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栽培种花生含油量QTL定位与上位性互作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栽培种花生含油量遗传机制,以高产抗逆品种花育36号和高油品系6-13为亲本,构建了181个重组自交系(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以F2∶7-F2∶8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在3个环境下(E1、E2、E3)的籽仁含油量,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含油量存在超亲遗传,且符合正态分布,广义遗传率为0.55。基于复合区间作图模型共检测到5个QTL,分别位于第6,8,15,17染色体,表型变异贡献率为7.39%~17.67%。在环境E1下检测到2个QTL,qOC6和qOC8.1,表型贡献率为17.67%,9.17%;在环境E2共检测到3个位点,qOC8.2、qOC15和qOC17,表型贡献率分别为8.83%,16.53%,7.39%;在环境E3共检测到1个位点qOC15,表型贡献率为17.39%。其中仅主效位点qOC15可在2个环境下被重复检测,覆盖约2.8 Mb基因组区间,增效等位基因来自6-13。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1对上位性QTL,分别位于第1,3,5,7,8,9,10,12,13,14,15,16,17,18,19,20染色体,上位性效应对互作的表型贡献率为1.24%~3.54%,上位性QTL与环境互作的表型贡献率为0~1.67%。对主效位点qOC15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共有97个功能注释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内相关催化反应和代谢途径,其中包括4个可能参与脂质合成、代谢和转运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定位到的5个QTL和21对上位QTL,为后续花生品质改良和相关基因克隆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花生 重组自交系 含油量 数量性状位点 基因注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8个中国紫苏属种质资源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草地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我国紫苏属(Perilla Linn.)植物的染色体特点,本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我国紫苏属的28份材料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28份紫苏属材料,染色体基数均为x=20,其中3个为四倍体,2n=80,其余25份皆为二倍体,2n=40;28份材料中均有发现至少一个随体,染色体类型包含m, sm, st 3种,核型有2A,3A,2B,3B 4个类型,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值1.50~2.80,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占染色体总数的百分比为10%~65%,核型不对称系数59.69%~68.52%;通过核型分析,回回苏和多倍体紫苏类型可能具有更高的进化地位,而野生紫苏与之相反。这些数据表明了我国紫苏属植物资源在细胞学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同时本研究也对我国紫苏属植物的分类、鉴定等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紫苏属 核型分析 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棉'冀1518'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及遗传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1518'是以优质品种'冀228'为母本,丰产品系'冀567'为父本配制的适机采杂交棉新品种,为挖掘'冀1518'的优异纤维品质相关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杂交棉'冀1518'的亲本构建了F2、F2∶3和F2∶9(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三个世代的分离群体,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分别以F2群体和RIL(F2∶9)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定位.结果 表明,F2作图群体共有15个标记位点连锁,包含4个连锁群,全长覆盖237.10 cM,RIL(F2∶9)作图群体共有45个标记位点连锁,包含11个连锁群,全长覆盖554.42 cM.利用QTL IciMapping 4.1对F2、F2∶3和RIL (F2∶9)群体的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在F2及F2∶3分离群体能同时检测到15个与纤维品质相关的QTLs,其中,与马克隆值相关的QTL位点qFM-4-2解释表型变异率最高,为21.10%,显性或超显性效应的QTLs占总数的66.7%,表明显性基因是'冀1518'纤维品质杂种优势的主要来源.在RIL (F2∶9)群体定位到6个与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QTLs,解释表型变异率在5.10%~10.26%之间.F2、F2∶3和RIL (F2∶9)群体均能在HAU2349附近(F2∶9作图,0.31 cM)检测到与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相关的QTL位点,在HAU2710附近(F2∶9作图,0.84 cM)检测到与整齐度相关的QTL位点,且上述两标记连锁,连锁区段被定位在A6染色体上.本研究获得在多世代中稳定表达的QTLs,有望用于纤维品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育种效率.

