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桑品种间养分差异调节原蚕营养
《浙江农业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成熟期不同的桑品种间,桑叶的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合理利用这种差异调节原蚕不同生长时期对饲料营养的要求,是提高原蚕产卵量的有效技术措施。春原蚕小蚕期饲用早熟桑井在5龄期运量与晚熟桑搭配能使原蚕产卵量提高12.9%。研究发现适量控制原蚕丝物质的合成量是增加产卵量的内在原因;秋原蚕小蚕期饲用品质好的早、中熟桑,壮蚕期饲用晚熟桑效果较佳。
关键词: 桑品种,原蚕,营养,调节


浙江的麻类作物生产、品种演变和品种资源征集
《中国麻作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浙江的麻类作物生产、品种演变和品种资源征集李祖士(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杭州310021)黄麻、红麻在浙江统称络麻。其中长果种黄麻称荚头络麻,圆果种黄麻称台湾络麻,红麻称印度络麻,也称洋麻,槿麻等。一、浙江麻类作物的种植起始与分布1.麻类作物的种...


酸解羽毛蛋白与微量元素的螯合物研制(实验室制备)报告
《饲料工业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酸解羽毛蛋白与微量元素的螯合物研制(实验室制备)报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吴宏宇,徐子伟,刘敏华,卢福庄当今饲料工业,微量元素已进入第三代产品─—蛋白或氨基酸螯合盐,但由于氨基酸螯合盐(特别是单项氨基酸螯合盐)价格比较高,目前经济上用户还较难...


稻梨孢菌与其他寄主梨孢菌在水稻植株上的交互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研究了1个稻梨孢菌株与4个稻以外寄主梨孢菌株在混合接种和间隔接种条件下,在水稻植株上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弱致病菌与强致病菌间交互作用较强,非致病菌与强致病菌间较弱。弱致病菌可明显降低强致病菌的致病性,非致病菌对强致病菌的作用,多数组合表现为减轻病害,但有少数组合表现为促进发病。弱致病菌先接种;2天后接种强致病菌,比两者混合接种具有更强烈的互作效应,病斑数减少达35.7%—38.1%。先接种菌的孢子浓度对后接种菌的致病性也有影响。


空间条件对水稻诱变效应研究
《空间科学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搭载高空气球和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水稻干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搭载高空气球与γ射线处理相比较,对处理当代种子萌发的影响及造成的生理损伤轻,诱发的第二代株高、抽穗期和叶绿素缺失突变频率较低,但其中的早熟突变频率则较高.以诱变效率来比较,搭载高空气球对株高、抽穗期突变的诱变效率明显高于7射线处理,而对叶绿素缺失突变的诱变效率则低于γ射线处理.表明搭载高空气球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技术用于水稻品种改良实践.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与对策
《世界农业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与对策中国水稻研究所土化系陆雅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朱华潭全球变化正在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又一热点。1984年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科学联合会上,理事会安排了三个大主题的讨论,其中之一就是全球变化。全球变化是局部环境问题的深入...
优质耐寒大白菜——黄芽14-1的选育
《中国蔬菜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用小青口×旅大小根的后代与桐乡黄芽菜杂交,F1再与桐乡黄芽菜回交,采用系谱选育法,育成了大白菜——黄芽菜新品种黄芽14-1。该品种心叶鲜黄色,质柔嫩,味佳美,耐寒性强、抗TuMV。每667m2产净菜2500—3500kg,比余姚黄芽菜增产100%以上。
关键词: 大白菜黄芽菜,黄芽14-1,新品种


氯化铵基施部位对玉米出苗和生长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通过玉米苗期试验,研究NH4Cl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基施部位对玉米出苗和生长的影呐。结果表明:氯化铵与种子同层或种下2cm作基肥,会明显推迟种子出苗,降低出苗率,并影响植株生长,降低生物产量,不宜在生产上采用。施于种侧5~10cm、种下2cm对玉米出苗基本没有影响,且出苗后植株生长健壮,经济性状及生物产量高于对照。但不同气候条件影响NH4Cl的适宜基施部位,在多雨湿润季节,NH4Cl基施部位可适当离种子近些,而在高温干旱季节则应离种子远些。
关键词: 玉米;氯化铵;气候;基施部位。


籼粳交F_1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具有不同株型性状的6个籼稻和6个粳稻品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36个籼粳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籼粳交F1的8个主要株型性状遗传,除剑角之外,都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并且相互之间有一定遗传相关,籼粳交F1的剑叶长、剑叶面积与穗长和每穗总粒数呈极显著或显著遗传正相关,而株高、剑叶宽、倒二叶宽和倒二叶面积与单株有效穗数呈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籼粳杂交;后代;株型性状;遗传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