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环剥与药剂处理对龙眼果实落果及果柄离层响应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海南龙眼生产模式可分为自然成花的正造龙眼和氯酸钾催花的反季节龙眼,合理的果实负载量对树势保持和避免出现大小年结果极为重要.正造与反季节龙眼生产上的果实负载调控模式差异很大,龙眼正造果实坐果量极大,严重影响树势和果实品质;而反季节龙眼采前落果普遍发生,严重影响龙眼产量,因此正造龙眼的疏果和反季节龙眼的保果同样重要.[方法]以海南主栽品种石硖龙眼为试验材料,开展正造疏果和反季节保果两个试验.正造龙眼果穗进行不同疏果药剂处理,研究疏果效应;反季节龙眼人为诱导落果后,配合不同保果药剂处理,研究保果效应.[结果]通过对龙眼果实落果率和果柄离层分离力的跟踪监测,发现胁迫促进脱落情况下,IAA和DMTU处理可延迟反季节龙眼果实脱落进程 2 d,2,4-D和NAA处理可延迟果实脱落进程 3 d,但均不能阻止果实脱落,IAA取代果实的位置处理可完全抑制果柄分离;环剥处理可诱导 100%正造龙眼果实在 6 d内全部脱落;不同浓度乙烯利、百草枯与 100 g/L尿素处理后 10 d内分别诱发11.88%~53.05%、29.23%及35.43%的果实脱落,仅尿素处理10 d后落果极少,其余处理均出现延续性落果.[结论]碳水化合物亏缺、百草枯、乙烯利、尿素均可诱发龙眼果柄离层分离,对正造龙眼有疏果效果;IAA、2,4-D、NAA和DMTU可延缓果柄离层分离,从而有效延缓反季节龙眼采前落果.所有能增强IAA信号的处理均可起到保果作用,而能降低IAA合成、转运以及增强乙烯信号的药剂处理均对疏果有作用.建议正造龙眼树采取尽早疏果的措施,以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保障果实产量及品质;反季节龙眼在中果期采取保果措施保证IAA在果实中积累,以实现果实不脱落.
关键词: 龙眼 环剥 IAA 乙烯利 百草枯 尿素 疏果 保果


火龙果F-box基因家族的结构分析及表达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F-box基因家族作为植物中最大的基因家族之一,在调控植物发育、生殖及非生物胁迫反应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火龙果的自交亲和品种'金都一号'和自交不亲和品种'粗砂'为材料,对火龙果花器官转录组中的F-b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对与花发育和亲和性识别相关基因亚族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结构域、基因在染色体的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通过RT-qPCR分析其在火龙果花器官的不同组织、授粉前后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火龙果的F-box基因可被分成11个亚群;根据拟南芥UFO基因聚类结果,鉴定出了 10个与花发育相关的火龙果F-box基因,他们的蛋白分子量为40~52 kD,其中70%呈碱性,90%属于不稳定蛋白,80%定位在细胞膜上;10个基因的保守基序组成相似度较高,均含有motif 1;基因系统发育树和遗传结构对比表明,基因的亲缘关系越近,其遗传结构越接近;RT-qPCR验证出8个基因在火龙果在授粉2 h后显著差异表达,HU11G01721基因和HU07G00057基因在自交亲和品种和自交不亲和品种的花授粉时期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他们在自交亲和品种中显著上调,表明其与花发育和亲和性识别有关.


不同稳定剂对天然胶乳稳定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氨、无氨浓缩胶乳在乳胶制品加工应用过程中存在性能不足的问题,包括稳定性较差、硫化速度慢、湿凝胶强度低等,主要与稳定剂的使用有关。稳定剂对天然胶乳的性能影响很大,本研究选用氢氧化钾(KOH)、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月桂酸钾4种稳定剂添加到天然胶乳中,研究不同稳定剂对鲜胶乳和超低氨浓缩胶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OH能快速提升天然胶乳pH;维持鲜胶乳黏度稳定;提升鲜胶乳的机械稳定性(MST),尤其是当用量超过0.3%时作用更明显;但KOH会使浓缩胶乳黏度上升,导致浓缩胶乳增稠,对提升浓缩胶乳MST和氧化锌机械稳定性(ZST)作用不明显;KOH能显著提升浓缩胶乳的热稳定性以及橡胶粒子的粒径。氨用量较低时能快速提升天然胶乳的pH,但用量较高时提升作用下降;氨能稳定鲜胶乳的黏度,提升鲜胶乳MST,但当用量超过0.2%时提升作用不明显;同时,氨能维持浓缩胶乳的流动性,稳定黏度值;氨对提升浓缩胶乳的MST、ZST和热稳定性作用不明显;对胶乳橡胶粒子的粒径影响较小。SDS单独添加时会导致鲜胶乳增稠;但能维持浓缩胶乳流动性,抑制黏度升高;能缓慢提升浓缩胶乳的MST和ZST,提高橡胶粒子粒径,但对热稳定性提升作用不明显。月桂酸钾单独使用时同样会导致鲜胶乳增稠,同时也会导致浓缩胶乳缓慢增稠;但月桂酸钾能快速提升浓缩胶乳MST和ZST,同时月桂酸钾会导致浓缩胶乳热稳定性快速下降,对提高橡胶粒子粒径也有一定效果,但当用量超过0.3%时粒径降低。因此,在浓缩胶乳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


围卡兰新品种'冉冉'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围卡兰‘冉冉’是以围柱兰卡特兰杂交品种Epicattleya ‘Purple Glory’为母本,围柱兰品种Encyclia ‘Orchid Jungle’为父本进行杂交,从后代群体中选育的新品种。株型大气优雅,叶细长形,平均长46.4 cm,宽4.5 cm;花序平均长108.1 cm,花量大,每个花序小花数20~30朵;花朵具淡香,萼片长条形,先端锐尖、反卷;花瓣椭圆形,长3.7 cm,宽2.1 cm,主色紫罗兰;唇瓣圆形,长3.6 cm,边缘波皱,紫罗兰色;蕊柱白色。自然花期4—5月,观赏价值高,抗性强。