关键词: ’冀1518’;SSR;纤维品质;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效剂对常用烟碱类杀虫剂防治棉蚜的减量增效作用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添加增效剂对常用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防治棉蚜的增效作用,为增效剂和杀虫剂的科学高效利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喷雾试验,测定增效剂的适宜用量,对比分析杀虫剂田间常规用量减少10%、20%、3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的防效.[结果]0.15%Fieldor Max EC对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适宜用量为450.0~675.0 mL/hm2;杀虫剂减量后配施增效剂对棉蚜防效增加或相当,药后1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 ~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5.5% ~81.4%和62.2% ~78.5%,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3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 ~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8.4%~85.2%和63.5% ~79.6%,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7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 ~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59.2% ~78.5%和56.5% ~71.1%,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增效剂0.15%Fieldor Max EC对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减量增效作用,推荐使用量为450~675 mL/hm2;减少吡虫啉和噻虫嗪用量10% ~2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利用增效剂减少杀虫剂使用量和提高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棉蚜;增效剂;吡虫啉;噻虫嗪;减量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冀麦782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东稻区基于低温复合菌系HT20的秸秆腐解因素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低温启动型且具有纤维素强分解能力的复合菌系HT20作用下秸秆腐解的影响因素.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通过响应曲面优化法Box-Behnken设计建立HT20添加量、温度、秸秆含水率和尿素添加量与秸秆腐解率之间的模型,结合大田微区模拟试验验证HT20实际田间应用效果,并与常用的4种秸秆腐熟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秸秆腐解率受HT20添加量、温度、秸秆含水率的影响显著,且各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对秸秆腐解率影响显著,尿素添加量与HT20添加量之间交互作用对秸秆腐解率影响不显著.与不添加腐熟剂(CK)和常用腐熟剂相比,HT20腐解速率提高20.10% ~81.46%,腐解时间缩短17.62~183.41 d,养分提高5.44% ~71.49%,微生物数量增加1.57% ~76.14%.表明,低温复合菌HT20在冀东滨海稻区还田秸秆腐解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研究结果为本地秸秆还田中低温复合菌系HT20的施用提供理论指导,为我国北方稻区秸秆还田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冀东稻区;秸秆还田;低温复合菌系HT20;Box-Behnken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生物活性的温度效应及其解毒酶相关机制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生物活性的温度效应及其影响程度,分析棉铃虫体内4种解毒酶系对该温度效应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15、20、25、30和35℃条件下,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四氯虫酰胺亚致死剂量下,棉铃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多功能氧化酶(MFO)和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GT)比活力的变化.[结果]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具有明显的正温度效应,与15℃时相比,其温度系数从+5.52增长为+1257.35.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正温度效应可能与GST和MFO有关,其中GST在较低温下的活性变化尤为显著,而CarE和UGT则未发现与四氯虫酰胺生物活性的正温度效应明显相关.[结论]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表现为明显的正温度系数药剂,高温时使用生物活性最佳,低温时抑制GST活性,可能会提高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 棉铃虫;温度效应;四氯虫酰胺;解毒酶;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与金花葵花朵差异代谢物筛选与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棉花花朵中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代谢物,以开花当天的陆地棉和金花葵的花朵为材料开展代谢组学检测,结果共检测到465个代谢物。利用差异倍数(Fold change)和VIP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在陆地棉和金花葵的花朵中共筛选出差异显著代谢物269个,196个代谢物在陆地棉和金花葵中含量差异不显著。有29个代谢物仅在金花葵中检测到,包括氨基酸及衍生物、酚酸类、黄酮、木脂素和香豆素等,有41个代谢物仅在陆地棉中检测到,主要包括黄酮类、酚酸类和鞣质等次生代谢物。综上,陆地棉中富含黄酮、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生物碱、有机酸、脂质、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鞣质和香豆素等物质。

关键词: 陆地棉 金花葵 代谢物 差异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行山前平原农田基础地力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培肥目标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行山前平原是河北省重要的夏玉米产区,对2005~2013年在河北省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3414"试验数据以及山区平原农田基础地力对玉米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产量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边界线分析方法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对基础产量的响应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太行山前平原农田土壤培肥目标。研究结果发现,太行山前平原夏玉米基础地力产量分布在3222~9672 kg/hm2之间,平均值为6210kg/hm2,基础地力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布范围在32.2%~99.7%之间,平均值为71.7%,在太行山前平原夏玉米基础地力产量范围内,基础地力产量与施肥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基础地力产量每增加1000 kg/hm2,配方施肥产量则增加585 kg/hm2,基础地力贡献率也提高6.5%。氮磷钾肥的施肥产量反应分别为1614、909和802 kg/hm2,边界线分析方法确定山区平原土壤培肥目标下限是土壤有机质14.3 g/kg,土壤全氮1.20g/kg,有效磷20.2 mg/kg,速效钾121.9 mg/kg,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缩减由土壤肥力差异引起的产量差最为明显,是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的重点培肥方向。

关键词: 山前平原 夏玉米 基础地力 产量反应 土壤培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添加对滨海盐土柳枝稷生长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生物炭在滨海盐土改良中的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穴施方式添加450℃热解玉米秸秆炭(1%、2%),分析了滨海盐土理化性质和柳枝稷生长特性的响应。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后第一个生长季,土壤容重降低3.9%以上,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7.4%、4.0%、68.3%以上,柳枝稷成活率提高18.4%以上,地上和地下干重分别增加198.4%、91.4%以上,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明显改善,柳枝稷可以选择性地吸收K~+。因此,采用穴施方式添加生物炭,可以改善滨海盐土的部分理化性质,进而促进柳枝稷的生长,提升其耐盐能力。

关键词: 生物炭 滨海盐土 理化性质 柳枝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