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面向过程的建设用地全程监管时空数据组织模型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4

摘要:本文针对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多环节、多数据及关系复杂等特点,基于全程监管业务过程和业务需求,提出了面向过程的建设用地全程监管时空数据组织管理模型,探讨了模型组织与存储方式以及回溯与重建操作的实现方法。该模型实现了对建设用地全程监管时空数据语义的一体化组织和表达,可以通过增加辅助表的方式在关系型数据中实现,并能够简单高效的支持用地地块和用地项目的回溯与重建操作,提高建设用地全程监管的效率。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全程监管 时空数据模型 数据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发酵床不同垫料理化性质及微生物菌群变化规律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通过发酵床饲养肉鸡期间对5个不同养殖场的垫料(常规垫料(CK)、70%常规垫料+30%玉米秸秆(70%CK+30%S)、40%常规垫料+60%玉米秸秆(40%CK+60%S)、10%常规垫料+90%玉米秸秆(10%CK+90%S)、20%常规垫料+60%玉米秸秆+20%沸石(20%CK+60%S+20%Z))理化性质进行测定,拟找出垫料理化性质及微生物菌群的科学变化规律,为发酵床养殖提供科学有效的养殖方法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饲养肉鸡期间,发酵床垫料理化性质不断变化,各处理垫料同一元素变化规律相近,全氮、全磷、全钾、pH、电导率(EC)均随着饲养肉鸡的进行,其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总菌数呈递减的趋势,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基本没有变化,垫料有益菌群数量降低。提示,为保证发酵床垫料发酵活性的持续进行,饲养肉鸡期间,必须适时适量补充发酵床菌液,增加翻挖垫料次数,以维持垫料的发酵活性。

关键词: 发酵床 垫料 理化性质 微生物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的农业信息服务质量评价

农机化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等特征,因此农业信息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相对复杂,通过构建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可以分析影响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农业信息服务提供指导。为此,建立了农业网站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构建了一种贴合实际、可信度较高的评价模型。经实验证明,运用基于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建立的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对农业信息网站的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多元回归 农业信息服务 服务质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考虑耕地生态质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评价耕地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作科学开展的重要前提。该文以海南省屯昌县为例,在综合考虑耕地自然质量和区位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地形坡度、土壤侵蚀模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质灾害率、连片度等表征耕地生态质量的指标,强调耕地生态质量的重要性,构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基本农田划定综合评价方法。结果显示:依据综合评价方法,屯昌县分值≥70分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8.91%,主要分布在屯昌县中南部及北部的台地平原区。通过与仅依据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划定的基本农田对比分析可知,该文方法划定的基本农田不仅自然本底质量良好、区位便利,而且地势平坦、土壤侵蚀和自然灾害等较少发生,在空间分布表现为向地势平坦区、城镇聚集区集中的趋势,同时平均图斑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有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经营。该文方法将耕地的生态质量考虑到基本农田划定中,划定的耕地更符合基本农田的要求,有助于维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长期稳定。该研究可以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丰富耕地质量评价与基本农田划定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地理信息系统 耕地 质量 基本农田 划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育时期遮光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不同时期遮光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3年以玉米品种京科968与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用透光率50%的遮阳网分别于13叶全展期(T1)、吐丝期(T2)、吐丝后15 d(T3)遮光处理,每期遮光7 d,以自然光照为对照,并利用Logistic方程y=A/(1+Be–Cx)比较不同遮光处理玉米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遮光均导致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不同程度降低,且遮光时期越晚降幅越大,其中产量差异显著;遮光导致灌浆高峰持续期与活跃灌浆天数(P)缩短,最大灌浆速率(Gmax)与平均灌浆速率均下降,籽粒终极生长量(A)降低;品种特性决定粒重、穗粒数与灌浆参数的关系,同一品种的粒重与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呈显著正相关,品种间的粒重差异由活跃灌浆天数(P)决定,同一品种的穗粒数与最大灌浆速率(Gmax)呈显著正相关,品种间的穗粒数差异由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决定。选择适宜品种,提高籽粒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与最大灌浆速率(Gmax),并延长活跃灌浆天数(P)是玉米在光胁迫环境下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玉米 遮光 灌浆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云水库上游河流入库段氮及磷的空间分布和评价

