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源ABA对小麦抗旱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外源ABA对抗旱小麦品种晋麦47号不同生长阶段的抗旱性的效果。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外源ABA浸种能分别提高小麦种子发芽势211.99%、发芽率63.00%、相对发芽率62.87%,利于苗齐苗壮,增强发芽期抗旱性。苗期喷施ABA能促进幼苗生长,幼苗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分别显著提高12.74%、9.60%、13.00%,伤害率比对照降低11.51%。孕穗期喷施ABA,促进了光合作用,增强了抗旱能力,叶片相对含水率提高46.39%,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极显著提高,增加产量9.26%。


中国小麦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布及其对株高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矮秆基因在中国冬麦区的分布及利用情况和明确矮秆基因对小麦株高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小麦的水肥利用效率,利用前人开发的矮秆基因分子标记和收集的210份冬小麦材料研究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在中国冬麦区的分布和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10份冬小麦材料含有矮秆基因RhtB1b的材料有51份,占总材料的24.3%;含有矮秆基因Rht-D1b的材料有40份,占19.0%;含有Rht8矮秆基因的材料有94份,占44.8%。含有Rht-B1b的小麦材料平均株高为84.0cm,不含有Rht-B1b的小麦材料的平均株高为93.7cm;含有Rht-D1b的小麦材料平均株高为77.9cm,不含有Rht-D1b的小麦材料的平均株高为94.6cm;含有Rht8的小麦材料平均株高为90.0cm,不含有Rht8的小麦材料的平均株高为92.5cm;Rht-B1b、Rht-D1b和Rht8对小麦平均株高的降秆作用分别为9.7cm、16.7cm和2.5cm。进一步分析不同矮秆基因组合的联合分布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矮秆基因的联合降秆作用,结果表明3个矮秆基因的联合降秆作用大于2个矮秆基因的降秆作用,2个矮秆基因的联合降秆作用大于单个矮秆基因的降秆作用;另外还对分子标记在小麦矮秆基因的选择利用方面进行了探讨。


连翘苷含药血清的制备及测定
《中国兽药杂志 》 2014
摘要:为了从中药药代动力学方面揭示连翘在动物体内吸收和代谢过程,分别对连翘进行不同方法的提取,得到其产物,再进行动物给药并制备含药血清,最后利用HPLC方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PT-230AColume heater Apollo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25℃。结果显示:煎剂组(B组)和粗粉组(C组)在5个时间点都测不出连翘苷的含量,提取物组(A组)只有在1.5 h可以测到含量极低的连翘苷,连翘苷纯品组(D组)在0.5、1、1.5、2、4 h的连翘苷含量分别为:0.205、0.266、0.099、0.046、0 mg/mL。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4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形势不容乐观,尚且存在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设施落后,经费不到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待遇差;农业技术推广的企业发展缓慢;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本文分析问题,思考解决办法,以供参考借鉴。


构建黍稷分子遗传图谱SSR引物的筛选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SR-PCR扩增技术,将实验室利用高通量测序与磁珠富集法结合开发得到的1 210对黍稷SSR引物进行筛选,筛选出在会宁大黄糜、陇糜8号、太原55号和会宁野糜子4个黍稷品种之间表现出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重复性较好的引物;并通过提取DNA以及PCR过程中退火温度的简单优化来建立比较适宜的黍稷SS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DNA提取过程中将ddH2O的量减少到100μL,增加65℃的水浴时间并增加4%β-巯基乙醇和DNA浓度等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DNA。利用优化好的反应体系从1 21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16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占总数的9.59%,其中,群体一的2个亲本所特有的引物有36对,群体二的2个亲本中特有的引物有97对,2个群体共有的多态性引物有19对;对引物碱基结构分析发现,选用的1 210对引物中有1 173个双碱基重复SSR和36个三碱基重复SSR;筛选到的多态性引物中双碱基重复SSR有102个。三碱基重复SSR有14个。筛选出的多态性SSR标记能用于黍稷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甜樱桃枝类组成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探明甜樱桃枝类组成对产量的影响,并为整形修剪和丰产栽培提供依据。采用常规方法,调查了14个甜樱桃品种的坐果率、短果枝比例、花束状果枝比例等树体参数及单株产量,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二次多项逐步回归分析等。结果表明,坐果率与甜樱桃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坐果率,中、长果枝及花束状果枝比例对产量起正效应作用;花芽叶芽比例对产量起负效应作用。研究证明,选择栽培坐果率高的优良品种是甜樱桃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培育足够多的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才能使甜樱桃获得高产;在丰产树的树体结构中,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果枝的优化结构比例关系约为3∶1∶8∶40。


西北地区芝麻抗旱性鉴定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探索西北地区在芝麻生殖生长阶段干旱胁迫条件对资源的影响,为我国抗旱品种改良提供亲本,本试验选择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为试验点,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提供的14个抗旱资源为试验材料,在芝麻生殖生长阶段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调查生育期、出苗率、存活率、株高、叶片数、生物产量、经济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条件下,晋芝1号、晋芝2号生殖生长期长,为59天;幼苗存活率高,为96.6%~100%;株型高大,分别为179.1cm、149.16cm;叶片多,分别为78.3个、74.8个;生物产量高,鲜重分别为8.23g、7.61g;干重分别为7.54g、6.82g;经济产量高,晋芝2号127.50g,晋芝1号80.0g。表明干旱胁迫不利于芝麻的生长,参试材料中晋芝1号、晋芝2号抗旱能力强,可以作为抗旱品种改良的亲本材料和遗传研究的核心材料。


燕麦品种和产地与β-葡聚糖含量的关系研究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14
摘要:对产自山西、河北等地的22个燕麦样品的β-葡聚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高β-葡聚糖燕麦品种选育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为2.0%~6.5%,含量低于3.00%和高于5.00%的品种较少,含量在3.00%~4.99%的品种较多;按品种类型,新育成品种β-葡聚糖含量高于地方品种;按来源地,山西品种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