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鹰嘴豆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草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通过对鹰嘴豆Cicer arietinum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以及化学成分进行阐述,提出了综合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以及栽培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豌豆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西北植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豌豆的许多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QTL定位就是以分子标记技术为工具、以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分子标记与QTL之间的连锁关系确定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本文对QTL定位原理、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对豌豆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性状,如产量、品质、抗病性等QTL定位、遗传效应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对目前基于QTL豌豆分子标记育种存在的问题、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豌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甘肃农业 》 2006
摘要:田间的实验表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性长.1.5~2.0g/hm^2(有效成分)处理,药后1天的防效保持在82.1~900%,药后10天的防效仍高达85.2%~3.6%.优于1.8%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5g/hm^2的防效,是目前防治蔬菜小菜蛾的一种高效安全的药剂.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 小菜蛾 田间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地膜种植生态效应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马铃薯地膜种植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营养阶段、生殖阶段不同地膜覆盖处理耕层土壤速效氮供应强度比露地提高32.6%~64.0%,速效磷提高4.2%~59.4%,植株吸收量分别提高13.2%~48.3%和14.6%~38.2%;不同处理耕层土壤速效氮含量营养阶段均高于生殖阶段,速效磷含量则相反。地膜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营养阶段比露地提高5.3%~31.6%,植株吸收量提高26.3%~31.0%;生殖阶段比露地分别提高1.9%~16.9%和4.4%~18.8%。耕层土壤中2阶段地膜比对照细菌分别增加30.0%、130.8%,放线菌分别增加19.7%、474.1%,霉菌分别增加12.5%、22.7%。一天中地膜处理耕层土壤温度均高于露地,上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营养阶段土壤温度递增而生殖阶段略呈递减,中午和下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2阶段土壤温度逐渐递减。地膜处理其块茎产量、地上茎叶产量、地下根产量均高于露地对照。在试验设计施肥范围内,地膜种植施肥水平高的土壤和植株养分、水分含量高,增产幅度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限灌溉条件下春小麦的蒸散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河西地区农田水资源短缺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利用人工控制灌水的方法研究了春小麦的蒸散量阶段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蒸散量的影响因子及蒸散量与产量的关系,旨在为该地区小麦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春小麦阶段蒸散量高峰值集中于灌浆期,占全生育期的41.3%~68.6%,其次为拔节期到抽穗期。不同生育阶段蒸散量的日变化为一单峰曲线,一天中16:00时达最大值,2:00时至6:00时为最低值。回归分析表明,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灌溉定额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蒸散量的主要因子。拔节期至抽穗期蒸散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并与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用Jensen模型分析生育期不同阶段缺水与产量的敏感程度,以拔节期~抽穗期的敏感指数最大,为0.4238,说明此时期为春小麦需水的临界期。
关键词: 春小麦 有限灌溉 蒸散量 蒸散特征 产量 Jensen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