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草药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以白头翁、黄芪、黄连、党参和大黄等药材组成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只1日龄健康Rose308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5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1.5%和2%的中草药复方制剂。试验期42d。结果表明:1)中草药复方制剂可促进肉鸡生长,提高生产性能。试验条件下,添加量为1.5%时取得了较好的日增质量(ADG)和料重比(F/G),与对照组相比ADG提高7.38%(P<0.05),F/G降低6.25%(P<0.05)。2)日粮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1.5%添加组效果较好,21d时分别提高8.81%(P<0.05)、1.15%(P>0.05)、13.82%(P<0.01)和8.58%(P<0.05);42d时分别提高7.21%(P<0.05)、0.36%(P>0.05)、5.49%(P<0.05)和5.54%(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复方制剂促进了养分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其添加比例在1%~1.5%效果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文精神是科普工作的重要支撑和灵魂
《科普研究 》 201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科普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创新、影响进一步扩大。我们每年都能看到国家领导人出席科普活动日,规格很高。另外,我国还开展了全民素质教育行动。尤其可喜的是,我们有一大批执着的科普工作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河北学刊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围绕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分析了目前河北省农业科技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建设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内容,并就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资企业营销模式的调查
《中国科技成果 》 2010
摘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农资企业存在的活力强、效益高的现代营销方式,主要为"连锁经营","品牌经营"、"示范基地建设型"、"技术服务型"4种.综合分析各种营销形式,得出集生产、营销、土化、植保等专业于一身,并具备极强创新与服务能力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渐渐成为农资企业实施战略目标所需必备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IBA浓度对樱桃吉塞拉5号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提高樱桃矮化砧木吉塞拉5号的繁殖系数,促进樱桃品种的推广。[方法]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研究500、1000和1500mg/LIBA对吉塞拉5号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吉塞拉5号的生根率为88.6%~90.7%,单株生根均达5条以上,生根长度在3.5cm以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结论]在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情况下,吉塞拉5号均具有较好的生根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水氮关系及其协同管理
《生态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施氮反应及其氮肥利用率不仅取决于氮肥管理,还与水资源管理有关,并且受到地区气候因素的影响。针对中国灌溉农区氮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协调农田水氮管理,如通过改善水资源管理,发挥水氮协同效应,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改善氮肥利用率,实现水氮利用率双赢,是当前农业水氮管理中亟待探讨和回答的问题。通过对农田水氮协同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综述,以华北平原集约种植体系水氮管理为例,根据历年统计数据,分析了该区年水热条件下粮食产量与水、氮及水氮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水和氮与作物产量在一定范围表现为水氮的协同效应。水分利用效率一般随灌溉水量减少及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随氮用量增加而下降。适量节水和减氮分别有助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改善。在气候变暖、变干条件下,适量施氮成为改善水氮利用效率的关键对策。
棉花简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现代农村科技 》 2010
摘要:棉花简化栽培技术,俗称"简化棉"、"懒棉花"等,是以提高植棉效益为目的,利用棉花叶枝成桃的生物学特性,在实践中形成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它克服了常规种植用工多、投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新品种‘冀P135’和‘冀S136’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P135’和‘冀S136’是分别由自交系‘JBF2-2-3-M’与‘HZF2-3-1-M’、‘FGF2-1-3-M’与‘HZF2-3-3-M’配置而成的无限生长类型粉红色番茄杂交种。‘冀P135’早熟,果实正圆形,果实较硬,果皮较厚,单果质量230g左右,一般产量为90000~97500kg·hm-2。‘冀S136’中早熟,果实圆形,无绿肩,外形美观,商品性好,坐果率高,单果质量250g左右,一般产量为97500~105000kg·hm-2。两品种均生长势中等,叶片稀疏,通风透光好,省工省时,管理容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诱导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Hel minthospolium maydis T小种毒素(HMT毒素)和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中的提取蛋白及菌丝细胞壁的提取液,预处理不同玉米品种3叶期叶片后再接种高浓度HMT毒素,在无菌条件下培养5 d后测量叶片病斑大小,并测定玉米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只有纯化的低浓度HMT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系统性广谱抗性,但不同玉米品种所需的最适合浓度有差异;TC103以质量浓度0.025μg/mL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PAL活性最高;TB37和TMo17 2个自交系,以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μg/mL和0.050μg/mL的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