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痢菌净治疗急性胃肠炎的效果观察
《兽医导刊 》 1992
摘要:急性胃肠炎是家畜一种多发的消化道病症,马、牛、羊、猪、犬均常见有发生.病畜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容易引起死亡,病死率比较高.从1989年以来,我们应用痢菌净治疗各种家畜的急性胃肠炎119例,治愈11 4例,死亡5例,治愈率为95.79%.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学
《兽医导刊 》 1992
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缩写为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由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呼吸、生殖和消化各系统病变[1],引起雏鸡肾炎-肾病的报道也甚多,尤其是在澳大利亚,本病常以肾炎(肾损防)的形式出现[2].IB最早由美国的Schalk和Hawn(1931)报道.四十年代是产蛋鸡的最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表现为产蛋率下降3-10%[3],甚至25%(Broadfoot和Smith,1954),不可孵蛋的数量增加了92%,孵化率降低了7%[4,9].直到五十年代中期


内蒙古敖汉地区放牧羊矿物质营养检测三、补饲效应试验部分
《内蒙古畜牧科学 》 1992 CSCD
摘要:根据2×2×3因子设计的要求,选用当年离孔的育成母羊300只,分成两群,一群按敖汉种羊场常规方案补饲,另一群则等量代替补饲混合精料饲给NIS-1绵羊营养促进剂进行整体营养调控,同时还采取了其他一些调控措施,在改进饲养群,每群再分成两大组,一大组按常量元素补饲,另一大组则不接受常量元素补饲.每一大组再分成三组,分别为单独补锌组,多微组和对照组.微量元素补饲一律采用澳大利亚提供的缓释装置.试验进行了306天.试验结果表明,只有通过整体调控补饲措施改善动物营养状况后,补加该场限制性矿物质元素才有明显效果.同时,通过试验还最终肯定了我们过去通过动物组织中和饲草内矿物质元素含量综合检测得出的检测结论.为...
干旱栗钙土区8年施肥的肥料效应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在干旱栗钙土区,连续8年定位施肥观察表明,随着试验年限的变化,施用 NP、NPK、MN、MNP 和 MNPK 这个组合与对照相比的增产率呈直线正相关,说明这5个组合有培肥地力逐年增产的效果。连续8年施用氮肥平均增产34.92%,磷肥增产11.49%,钾肥增产19.63%,有机肥增产26.28%,效果较好。通过第6年的增产效果和后效分析表明,氮肥磷肥连续施用第6年仍有较好的肥效,而钾肥和有机肥的肥效较差。在干旱栗钙土区整个轮作周期中,氮肥磷肥应逐年施用,而有机肥和钾肥主要应施于马铃薯和胡麻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效果。


提取免疫核糖核酸生产工艺最佳方案的研究
《内蒙古畜牧科学 》 1992
摘要:免疫核糖核酸是一种具有重要潜能的免疫物质,常规提取法常采用液体酚——SDS法,经多次试验结果观察,此方法提出量不高.因此,在原方法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结果为:随着醋酸缓冲液提取液(Ⅰ液)量增加,核酸提出率也随之增加,但增加量超过3倍量时,提出率趋于稳定.通过核酸含量及纯度测定,各组提取物均符合典型的核酸紫外吸收光谱,纯度也没有受到影响.为了提高免疫动物的利用率,降低提取成本,所以在提取实验过程中提取液量Ⅰ液应为免疫动物组织的3倍量.


向日葵菌核病宏观控制多目标规划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向日葵种植比例失调是菌核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向日葵、大豆和其它农作物的种植比例进行规划是从宏观上控制该病发生的重要途径。本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探讨这一问题,并给出一个具体实例。


新型内蒙古细毛羊羊毛物理性能的分析
《内蒙古畜牧科学 》 1992
摘要:为了提高内蒙古细毛羊生产性能,改善羊毛综合品质,在额里图种畜场对内蒙古细毛羊进行了引入澳大利亚美利奴羊有益基因的试验.从引血的效果看出,引血羊的羊毛长度加长,细度符合细毛羊标准,净毛率显著提高,被毛密度增加,油汗变白而且含脂率适中,成为毛纺工业上的优质原料.并为培育新型内蒙古细毛羊提供了科学依据.


内蒙古敖汉地区放牧羊矿物质营养检测二、微量元素部分
《内蒙古畜牧科学 》 1992 CSCD
摘要:选用140只敖汉细毛羊(其中育成母羊和成年母羊各半)在敖汉种羊场进行试验.全年根据不同季节和母羊生理状况的变化,分六次称重和采取饲草,血和粪便样本;并在部分母羊左侧腹中部进行羊毛丛染色标记,测定羊毛生长速度.每次还从中选取6只羊进行屠宰试验,采取动物组织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炬发射光谱仪和荧光法对其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综合检测结果表明,敖汉羊场可能存在有锌、硒、铜、钼等四种微量元素亚临床缺乏.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防止由于大量食土引起的高铁导致铜亚临床缺乏问题发生.
荞麦植株氮磷含量与施肥指标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研究了荞麦产量与植株幼苗期氮、磷最适合量的关系,提出了氮、磷化肥的诊断施肥指标与失调、失控指标。结果表明,在荞麦出苗后10天,幼苗期植株含氮量最适范围为2.73~2.84%,产量与含氮量呈抛物线模式,y=-402.3+354.2x-62.35x~2;边际含氮量2.84%;低于2.73%时为氮素失调区,氮素供应不足,应补施氮肥。植株全磷含量最适范围为0.43~0.57%,产量与苗期植株含磷量的回归方程y=67.96+100.49x-88.68x~2;边际含磷量0.567%,低于0.43%时为磷失调区,磷素供应不足,应补施磷。施用尿素可以提高苗期含氮量;y=2.476+0.0498x,即亩增施1kg尿素可以提高植株含氮量0.0498%,施用三料磷可提高苗期含磷量,y=0.313+0.0378x,即亩增施三料磷肥1kg,植株苗期含磷量提高0.0378%。上述资料可作为调控施用氮磷化肥的基础依据。


新生骡驹溶血病的诊疗体会
《内蒙古畜牧科学 》 1992
摘要:新生骡驹溶血病(俗称骡驹尿血)是骡驹出生后不久,突然发生以急性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溶血性疾病,发病迅速,病情重剧,病死率高,对于发展养骡业的影响极大.从1987年以来,我们采用以输血为主的综合疗法,共收治病驹13例,治愈11例,病死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诊断1.1 病史:病骡驹多数在出生后1~3天内发病,少数在4~5天发病,6天以上发病者仅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