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提高肉用种母兔种用价值的体会

甘肃畜牧兽医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提高肉用种母兔种用价值的体会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陈立新饲养肉用种母兔,是为了能够提供数量多、品质好的仔兔。根据几年的生产实践,必须认真抓好喂料、配种、运动三环节,以提高肉用种母兔的种用价值,增加养兔经济收益。一、喂养1.空怀期种用肉母兔要有合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辐射不育技术田间防治野蚕的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用剂量为25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野蚕蛹,可使野蚕雌蛾达到全部绝育,雄蛾当代呈亚不育状态,其F1代的雌雄蛾则表现为全不育。在田间释放经不育处理的野蚕蛹,应选择在桑树夏伐后的第一代幼虫开始全面化蛹时,连续释放至第二代幼虫全面化蛹为止。按不育虫与野生虫之比为201的比例连续分批释放,释放区第二代的防治效果可达77.21%,第三代(越冬代)达82.35%,成功地抑制了田间野蚕自然种群的增长,可挽回桑叶产量直接损失一成左右

关键词: 野蚕,辐射不育,释放,田间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棉花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概述了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状况。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表明,陆地棉品种间杂种存在明显的产量和品质优势。杂交棉高产、优质的重要原因是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和稳产性好。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1和F2皮棉产量的竞争优势分别在15%和10%左右,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优势作用最大的是单株结铃数。目前,F1和F2均有一定的利用面积,其中印度主要利用F1,我国主要利用F2。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陆地棉,品种间杂交,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杭州湾沿岸地区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选择

农业科技管理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剖析了农村经济十分发达了的杭州湾沿海岸地区农业,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面临的资源配置、消费结构、市场竞争等多方面挑战,并提出构建保障体系、调整农业结构、加速培育市场、依靠科技进步等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矮秆资源遗传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对4个早籼矮秆(特矮秆)突变系和5个半矮秆籼稻常规品种进行遗传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诱变的矮秆(特矮秆)突变系的基因型有两种,一类属单基因控制的隐性基因突变,另一类为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在常规品种中,除了受单基因控制外,还有受两对基因互作控制的类型。

关键词: 水稻,矮源,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33菌剂”防治兔腹泻病效果

中国养兔杂志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633菌剂”防治兔腹泻病效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310021冯尚连,陈立新,赵力知幼兔腹泻是以消化机能条乱为特征的综合性疾病,是一种常发病。有效地防治家兔腹泻病,是发展养兔生产、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633菌剂”是一种微生物制剂,对沙门氏菌、葡萄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影响因子研究

植物保护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特特普、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合江18和丽江新团黑谷等7个中国鉴别品种,对相同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小种鉴定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体浓度和施肥水平对小种鉴定结果有较大影响,在小种鉴定中应多施氮肥以保稻苗嫩绿,同时接种的孢子浓度应在2O万/ml左右,以保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长期还田的培肥及供钾效果

土壤通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1982~1988年在新垦红壤稻田中进行微区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对稻—稻—麦三熟制中早稻茬年亩施1000kg稻草,前三年土壤有机质净增1.40gkg-1,后三年则净增3.10gkg-1,为初垦时的五倍,已接近浙江省高产土壤有机质含量。稻草区与化肥区(K2O16.5kg/亩、年)的土壤速效钾含量相近,均保持在800gkg-1左右,稻草还田可以代替化学钾肥。

关键词: 稻草还田,土壤肥力,供钾状况,三熟制稻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化铵与尿素的肥料效应差异研究

土壤通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在泥质田上二年麦-稻-稻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施用尿素比较,施氯化铵能促进小麦分蘖和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穗数量,但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有所降低。适量施用氯化铵还能增加作物对氮素养分的吸收,其氮素利用率比施尿素提高4.3~12.6%。但施氯化按其氮素用量应比施尿素减少1.5kg/亩左右,用量太高容易引起氮素过量,造成后期贪青迟熟,降低作物产量,尤其在气温高,土壤养分释放快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关键词: 氯化铵;尿素;肥料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及其药剂防治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在田间接种条件下研究了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出土二周内芦笋嫩茎的感病性与接种时嫩茎的出土天数呈负相关;茎秆上病斑的高度和分布范围均与接种时茎的出土天数呈正相关;出土后培土比培土后出土的嫩茎发病率高14.77%,且后者地下部主茎较少发病,说明土表的菌源及其气传孢子是主要的侵染源。芦笋嫩茎期是施药防治的关键时期,10000mg/L的多菌灵混配制剂表现出较好的治疗和保护作用,而在常规施药浓度(1000mg/L)下效果均不理想。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