的分离方法、W x基因缺失位点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分布、糯小麦品种选育、品质特性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

关键词: 糯小麦 遗传 育种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果型厚皮甜瓜——甘甜早蜜

西北园艺(蔬菜)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果品产地保鲜和采后商品化处理刍议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摘要:立足甘肃水果产业的优势和问题,通过分析水果保鲜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现状,提出了甘肃省产地保鲜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的建议:立足产地,发挥节能贮藏设施的作用;充分利用水果产区的自然冷源优势;推行改良节能贮藏设施;推广以M A为主的材料保鲜技术;逐步推广微型节能冷库技术;建立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工作站。

关键词: 甘肃省 果品 产地保鲜 采后 商品化处理 刍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省平衡施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甘肃农业 2006

摘要:介绍了我省平衡施肥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说明了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所带来的效益及发展平衡施肥的必要性。

关键词: 平衡施肥 现状 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3中抗条锈新基因YrTp1和YrTp2的分子标记定位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小麦育种史基本是育种家与条锈病的赛跑史。因此,筛选、鉴定、储备和利用新抗源是我国育种和资源研究中的一个长远战略性课题。方法利用小麦条锈菌条中31、32号生理小种,对来自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ponticum(Host)Liu&Wang]的杂交后代材料A-3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所携带抗条锈病基因是否为新基因,并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遗传分析表明,A-3对条中31号和32号的抗性由一显一隐2对基因控制。经过对196对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发现2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477-167bp与显性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4cM,将该显性基因定位于2BS上;7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364-208bp与隐性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5.8cM。图位比较、系谱分析和抗谱分析表明,A-3所含抗条锈基因不同于已知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Tp1和YrTp2。结论可利用A-3中与条锈病抗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YrTp1和YrTp2将抗性基因转移到主栽品种中,在小麦育种和生产上发挥作用。

关键词: 分子遗传学 小麦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抗条锈病基因 分子标记 染色体定位

早熟、优质梨新品种——甘梨早8

果农之友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