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甘肃省主要无公害中药材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摘要:对甘肃省5个县(区)的7个无公害中药材基地64份土样进行了砷(A s)、汞(Hg)、铅(Pb)、铬(C r)、镉(Cd)5种重金属含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检土壤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定西地区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条件》(DB 62/T 822-2002)的标准限量,符合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其中以A s和C r含量相对较高,Cd次之,Hg和Pb含量相对较低。

关键词: 无公害中药材 生产基地 土壤重金属 评价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藻提取物(海藻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土壤肥料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海藻提取物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海藻提取物可提早蔬菜的采收期6~14 d,前期产量提高10.8%~27.4%,总产量提高6.8%~19.2%,并明显改善品质;以2.0 g/L的海藻提取物处理日光温室番茄植株,可使番茄最大节水率达到22.6%;用不同浓度的海藻提取物处理菠菜叶片,可降低菠菜硝酸盐含量66.3%~93.2%;以2.0 g/L的海藻提取物对辣椒进行灌根处理,可使辣椒生育期施用化肥量节约20%。

关键词: 海藻提取物 蔬菜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鹰嘴豆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草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通过对鹰嘴豆Cicer arietinum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以及化学成分进行阐述,提出了综合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以及栽培技术规程。

关键词: 鹰嘴豆 综合开发利用 种植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豌豆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豌豆的许多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QTL定位就是以分子标记技术为工具、以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分子标记与QTL之间的连锁关系确定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本文对QTL定位原理、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对豌豆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性状,如产量、品质、抗病性等QTL定位、遗传效应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对目前基于QTL豌豆分子标记育种存在的问题、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豌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甘肃农业 2006

摘要:田间的实验表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性长.1.5~2.0g/hm^2(有效成分)处理,药后1天的防效保持在82.1~900%,药后10天的防效仍高达85.2%~3.6%.优于1.8%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5g/hm^2的防效,是目前防治蔬菜小菜蛾的一种高效安全的药剂.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 小菜蛾 田间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地膜种植生态效应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马铃薯地膜种植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营养阶段、生殖阶段不同地膜覆盖处理耕层土壤速效氮供应强度比露地提高32.6%~64.0%,速效磷提高4.2%~59.4%,植株吸收量分别提高13.2%~48.3%和14.6%~38.2%;不同处理耕层土壤速效氮含量营养阶段均高于生殖阶段,速效磷含量则相反。地膜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营养阶段比露地提高5.3%~31.6%,植株吸收量提高26.3%~31.0%;生殖阶段比露地分别提高1.9%~16.9%和4.4%~18.8%。耕层土壤中2阶段地膜比对照细菌分别增加30.0%、130.8%,放线菌分别增加19.7%、474.1%,霉菌分别增加12.5%、22.7%。一天中地膜处理耕层土壤温度均高于露地,上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营养阶段土壤温度递增而生殖阶段略呈递减,中午和下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2阶段土壤温度逐渐递减。地膜处理其块茎产量、地上茎叶产量、地下根产量均高于露地对照。在试验设计施肥范围内,地膜种植施肥水平高的土壤和植株养分、水分含量高,增产幅度大。

关键词: 马铃薯 生态效应 地膜栽培 增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AL肥料抑制氨挥发模拟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摘要:在室温20℃条件下进行的PAL肥料抑制氨挥发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量(纯氮0.1 g/kg)和高量(纯氮0.3 g/kg)施氮水平下,尿素氨的挥发量均高于相应的PAL肥料;PAL肥料的施用量对其氨的挥发量影响不大;在相同施氮量的水平下,分层施缓释效果明显高于混施,以加入3.23 g/kg PAL肥料,氨的总挥发量为12.99m g,对氨挥发抑制效果最好。

关键词: PAL肥料 氨挥发 模拟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瓤西瓜新品种陇金兰的选育

长江蔬菜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陇金兰是以自交系FA26为母本、H1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个优质、早熟且适应性广的优良黄瓤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88天,果实圆球形,翠绿皮上覆有深绿色齿条带,果形整齐美观,果皮薄但较耐贮运,瓤色橙黄,肉质酥脆,口感细腻,汁多爽口,风味好,中心含糖量达12.5%以上,品质极佳。单瓜重3.0kg,产量3000kg/667m2左右。既适宜露地种植,又适宜日光温室等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黄瓤西瓜 陇金兰 优质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牛乳酪蛋白分离因素的研究

保鲜与加工 2006

摘要: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及搅拌强度对牛乳中酪蛋白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控制在55℃(pH4.6)时,酪蛋白得率最高为2.55g/100mL;pH4.6~4.8时酪蛋白分离效果最好;边滴加酸边缓慢搅拌酪蛋白得率较高。牛乳中酪蛋白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5℃、pH4.8、边滴加酸边缓慢搅拌。

关键词: 酪蛋白 分离 温度 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限灌溉条件下春小麦的蒸散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河西地区农田水资源短缺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利用人工控制灌水的方法研究了春小麦的蒸散量阶段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蒸散量的影响因子及蒸散量与产量的关系,旨在为该地区小麦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春小麦阶段蒸散量高峰值集中于灌浆期,占全生育期的41.3%~68.6%,其次为拔节期到抽穗期。不同生育阶段蒸散量的日变化为一单峰曲线,一天中16:00时达最大值,2:00时至6:00时为最低值。回归分析表明,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灌溉定额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蒸散量的主要因子。拔节期至抽穗期蒸散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并与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用Jensen模型分析生育期不同阶段缺水与产量的敏感程度,以拔节期~抽穗期的敏感指数最大,为0.4238,说明此时期为春小麦需水的临界期。

关键词: 春小麦 有限灌溉 蒸散量 蒸散特征 产量 Jensen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