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灭多威防治柑桔潜叶蛾、蚜虫试验(简报)

浙江柑桔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灭多威乳油是湖南化工研究院仿制美国杜邦公司万灵的产品。作者于1991年8~9日在杭州市郊桔园对柑桔潜叶蛾与蚜虫试验,有良好效果。 一、防治潜叶蛾试验:设25%灭多威1600、1200、800倍;24%万灵1600、1200、800倍;20%氰戊菊酯4000倍和清水对照8个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茭白薄膜覆盖的早熟丰产效应

中国蔬菜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缓解春夏之交蔬菜供应不足、花色品种少的矛盾,1985年早春笔者曾对双季茭白的夏茭白作了薄膜短期覆盖试验,结果使夏茭白上市期提早半个多月,并获得了高产高效益,这一技术很快被当地农民采用,现已占早熟双季完栽培面积的80%左右。 为研究夏茭白覆盖催苗早熟丰产的原因,及覆盖适期等问题,1988年又重复进行了试验对比。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点与品种 试验在宁波市北仑区沿海村农户的夏茭田中进行。试验品种为‘宁波四九茭’。 二、覆盖材料与拱棚 覆盖材料采用普通无色塑料农膜与地膜2种。拱棚以毛竹片搭成宽1.2m、高0.4m、间用为lin的隧道式棚架。 三、试验处回与设计 试验设农、地膜两种不同的拱棚覆盖材时,分别在1月11日、且月26日、2月10日开约@宣,并分别于毛月2日,4月5日、4月8日揭膜,以不覆盖为对照。其代号分别为: AI月 11日益农膜, 4月 2日揭膜】 BI月11日盖地膜,4月2日揭膜;- CI月26日盖农膜,4月5日揭膜; DI月26日盖地膜,毛月5日揭膜; EZ月10Dat农膜,4月SH揭股; F 2且10日盖地膜, 4月 8日揭膜, G不覆膜(对照)。 试验采取顺序排列,重复3次,共计21个小区,试验田两侧设保护行。小区面积为32m‘,海区植2行,行距为72cm,丛距62cm,每区共计62丛。 四、药培经过 。试验田的美白于1987年7月25日行宽、窄行栽培,宽行94cm,窄行72cm。当年秋葵采收完毕后,至1988年1月5日齐泥平割残茬,灌浅水越冬。且月10日每666.7m‘施腐熟的猪厩肥Zt作基肥,3月31日以Ikg重的土块压墩,由于对照植株尚小,延至4月12日压墩。从3月 31日至5月 4日进行常规间苗2~3次,追肥均于3月31日施入,计每666.7m‘施尿素30kg,过磷酸钙55kg。各处理均于6月25日采收完毕。 试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回自材料对温度的影响 在水田条件下,以农、地膜覆盖的小拱棚都有明显的增温效应。据3月 9日至19日的温度记录(表1),棚内的平均气温、水温、5、10、15CC的上温,均分别比对照高3.26~3.42、 3.44——3.94、 2.40~2.46、 2.44——2.58、2.32~2.36”C,其中以平均水温的提高为最明显。经Duncan’ S测验,这些差异均极显著。而农膜棚中温度状况虽略高于地膜棚,但兀显著性的差异。 二、筹面租盖对夏荧植株生育状况的影o (一)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山于早期农、地膜覆盖提高了棚内的温度,使分株前期的生长速度明显地加快(表2)。 山表2可见,在揭膜前的3月21日,各覆膜处理的株高,几乎均比对照高一倍以上,。覆膜早比覆膜晚者高。揭膜后,各覆膜处理的苗株生长速度减缓,覆膜愈早减缓愈明显,但揭膜后半个月各覆膜处理株高仍比对照高66.sqo~81.7%。而覆膜晚的超过了覆膜早的处理的株高。随后对照的株高逐渐超过了所有覆膜处理者。 (二)对分林及其分集的影响一般美白越冬根株上鳞芽通过休眠期后,温度在SC以上就能萌芽。当平均土温仍在SC以下时覆膜,由于提高了土温,就会使萌芽提早,但萌生分株较少,发生分媲却较多 (表幻。 由表3可见,在自然出苗前半个月覆膜,出苗期早12天,而分株比对照少9.57畅~13.88qo。适当延后覆膜对分株萌发率不仅没有影响,反而稍有增加。各覆膜处理发生分率均特别多,而且生长强壮,分布合理,儿乎’j对照分株id异,覆膜早者发生分率也最多。从而使各处理每丛的合计苗数平均增加5~7个,农、地膜之间则无多大差异。 (三)对植株生育期的影响虽然在4月上旬揭膜以后,各覆膜处理株高的增加速度逐渐减缓,而对照株高却逐渐加速,且最终超过各覆膜处理,但并未改变它们之间生育进程的差异,而且还有所扩大(表4)。 山表4可见,各覆膜处理植株的各生育期均大大提前。其中孕荣始期和采收始期分别比对照提前14—20天和13~17天。农、地腹之间财基本上没有差异,早覆膜的植株,各个时期均提早出现,但到孕美期和采收期则差距明显缩短。 三、对荣自产量的影响 (一)对孕英率影响美白植株孕英率的高低是影响蒙白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夏麦生产中,常因栽培管理失误,使孕美期推迟,而受高温影响致孕英率不高而减产。那么进行覆膜催苗,使生育期提前,是否有利于提高孕蒙率呢?试验结果一(表5)表明,除各处理分株的孕英率显著高于分莱外,各覆膜处理分康的孕菱率也未因分康留存数的增加,而降低孕英率。