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牛大力总RNA提取的CTAB法改进及优化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牛大力总RNA,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核酸蛋白分析仪和RT-PCR检测所提取总RNA样品的质量。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牛大力不同组织或器官的RNA纯度和完整性良好,可满足RT-PCR反应等后续试验的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评价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的方法
《植物保护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甘蓝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onglutinans)转化子致病力评价方法,从接种方法、甘蓝品种、苗龄、病原菌接种体浓度等几方面探索,建立了一种评价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差异的体系。结果表明:蘸根法和伤根法均适于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的评价,其中伤根法更优;其他适合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评价的因素有:甘蓝品种为‘中甘21’,苗龄为三叶期,甘蓝枯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浓度为孢子含量1×106个/mL。该致病力评价方法的建立为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衰弱或增强突变体的筛选提供了方法支持,也为下一步尖孢镰刀菌致病机理的解析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甘蔗近缘材料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影晌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蔗栽培种ROC22和ROCl6与近缘种果蔗、大茎野生种、斑茅、割手密抗氧化系统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斑茅的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推测其是抗旱性强的材料.另外,甘蔗野生的近缘种斑茅、割手密、果蔗、大野的SOD、POD、CAT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栽培种ROC22和ROCl6,可以认为野生的甘蔗近缘种材料抗旱性高于栽培种.不同胁迫时间与SOD、POD、CAT酶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负相关性.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甘蔗 抗氧化系统 酶活性 Drought stress Sugarcane Antioxidant system Enzymatic activit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作年限对香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连作对蕉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海南香蕉种植区为例,采集不同连作年限(l a、3 a、5 a、7a、10 a和15 a)蕉园土壤,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分析了不同连作年限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连作年限地块共发现土壤线虫属45个。苗期随连作年限增加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和食真菌线虫数量逐渐降低(15 a除外);营养生长期随连作年限增加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和食真菌线虫数量先增加后降低;抽蕾期随连作年限增加线虫总数和食细菌线虫数量先增加后降低,食真菌线虫数量逐渐降低。整个生长季,随着连作年限增加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先增加后降低。苗期、营养生长期和成熟期,随着连作年限增加捕食/杂食线虫数量逐渐降低。苗期和抽蕾期的线虫总数显著高于营养生长期和成熟期。苗期的食真菌线虫数量和营养生长期的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生长时期。苗期和营养生长期的捕食/杂食线虫数量显著低于抽蕾期和成熟期。苗期随连作年限增加,优势度指数(λ)先增加后降低,香农多样性指数(H)和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逐渐增加,瓦斯乐斯卡指数(WI)和通路指数(NCR)逐渐降低;营养生长期随连作年限增加,λ先增加后降低,NCR和PPI逐渐增加,H、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和WI逐渐降低;抽蕾期随连作年限增加,λ先增加后降低,NCR和PPI逐渐增加,H和WI逐渐降低;成熟期随连作年限增加,H和MI逐渐降低,PPI逐渐增加。从整个生育期来看,随生长时间推移,H逐渐增加,λ逐渐降低,苗期和营养生长期的MI低于抽蕾期和成熟期,苗期和成熟期的WI低于营养生长期和抽蕾期。本研究显示,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可有效反映连作蕉园土壤的健康状况,土壤线虫可作为土壤中重要的指示生物。
关键词: 香蕉园 连作 土壤线虫 营养类群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水孔蛋白的亚细胞分布与生理功能研究浅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1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孔蛋白(aquaporin,AQP)因具有水转运活性而得名,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水孔蛋白转运活性的多样性与生理功能的多样性不断被报道.本文综合分析了植物水孔蛋白亚细胞定位与功能多样性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植物水孔蛋白广泛的亚细胞分布特点,以及亚细胞上的再分布现象与植物水孔蛋白生理功能多样性间的关系,并对植物水孔蛋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水孔蛋白多样化的生理功能的作用机制需要结合其组织定位与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才能揭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际棕榈油与我国植物油市场价格父联性的实证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 201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和消费国,棕榈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较高。本文主要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2年3月国际棕榈油价格及国内棕榈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价格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而研究国际棕榈油与我国植物油现货市场价格的关联性。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空间信息的农业干旱综合监测模型及其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农业干旱监测的准确性,采用遥感信息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业干旱监测研究。选择适合高植被覆盖区旱情监测的标准化植被供水指数及适合热带气候区旱情监测的综合降水指数作为参数,通过与同步实测土壤含水量的数据融合构建了海南岛农业干旱综合指数模型。经检验,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4.65%,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r为19.28%,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来监测海南岛的农业干旱。应用模型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海南岛农业干旱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海南岛旱情西部重于东部、北部重于南部、四周平原重于中部山区。2004年10月上旬起旱情持续加重,12月上旬达到旱情高峰,12月中旬旱情略有缓解,但直至监测末期2005年1月下旬旱情依然严重。旱情最严重的时段(2004年12月上旬),海南岛干旱影响范围广,水田和旱地的重旱面积比例分别为59%和61%,其他林地的重旱面积比例也达到了20%。监测期内,海南岛作物生长过程受到明显抑制,干旱造成NDVI累积值较上一生长季同期下降6.34%,2004年10月至12月海南岛天然橡胶减产约1.16万t。该文为农业干旱监测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花蕙兰鲜花挥发油GC-MS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海南岛人工栽培的大花蕙兰品种‘大凤’(Cymbidium hybridum‘Dafeng’)鲜花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其鲜花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从大花蕙兰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总油量的85.65%,其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乙酯(41.29%)和亚油酸乙酯(13.74%)。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栽培品种‘大凤’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