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大载荷植保无人机施药参数优选及不同药剂对橡胶树"两病"的飞防效果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大载荷油动植保无人机(FBH300T)开展橡胶树白粉病和炭疽病(简称橡胶树"两病")的飞防试验,分析飞行离冠层高度 3、5、7 m和施药量 60、90、105 L/hm2 两个参数对橡胶树上、下层叶片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发现飞行高度和施药量对雾滴密度和雾滴覆盖率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影响,筛选出飞行离冠层高度 5 m、施药量 90 L/hm2、飞行速度 5 m/s是该机型的最优施药参数.利用兼治橡胶树多种叶部病害的新型专用药剂 19%保叶清微乳剂,以及 60%硫磺粉悬浮剂、45%戊唑·咪酰胺水乳剂和 50%硫磺·三唑酮悬浮剂等高效药剂与大载荷植保无人机配套施用,分析各药剂单独和两两混配施用对橡胶树"两病"的飞防效果.结果表明:4 个单剂中对白粉病防效最好的是 50%硫磺·三唑酮悬浮剂,其次是 19%保叶清微乳剂;对炭疽病防效最好的是 19%保叶清微乳剂,其次是 45%戊唑·咪酰胺水乳剂.药剂两两混配施用下,19%保叶清微乳剂和 60%硫磺粉悬浮剂按 1∶1 混配对白粉病和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其次是 19%保叶清微乳剂和 50%硫磺·三唑酮悬浮剂按 1∶1 混配.本研究结果可为橡胶树"两病"无人机飞防技术熟化和飞防专用药剂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橡胶树 白粉病 炭疽病 大载荷植保无人机 施药参数 化学药剂 飞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东寨港流域土壤-溪流连续体溶解态黑碳分子特征及其界面转化机制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溪流连续体溶解态黑碳(DBC)分子特征及其界面转化规律对调控溪流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海南东寨港3个典型热带流域为研究区,对流域内3种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林地、湿地)的土壤、溪流进行监测,通过超滤技术、苯多羧酸法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FT-ICR-MS)对DBC粒径分布、结构组成进行表征,进一步揭示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溪流界面中DBC转化机制。结果表明,从土壤到溪流环境DBC质量浓度逐渐变小;土壤DBC平均质量浓度、DBC/DOC比值大小顺序为湿地>农田>林地,而在溪流中湿地最低,分别为0.14 mg·L-1、6.61%;林地、农田、湿地的土壤DBC分别主要分布在>10 kDa、<10 kDa、<1 kDa的粒径中,质量浓度范围为1.21—4.01 mg·L-1,所有溪流DBC在不同粒径中的分布更为均匀;所有土壤与溪流的DBC稠环结构以B4CAs和B5CAs为主,其中农田溪流B4CAs占比超过60%;DBC中CHO化合物的占比最高为73.56%,土壤DBC的CHOS/CHONS化合物在湿地中占比最高为21.84%,但在溪流DBC中湿地占比最低为6.73%;不同地类土壤-溪流界面中DBC含量平均损失率大小顺序为农田>林地>湿地,而林地、农田、湿地水土界面中具有最大损失率的DBC组分分别为>0.2μm、1—10 kDa、<1 kDa,而农田溪流中B3CAs、B4CAs和B5CAs平均损失率显著高于地类溪流。土壤-溪流界面的DBC转化主要受分子特征的影响,其次为界面环境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组成,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改变土壤-溪流界面输入性DBC结构组成与界面环境因子共同影响DBC的界面转化过程。