北方园艺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总体掌握密云上游河流入库段中主要污染物及其空间分布,2012年在密云水库上游河流(潮河、白河和清水河)入库段的14个河流断面,采用每月定位监测方法采集水样210个,研究河流断面中氮、磷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3条河流入库段,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3-N)和氨态氮(NH3-N)含量分布均为潮河>清水河>白河,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潮河的TN、TP、NO3-N和NH3-N的含量均值分别为4.63、0.024、4.41、0.17mg/L;在空间分布上,潮河监测断面从上游至入库点,TN、NO3-N、NH3-N浓度呈逐渐降低趋势,可能与河道水利工程,河流自净、稀释相关;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衡量,3条河流的总磷、氨氮指标浓度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硝态氮符合地表水源地水质标准,但是3条河流总氮均值均超过国家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2.0mg/L),在14个监测断面中有13个总氮为劣Ⅴ类;可见河流入库段总氮含量较高是现阶段密云水库面临的主要水质威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3条河流全年平均浓度进行水质评价,总氮归类重污染,总磷和氨态氮归类无污染。

关键词: 密云水库 空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砧木嫁接对西瓜苗期若干性状的影响

中国瓜菜 2014

摘要:试验选取葫芦、白籽南瓜、野生西瓜、籽用西瓜4个类型9个砧木品种与宁夏温室主栽品种‘华铃’嫁接,研究嫁接苗苗期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白籽南瓜类型的砧木嫁接的西瓜苗期整体生长势强于葫芦、野生西瓜和籽用西瓜砧木,以接穗茎粗度、地上部干质量、壮苗指数差异最为显著;葫芦砧木嫁接的西瓜根冠比高于其他砧木和自根苗;耐盐性能由大到小为‘中青砧木’>‘金陇盛光板大籽王’、‘勇士’、‘嘉禾源’、‘日本杂交砧木’>‘圣太郎’、‘早生西砧’、‘南砧1号’>‘FR霸王’>‘华铃’自根砧。

关键词: 嫁接 西瓜 苗期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性渐变分光微型近红外仪的西湖龙井真伪模型不适应性析因及修正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基于线性渐变滤光片分光原理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对2012年和2013年的西湖龙井和普通扁形茶建立真伪识别模型。分别对不同年份、不同保存期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PCA分解,并根据PCA得分分布的数学特征选取代表性样品,建立PLS-DA模型,从数学原理的角度对模型不适应性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对其进行修正,结合外部盲样的验证,有效地增强了模型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西湖龙井和普通扁形茶,采用不同年份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共同建模可有效提高模型对不同年份样品的识别正确率;采用不同保存期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建模结果表明,普通扁形茶在冷冻保存3个月后,理化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异,而西湖龙井的理化性质相对较为稳定。从光谱数据主成分特征的数学原理角度对不同年份以及不同保存期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建立并验证了适合西湖龙井真伪识别的模型,有效提高了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不仅可为近红外光谱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质分级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而且对提高农产品近红外分级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亦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线性渐变滤光片 近红外光谱 地理标志农产品 西湖龙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冷链物流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食品与机械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玉米是一种含水量和含糖量高,呼吸旺盛,非常易腐的农产品。因此,甜玉米在高温下含糖量迅速下降,货架寿命极短。文章阐述国内外甜玉米采后商品化处理、预冷、冷藏、冷藏运输和冷藏销售等冷链物流的研究概况,针对甜玉米物流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冷链物流的建议,旨在为鲜食甜玉米的冷链物流保鲜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玉米 冷链物流 预冷 冷藏 冷藏运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叶片萎蔫过程的物理表示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定量化描述植物叶片萎蔫的动态过程,提出一种基于物理模型的描述方法。首先基于植物叶片的三维模型构造体素结构用以抽象植物的细胞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质点弹簧模型表示细胞之间的受力关系,然后根据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描述细胞的运动过程,最后采用隐式纽马克积分法对方程求解进而得到细胞的三维位置变化。以萎蔫状态下叶尖在几何空间的变化轨迹作为参考属性进行数据验证,模拟的叶尖运动方向与实测值相差19°,实测的叶尖三维空间位置与模拟结果的距离差值在0.68 cm至3.0 cm之间,数据表明所提算法得到的叶尖变化轨迹与真实叶尖变化轨迹接近;其次,从视觉角度评价,也可逼真地模拟萎蔫状态下叶片三维形态的变化过程。

关键词: 植物叶片 萎蔫过程 计算机模拟 物理建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