白化对菠萝蜜叶片生长及光合、呼吸特性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白化对菠萝蜜叶片生长及光合、呼吸特性的影响,以白化菠萝蜜幼苗(AAS)和正常幼苗(CK)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LI-6400 光合仪测定等方法,观察并测量了AAS和CK叶片的长度、宽度、面积、叶绿素质量分数、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 浓度、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等指标,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表明:AAS叶片长度、宽度和面积及其日增长量均显著小于CK;AAS叶片长度、宽度和面积在 1~17 d为正增长,18 d后因叶片萎缩死亡而呈现负增长;AAS叶片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整片叶的厚度均较小;AAS叶片呼吸速率和胞间CO2 浓度均显著大于CK,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较小,且当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 0~1600 μmol·m-2·s-1的范围内这些指标的数值几乎不变.


香蕉抗性淀粉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是指在 120 min内不能被健康人体小肠消化和吸收、但在大肠中能够被发酵的淀粉及其淀粉降解物的总称,具有预防糖尿病、改善肠道微环境、降血糖、降血脂和减肥等多种保健作用,引起农业、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学者的极大兴趣,已成为作物营养品质改良、健康食品研发的热点内容之一.依据其化学结构、来源和性质不同,RS共分为RS1、RS2、RS3、RS4 和RS5 等 5 种类型.香蕉是世界贸易量最大水果和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为全球 20 亿人口碳水化合物来源.香蕉RS属于RS2 类型,是唯一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为膳食纤维的RS.青香蕉果实富含RS(>40%),远高于水稻(<3%)、小麦(<3.5%)和高直链淀粉玉米(<22.4%)等作物,是功能性食物的直接来源.自 1982 年英国生理学家Englyst首次发现并命名RS以来,香蕉在RS颗粒形态特征、加工处理条件与络合反应对RS颗粒形态特征变化影响、积累和降解特点与果实品质形成关系、制备方法及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水稻等作物相比,在涉及香蕉RS合成核心基因挖掘、转录因子调控核心基因表达影响RS合成分子机制、功能鉴定及分子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本文对 1982 年以来香蕉RS在细胞学、生理生化、食品加工、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工作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菠萝AcMADS14的克隆及其在成花转变中的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IKC型MADS-box家族成员SVP参与植物开花时间和花发育的调控.本研究从'巴厘'菠萝中克隆到成花抑制蛋白SVP亚家族的一个同源基因AcMADS14,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97 bp,编码29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AcMADS14蛋白包含1个高度保守的MADS-box结构域和1个半保守的K-box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cMADS14蛋白序列与油棕EgSVP和椰子CnSVP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RT-qPCR分析组织特异性发现AcMADS14在叶片、根等营养器官中表达较高,在花分生组织、雄蕊和雌蕊等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低;外源喷施乙烯利抑制了 AcMADS14在花芽分化阶段的表达,特别是在花器官分化期表达量显著下降.此外,转录激活活性分析表明AcMADS14蛋白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可激活或抑制下游靶基因.综上,AcMADS14可能响应乙烯处理在菠萝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过程中发挥抑制作用,为探究菠萝成花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菠萝(Ananascomosus L.Merr) AcMADS14 克隆 表达分析 转录激活


杧果果实后熟过程中PME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影响杧果(Mangifera indica L.)软化的机理、研究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 PME)基因家族在杧果果肉中的功能,本研究对‘红象牙’杧果软化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微管结构、PME酶活和PME家族表达量进行测定,并对PME基因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杧果后熟软化过程中伴随着微管骨架的解聚、果实硬度的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以及PME活性的降低。在‘红象牙’杧果基因组中共筛选出51个PME基因,Ⅰ型PME (包含PME和PMEI结构域)基因有24个,Ⅱ型PME(仅含PME结构域)基因有27个。51个PME基因中有22个在后熟期表达,参与果实软化。同时,发现mango030191和mango030421两个基因在后熟期内高表达,可能在抑制果胶降解,抑制果实软化中发挥重要作用。Ⅰ型和Ⅱ型PME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中占据不同分支,第1~2分支都是Ⅰ型PME基因,第3分支都是Ⅱ型PME基因。Ⅰ型和Ⅱ型PME基因拥有各自的基序、保守结构域、内含子外显子特征。本研究鉴定并提供了杧果PME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为阐明杧果后熟过程中PME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木薯MeERF1.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23 CSCD
摘要:【目的】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e factor,ERF)是乙烯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成员,克隆并分析其在木薯块根采后生理性变质(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PPD)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能为进一步研究乙烯信号在木薯PPD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木薯栽培品种华南8号(SC8)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木薯MeERF1.2基因,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如遗传进化关系、结构域、蛋白质结构预测、理化性质等。对MeERF1.2基因在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进行确认,并用qRT-PCR技术分析MeERF1.2基因在木薯块根PPD过程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得到的MeERF1.2基因全长为660 bp,编码的氨基酸残基数为219,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5.04 kD和5.61,含有AP2家族结构域,和橡胶HbERF1B-like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达到88.74%。MeERF1.2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和对照0 h相比,MeERF1.2基因的表达量在木薯块根的采后过程中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即MeERF1.2基因的表达受到PPD过程的诱导。【结论】克隆得到的MeERF1.2基因包含ERF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属于ERF基因家族;MeERF1.2基因的表达在采后过程中受到诱导,可能参与了木薯块根的PPD过程,为后续进一步分析乙烯信号转导通路在PPD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