关键词: 溶解态黑碳 土地利用 土壤-溪流连续体 结构组成 界面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热带农业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中的变化及堆肥产物施用效应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中国热带地区农业废弃物的堆肥效果及堆肥产物的施用效应,对海南省 5 种典型农业废弃物(包括蔗渣、橡胶木屑、椰糠、菠萝叶和木薯杆)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度、养分含量和堆肥腐熟度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不同堆肥产物对连茬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ubsp.chinensis Makino)单株干质量及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 种农业废弃物的好氧堆肥过程均可分为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和腐熟期 4 个阶段,高温期可持续 6~11 d.堆肥28 d,5 种农业废弃物的pH值(pH 7.81 至pH 8.55)、电导率(1575~3604 μS·cm-1)及堆肥产物培养的小白菜种子发芽指数(106.7%~140.0%)均达到NY/T 525-2021 公布的腐熟标准.堆肥前后的养分含量总体上存在显著(P<0.05)差异,堆肥后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总养分含量分别为 40.46%~47.26%、1.82%~2.28%、1.96%~2.62%、1.45%~2.04%和 5.74%~6.31%.与无肥料处理组和化肥处理组相比,5 个堆肥产物处理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pH值和总孔隙度总体上显著升高,土壤容重却显著降低,蔗渣、橡胶木屑和椰糠堆肥产物处理组的小白菜单株干质量显著升高.综上所述,供试 5 种农业废弃物的堆肥效果总体较好,其中,蔗渣、橡胶木屑和椰糠堆肥产物对小白菜的增产效果较好.

关键词: 热带农业废弃物 好氧堆肥 腐熟标准 施用效应 资源化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营养配施对木薯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氮钾钙铁锌5种营养元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木薯产量、养分含量及5种营养元素吸收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氢氰酸含量较低的食用型木薯品种SC9为试验材料,在盆栽与田间2种栽培条件下,设计N、K、Ca、Fe、Zn五因素两水平施肥配比的正交试验.通过比较各处理间木薯产量、叶绿素含量、大中微量元素累积量的差异及5种元素吸收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筛选出木薯N、K、Ca、Fe、Zn的最佳配施范围.结果显示:综合盆栽与大田下T5(N1K1Ca2Zn1Fe2)处理均能获得较高木薯产量.其中在盆栽条件下高氮能够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但施用高水平的大量元素会显著降低木薯产量,施用高水平的中微量元素则能提升木薯产量.在田间条件下高水平氮素既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又能提高产量.块根养分累积量方面,盆栽下低氮、低钾处理的块根6种元素(N、P、K、Ca、Fe、Mg)平均累积量显著高于高氮、高钾处理;高钙处理的块根3种元素(P、K、Zn)平均累积量显著高于低钙处理;高锌处理的块根4种元素(N、K、Ca、Zn)平均累积量显著高于低锌处理;高铁处理的块根6种元素(P、K、Ca、Zn、Fe、Mg)平均累积量显著高于低铁处理.基因表达方面,高水平氮、钾、铁肥处理上调MeNRT1、MeAKT1、MeVIT1、MeIRT1基因表达水平;而低水平钙、锌处理上调MeCBL7、MeCNGC14、MeZIP4基因表达水平.综上,不同施肥配比对木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合成、块根产量、块根养分累积量及养分转运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显著影响,元素的缺乏或过量以及相对不平衡均不利于木薯的产量与质量,应注意合理配比施用才能发挥元素的最大功能.最终木薯盆栽试验适宜处理为T4或T6处理即肥料施用量为氮0.280~0.560 g/kg、钾0.210 g/kg、钙0.165~0.330 g/kg、锌0.081~0.163 g/kg、铁0.111 g/kg;田间试验适宜处理为T5处理即肥料施用量为尿素150 kg/hm2、氯化钾86 kg/hm2、氯化钙20 kg/hm2、七水硫酸锌90 kg/hm2、硫酸亚铁35 kg/hm2.

