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黑山羊小分子热休克蛋白9cDNA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以海南黑山羊睾丸组织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海南黑山羊小分子热休克蛋白9(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9,Hspb9)基因完整的CDS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山羊Hspb9cDNA长549bp,CDS区471bp,共编码157个氨基酸,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号为:JX08872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spb9编码的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预测Hspb9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占15.28%,β-折叠占30.57%,无规则卷曲占54.15%;存在1个UBQ结构域;Clustel W方法比对山羊Hspb9与绵羊、牛的同源性最高。
关键词: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9 海南黑山羊 cDNA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造与反季节龙眼成花碳素营养差异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芽分化是果树产量形成最为关键的阶段,同时伴随着树体碳素的复杂转运过程,了解龙眼花芽分化过程中碳素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进行花期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就正造及反季节龙眼成花过程中各效应部位的糖分及淀粉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造及反季节龙眼花芽分化过程中在碳素累积及转化方面存在差异,正造龙眼顶芽糖分及淀粉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后期除叶芽淀粉外均有降低趋势,而反季节龙眼顶芽在花芽分化后期不降反升,总糖含量由花芽分化前7 d的15.43 mg/g上升至花芽分化后7 d的31.38 mg/g;淀粉含量也由花芽分化前7 d的5.42 mg/g上升至8.31 mg/g。这可能与花芽分化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关,也可能是氯酸钾打破了树体原有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锦斑蛾幼虫体表分泌物氰苷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及其对黑头酸臭蚁的生物活性
《昆虫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云南锦斑蛾Achelura yunnanensis幼虫的化学防御策略,利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等色谱学方法对其毒性分泌液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学方法对分离到的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从其毒性分泌液中分离得到了两个神经毒性氰苷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linamarin和lotaustralin。取食试验表明,linamarin对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有明显的拒食活性。我们推测,云南锦斑蛾体内的神经毒性物质氰苷是通过摄取宿主植物冬樱花Prunus cerasoides和云南樱花P.majestic而获得的,并在体内转化形成毒液,用于防御其天敌。本研究为云南锦斑蛾和宿主植物的协同进化提供了化学依据。
关键词: 云南锦斑蛾 黑头酸臭蚁 毒性分泌液 化学防御 氰苷 取食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岛粉虱科昆虫种类及中国四新纪录种记述(半翅目,胸喙亚目)
《动物分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南岛粉虱科昆虫进行调查研究,鉴定出粉虱科昆虫2亚科25属57种,包括中国4新纪录种和海南41新纪录种。记述了中国新纪录种: 大戟刺粉虱 Aleurocanthus euphorbiae Jesudasan&David、长刺粉虱 Aleurocanthuslongispinus Quaintance & Baker、三孔棒粉虱Aleuroclava tripori(Dubey&Sundararaj)和番荔枝褶粉虱Aleurotrachelus anonae Corbett 的形态特征、寄主和分布。区系成份分析表明,海南已知粉虱物种主要为跨东洋和古北区分布种,其次为东洋区分布,少部分为跨多区分布种及世界广布种。确定了鉴定种中的重要粉虱害虫,包括柑橘粉虱 Dialeurodes citri(Ashmead)、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双钩巢粉虱araleyrodes pseudonaranjae M artin、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和番荔枝褶粉虱等在海南发生为害情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质与环境对二年生甘草群体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种质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对二年生甘草群体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甘草高活性成分品种选育与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4个甘草种质分别布置在4个不同产地进行栽培对比试验,通过UV和HPLC对甘草药材中总皂苷、总黄酮、甘草酸、甘草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种质和环境因素对甘草药材成分性状的影响同时存在,且种质对所有成分含量影响最大,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受种质与环境因素共同主导.结论:对栽培甘草进行品质育种时,应分产区进行选择,以提高选育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高粱茎秆汁液锤度与可发酵糖含量的关系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高粱茎秆富含糖分,是生产燃料乙醇的良好原料。在甜高粱育种或生产中,常用锤度估算汁液含糖量,但锤度与可发酵糖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本文采用81个甜高粱材料,种植于北京、天津(盐碱地)、河北3个地点,研究了茎秆汁液锤度与可发酵总糖和蔗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河北、天津三个地点甜高粱茎秆汁液总糖/锤度(糖锤比)总平均值分别为0.76、0.74和0.72,其中天津的甜高粱茎秆汁液糖锤比显著低于北京。北京、河北、天津三个地点甜高粱茎秆汁液锤度与总糖、蔗糖含量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1,0.8376和0.9186,其中天津点显著低于河北。适合北京和河北非盐碱地种植的甜高粱茎秆汁液的锤度、可发酵总糖含量的整合回归方程为Y=0.8969X-1.7576(R2=0.8237);天津盐碱地糖锤比低于北京,相关系数显著低于河北,故其回归方程Y=0.9343X-3.1726(R2=0.7015)只可供其它盐碱地区参考。锤度和糖锤比的相关系数显著低于总糖含量和糖锤比的相关系数,说明含糖量高,锤度也高,但锤度高,含糖量不一定高。该结果对于甜高粱育种和加工工艺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剂对香蕉茎秆堆肥的影响
《环境工程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剂对香蕉茎秆堆肥的影响,本实验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设计了对照(不接菌)、接种白腐菌及棱盖多孔菌3个处理,探讨了不同处理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水分、pH值、电导率、有机碳、C/N、发芽指数及堆肥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种微生物菌剂处理的温度均高于对照,且高温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以接种白腐菌处理的高温持续时间最长;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剂对堆肥含水率、pH、EC、全碳、C/N变化影响不大;与对照相比,接种白腐菌可增加全氮及全钾的含量,有利于提高堆肥产品质量;接种白腐菌处理在36 d(GI>50%)就达到腐熟,比对照提前8 d腐熟,明显缩短堆肥腐熟时间;而接种棱盖多孔菌处理比对照推迟10 d腐熟,共需54 d不利于香蕉茎秆堆肥的进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清澜港红树林植被类型数量分类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研究地区的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Cluster Analysis聚类、NMDS排序,分析海南岛清澜港潮间带植被类型及群落的空间分布,研究潮间带植被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Cluster Analysis聚类、NMDS排序的结果显示,可将清澜港地区51个样地划分为1个植被类型组、1个植被类型、2个群系组和7个群系,不同群系在物种组成和立地条件上均有差异;②从排序的结果可以看出群落和环境的关系,NMDS排序轴的第一轴上呈现清澜港植被群落在潮间带上的水平带状分布特征,在排序轴的第二轴上呈现植被群落受潮位控制,在空间上成规律的梯度分布状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的影响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设计,对10个大麦品种分别设置氮肥用量和氮肥施用时期试验,收获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样品生育酚含量。[结果]氮肥用量、品种及其互作对籽粒α、β、γ,δ和总生育酚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对α、β、δ和总生育酚含量总变异所起的作用最大,氮肥用量次之,氮肥用量与品种互作最小;而氮肥用量对γ-生育酚含量的总变异的作用均小于品种和氮肥用量和品种互作。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品种及其对籽粒各生育酚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氮肥施用时期对α-生育酚含量的影响大于品种和氮肥施用时期与品种互作的影响;对γδ和总生育酚含量的影响位于品种和互作之间,对β-生育酚含量的影响最小。[结论]大麦拔节期施用氮肥与苗期和灌浆期施氮相比,会导致籽粒各生育酚含量的显著增加;氮肥运筹与品种的合理搭配对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改良具有积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