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纹细蛾在苹果·梨·桃上的种群动态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明确金纹细蛾种群在山西省晋中地区苹果、梨、桃3种果园中的发生规律。[方法]采取性信息素监测的调查方法,分析其种群变化。[结果]3种果园金纹细蛾发生动态一致,第1代高峰始于5月底;6月种群呈世代交替,7月受降雨影响种群数量下降,一直到9月底10月初蛰伏越冬;在种群数量上苹果园>梨园>桃园,且差异显著,日诱捕量分别为149.4、137.2、90.4头/d。[结论]明确了金纹细蛾在3种果园中的发生规律,为对其进行测报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及时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晋白5号’
《园艺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白5号’是用Q-50与Z-55杂交育成的早熟大白菜新品种。生育期55~60 d,矮桩叠抱,株高33~35 cm,开展度60 cm左右。叶球纵径26~28 cm,横径23~25 cm,球形指数为1.1。单株净菜2.0~2.5 kg,净菜率81.7%,净菜产量78 000~98 000 kg·hm-2。抗霜霉病、软腐病和病毒病。适宜与山西太原生态类型相似地区露地秋早熟栽培。


“中国黍稷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创新与共享利用”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3月2日,由山西省科技厅组织,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先生任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中国黍稷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创新与共享利用"成果进行了鉴定。该项成果实施12年。在实施过程中抢救了一批濒临灭绝的黍稷种质资源,并经鉴定评价向国家种质库提供了1025份,使我国累计保存黍稷种质资源数量达9045份,数量和质量均居世


生物技术在草莓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农学学报 》 2014
摘要: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生物技术在草莓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对草莓组织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在草莓遗传育种中发挥的作用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组织培养应用于草莓育苗,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及抗病性辅助选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草莓基因功能验证及遗传性状定向改良等,分析了各种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育种研究的可行性。最后,对各种生物技术的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探讨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利用途径及发展方向,旨在为今后草莓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基于matK基因序列的核桃种间亲缘关系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atK基因是陆地植物核心条码候选片段之一,文章通过克隆获得22个核桃品种matK基因近3'端长度为726 bp EST序列,运用序列分析技术探索matK在核桃种间关系研究中的价值。结果表明,在所测的matK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中发生变异的核桃品种均属早实核桃类群,而晚实核桃类群无变异发生;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薄壳香由于发生突变,提前终止翻译而只编码173个氨基酸,而其他品种均编码234个氨基酸;采用近邻接树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22个品种核桃分为5个组,其中扎343与其他21个品种有明显差异,8个新选育的品种中金薄丰1号较为突出;而辽核1号与西扶1号亲缘关系最近。对matK基因深入研究将为核桃种质资源保护、杂交育种及开发运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玉米吐丝后的果穗生长动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研究玉米果穗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探索玉米结实率和秃尖形成的原因,研究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玉米果穗生长动态的影响。借助现代图像处理技术对2种结实性不同的玉米果穗生长进行动态研究,对玉米穗长、穗粗、秃尖长度、果穗的体积、穗轴的体积、穗粒的体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玉米从吐丝开始到成熟全过程果穗的生长符合Logistic方程模拟。(2)玉米的穗长、穗粗、穗体积、穗轴体积、穗粒体积都的动态变化都是: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穗粗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的时间越靠后,作物才能更有效地供给果穗养分,而使果穗直径增大。从体积动态变化可以看出,生长条件差的陕单902在吐丝14天后,果穗体积和穗粒体积的增长明显减慢,而郑单958仍然再平缓的增长。这表明陕单902的结实性差,在吐丝14天之后穗粒体积的增长的速度慢,导致了玉米秃尖形成。(3)从玉米穗粒质量、穗粒与果穗的干质量比值和穗粒与果穗体积比值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相同品种的增长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相同的品种下,生长条件好的处理干质量比值低于生长条件差的。不同的生长条件同一个品种比较,生长条件好的体积比例高于生长条件差的。(4)从穗产量和果穗性状特征值上看,陕单902的秃尖长度显著高于郑单958。4个不同处理的玉米穗粒体积与果穗体积的比值,郑单958的比值高于陕单902,要提要玉米的产量并且防止秃尖性状的发生就要注重在吐丝7~14天的管理。


梨花粉和柱头发育与温度关系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察环境温度对梨花发育的影响是引进蜜蜂为梨树授粉的前提。本研究以主栽品种‘砀山酥梨’及其授粉品种‘鸭梨’为试验材料,设置了8℃、12℃、20℃3种温度条件,考察‘砀山酥梨’开花动态、柱头可授性及‘鸭梨’散粉、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等指标,旨在为梨树合理利用蜜蜂授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8℃下,‘砀山酥梨’花朵全部开放所需时间达到144 h以上,柱头具有较强可授性出现时间为112 h,且可授期持续时间短,‘鸭梨’全部散粉时间为230 h,花粉萌发率显著低于20℃(P<0.05),培养96 h到达花柱上部、中部、基部的花粉管数量分别为84根、55根、43根;12℃下,花朵全部开放时间为114 h,柱头出现较强可授性时间为88 h之后,‘鸭梨’全部散粉时间为158 h,花粉萌发速度较8℃快,但萌发率显著低于20℃(P<0.05),培养96 h到达花柱上部、中部、基部的花粉管数量分别为111根、105根、92根;20℃时,‘砀山酥梨’开花所需时间为44 h,柱头可授性强,且可授期持续时间可达120 h,‘鸭梨’全部散粉所需时间为64 h,花粉萌发速度快,萌发率高,培养96 h到达花柱上部、中部、基部的花粉管数量分别为121根、120根、119根。20℃较12℃和8℃更适合梨花发育和蜜蜂采集。本试验结果为不同温度下梨花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梨树蜜蜂授粉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砀山酥梨 鸭梨 蜜蜂授粉 柱头可授性 花粉萌发 花粉管生长 温度


谷子旱地渗水地膜全覆盖精密穴播高产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山西普通地膜旱地谷子产量不断降低,渗水地膜由此发明并运用于旱地谷子种植。渗水地膜和2MB-1/4型铺膜穴播机组装配套形成的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精密穴播技术,是旱地谷子高产示范模式。连续2 a在山西省神池县红崖子村进行了渗水模式和普通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精密穴播技术模式增产效果明显,水分利用率、地积温、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等综合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合理的非均衡群体结构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谷子 渗水地膜 旱地 波浪形全覆盖 渗水模式 普通模式 2MB-1/4铺膜播种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