关键词: 木薯 营养配施 叶绿素含量 产量 养分累积量 基因表达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海芋叶斑病病原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芋(Alocasia odora)又名滴水观音,为天南星科海芋属多年生大型常绿观叶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福建、广西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2]),广泛用于城市园林造景工程,也可作为室内观赏植物~([3-4])。海芋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枯萎病、基腐病等~([5]), 其病原菌分别为海芋链格孢(Alternaria alocasiae)、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6-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GmNramp3a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大豆中克隆了一个Nramp基因家族成员GmNramp3a,并对其基因序列和蛋白结构、亚细胞定位以及表达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mNramp3a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长度为1 557 bp,由4个外显子组成;Gm Nramp3a蛋白包含11个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 TMD);进化树分析的结果显示Gm Nramp3a蛋白和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AtNramp2的同源性较高。通过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Gm Nramp3a蛋白主要定位于液泡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GmNramp3a在大豆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mNramp3a在茎、根、花和叶几个部位都能表达,尤其在茎和花中的表达量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将来深入分析Gm Nramp3a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豆 GmNramp3a 亚细胞定位 基因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头兰属-中国兰科一新记录属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报道了中国西藏墨脱发现的兰科(Orchidaceae)一新记录属——短头兰属(Trachoma Garay),该属与管唇兰属(Tuberolabium Yamamoto)相近,区别在于前者花朵簇生于短的花序上,短寿,分批开放,花粉团为完整的球形或具不明显的沟纹;后者花朵着生于长的花序上,花期较长,同时开放,花粉团深裂,由透明膜隔开.

关键词: 短头兰属 西藏短头兰 中国 新记录属 兰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SAUR1互作蛋白的筛选及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MeAGPS1a基因编码的小亚基是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的催化中心,前期研究发现MeSAUR1转录因子可结合MeAGPS1a基因启动子并调控该基因表达。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MeSAUR1转录因子的互作蛋白,可进一步解析MeAGPS1a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网络。本研究构建了MeSAUR1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MeSAUR1,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木薯cDNA文库中筛选MeSAUR1的候选互作蛋白,结果共筛选出31个阳性克隆。通过酵母双杂交点对点实验验证了候选互作蛋白MePP2C与MeSAUR1的互作关系,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Me SAUR1蛋白调控木薯淀粉合成的互作网络。

关键词: 木薯 MeSAUR1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义夹竹桃科植物资源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海南广义夹竹桃科植物资源现状,本研究对海南广义夹竹桃科植物进行调查,对其植物资源开展多样性研究,探究其植物区系组成与分布区类型,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广义夹竹桃科植物59属148种,其中栽培种38种,海南特有种15种,海南特有属1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种;按其资源用途主要可分为药用、观赏、染料、食用、用材、纤维、野生橡胶等7类;其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具有8个分布区类型6个变型,热带亚洲分布属最多,共有13属;在海南广义夹竹桃科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资源共计46属76种,以藤本植物居多,植物药用部位以根、全株、叶居多,其功效以外用药为主,清热药为辅。本研究为海南广义夹竹桃科植物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基础研究数据,为海南广义夹竹桃科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夹竹桃科 药用植物 植物区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蚯触圈源啶虫脒降解菌D35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条件优化

微生物学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啶虫脒等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残留易对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投加高效降解细菌进行生物强化,可促进其快速降解。【目的】从蚯触圈中分离筛选啶虫脒降解菌并优化其降解条件,提高降解效率。【方法】制备蚯触圈基质富集筛选降解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利用单因素筛选、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 design试验优化菌株降解条件。【结果】分离得到1株啶虫脒降解菌D35,可在72 h内降解55.46%初始浓度为50 mg/L的啶虫脒,将其鉴定为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优化得到菌株降解啶虫脒的最佳环境条件为:胰蛋白胨10.19 g/L、温度为30℃、接种量为5.24%,pH 7.0、初始农药浓度50 mg/L,在此条件下72 h内菌株降解率为80.21%,较未优化前提高了24.75%。【结论】本研究对分离筛选新烟碱类杀虫剂降解菌的方法进行了探索,获得的菌株D35可高效降解啶虫脒,为快速消除环境中啶虫脒污染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

关键词: 啶虫脒降解菌 降解条件优化 假单胞菌D3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