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864条记录
山羊遗传性甲状腺肿杂合子互交及其后裔回交试验

内蒙古畜牧科学 1992

摘要:应用遗传性甲状腺肿杂合子带病公山羊(Aa,699号)与带病母山羊(Aa)11只进行互交,结果生下5只遗传性甲状腺肿纯合子(aa)病羔(疙旦羔,Goitre)(4个♂,1♀),10只外表健康的山羊(7♂,3♀),然后将其后裔(女儿及孙女儿)与699号带病公山羊进行回交,结果在其后裔第三代出现了疙旦羔,从而证实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性疾病,可作为人类遗传性甲状腺肿病的动物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理、生化表型及临床生化和分子学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遗传性甲状腺肿 杂合子 纯合子 山羊 回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向日葵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植物保护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向日葵锈病(Puccinia helianthi Schw)是国内外向日葵栽培地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肯尼亚、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和印度等国都有发生。国内有向日葵栽培的省份均有发生,尤其食用葵上发生更为严重。近10年来我国向日葵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现已达1200多万亩,对其锈病菌的生理小种鉴定及利用品种抗性防治的研究应给予足够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农区土壤水分动态及生育期作物耗水量的初步研究

土壤通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对阴山丘陵地区淡栗钙土耕作带土层水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旱农区土壤水分在一年中经过春季干旱失墒期、夏季干旱失墒期、秋季蓄水保墒期、冬季缓慢失墒期等4个时期.在0~150cm土壤剖面内,按其供水性能可分为:0~20cm水分骤变层;20~50cm浅蓄水层;55~150cm深蓄水层.作物产量与其生育期降水量呈对数正相关.施肥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 淡栗钙土 土壤水分动态 作物耗水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于呼和浩特及类似地区的几种冷季型草坪植物和管理技术

内蒙古畜牧科学 1992

摘要:草坪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起着美化、保护和改善的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对草坪的种类、数量、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选择适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优良草坪品种,寻求科学的建植方法和管理技术措施,我们通过多年试验,筛选出了适用呼和浩特及类似地区的几种冷季型草坪植物和管理技术。 1 品种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BD病理形态学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

中国兽医科技 1991

摘要:本试验采用解剖学、组织学(AE)、组织化学(ANAE,RNA)、免疫组织化学(BAS)、电镜技术和血清学检验方法对28日龄雏鸡人工感染IBDV-J_1-C_7F_5强毒株后不同时期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反应、病毒抗原组织定位和病毒消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IBDV经口感染后可经血液和粘膜上皮侵入法氏囊,病毒在体内运行有两次病毒血症过程。IBDV主要致法氏囊淋巴组织的坏死和萎缩,受损的法氏囊具有可复性。在IBD的抗损伤反应中,体液免疫和巨噬细胞起主要作用,细胞免疫作用不明显。生物素—亲和素酶标染色法应用于IBDV抗原组织定位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该法可用于早期对IBD的诊断。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病理形态学 发病机理 生物素—亲和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化草甸改良效果的评价

中国草地 1991

摘要:采用耕翻播种结合灌溉的方法对伊盟沿黄河流域的盐化草甸进行改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可提高草地植物的质量和生物量,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地改善草地的生态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不育亚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分析

作物学报 1991 CSCD

摘要: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核不育亚麻不育株和可育株分别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找到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不育株和可育株整个营养生长时期的变化规律;同时发现了不育株和可育株雄蕊的两种同工酶酶谱存在着显著差异。也就是说,雄性不育基因调控了同工酶的形成和差异,进而影响了相应组织的生长和发育。

关键词: 亚麻 核不育 同工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荞麦花药培养植株再生获得成功

华北农学报 1991

摘要:利用花培快速产生纯合体,对培育新品种及杂种优势利用都有一定意义.1990年度,我们对普通荞麦的5个品种(牡丹荞、北海道、野道地町、黎麻道、榆3—3)进行了花药培养试验研究.其中有4个品种获得再生绿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2n配子遗传机理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华北农学报 1991

摘要:本文以反映国内外马铃薯2n配子研究利用动态的大量文献为基础,综述了马铃薯2n配子在物种上的分布和细胞遗传学基础,并着重阐述了马铃薯2n花粉的形成机制、类型及其遗传效应.对2n配子在马铃薯杂种优势利用、实生种子选育、传递主效显性基因的作用和综合转移野生种有利基因方面的利用价值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分析了2n配子研究利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马铃薯 2n配子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1

摘要:本文研究了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过程,主要结论是: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排列为左右对称型.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生殖和营养细胞.生殖细胞再分裂一次,形成一对精子.所以,大麦的成熟花粉粒为三细胞型.绒毡层为分泌型.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绒毡层细胞内多数具双核.小孢子释放前,绒毡层开始退化,二核花粉粒时仅留残痕.

关键词: 大麦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