各处理分株与分率的孕筵率呈无规律性的显著差异,由于各处理分株与分菜的组合不同,使总的孕英率也存在一定差异_,但无一定规律。因各覆膜处理每丛总苗数比对照有所增加,故它们的孕美数仍显著高于对照。 (二)对早熟性的影响各覆膜催苗处理均分别比对照提前进人采收始期13—17天,明 10日前早期采收的美自支数和产量大幅度地同步增加,其中美自支数分别增加ZM.99乃一405.42畅,早期产量分别增加251.28围~400.64啦,并分别占全期产量的57.6啪~71.3畅。而对照的早期产量仅占全期产量的18.9畅。此外,早覆膜比晚覆膜的虽然上市期早,但早期产量,却以晚覆膜处理的为高。 (三)对总产量的影响各覆膜催苗处理的全期产量仍高于对照,但增产幅度已大大下降,分别只比对照高9.6畅~34.9畅,其原因是全或采收的嫩茎数差异大大缩小。而现存的这种差别。完全是由于覆膜催苗处理的植株早期分裂旺盛,致使留苗数增加的缘故。而不是孕荣率的提高所致。其中过早覆膜处理的莽白的支重小于对照,其增产幅度也显得较为低下。 四、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于各覆膜处理提早了养白的熟性,提高了美自总产量,故对产值的提高更为显著,各覆膜处理较对照早期产值分别高达334.sqo~502.4畅。总产值分别提高50.8%~90.11o。农、地膜之间及各覆膜期之间产值高低与产量情况相一致,若扣除各处理的成(工)本,各覆膜处理的净收入分别比对照增加48.910~104.5y0。农、地膜间以覆地膜的产值较高(除第二覆盖期外)。 小结 1.双季荚品种在夏美生产季节,行覆膜催苗,能促进植株生育,提早孕美和采收,提高早期成英率(达50q0~6OqO),大幅度地提高早期产量,一般早期产量高3~4倍,但总产的提高幅度较小。 2.覆膜催苗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总产值可提高50轴~.90畅,净收入高48qo~100俩。用地膜覆盖的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于农膜,可在风害较少的地方应用。为发挥覆膜催苗的经济效益,以选择早熟品种为宜。 3.适期覆膜催苗对提高早期产量有重要意义。一般不宜过早,本试验结果表明,在1月下旬~2月上旬覆膜为最佳。 4.覆膜催苗的成株较矮,叶片小,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美自产量,每丛定苗数应适当增加一些。至于如何解决成株矮小的问题,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夏茭白薄膜覆盖的早熟丰产效应@张棉天$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蔬菜办公室!315800 @林孟勇$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 @陈碧梧$宁波市北仑区农林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品种”一词的定义以及品种名称的组成

作物品种资源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栽堵植物命名的国际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Cultivated Plants)(1969)对“品种”一词的定义以及品种名称的组成有详细规定。“品种”一词定义为栽培植物的总合体,其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柑桔的成就和研究方向

浙江柑桔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一、前言 日本的柑桔变化很快。1975年,栽培面积为20万公顷,总产量为430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以后一直下降。1988年,栽培面积为14.7万公顷,总产量为280万吨。特别是温州蜜柑减少得更快,面积从1975年的16.9万公顷减少到1988年的10万公顷,产量从1975年的360万吨减少到1988年的200万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白鹅产毛性能研究初报

养禽与禽病防治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近几年来,各地先后进行了鹅活体拔毛试验。但对中国自鹅主要品种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生产性能比较还缺乏研究。本试验通过对中国主要白鹅品种的比较测定,为各地开展鹅活体拔毛选择理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抗病番茄新品种浙杂七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番茄春季保护地栽培迅速发展,但城郊蔬菜基地日益严重的病害影响了生产。据调查,杭州郊区的春番茄病毒病以烟草花叶病毒(TMV)0和1株系为主。为此,我们开展了早熟、抗病为主要育种目标的番茄新品种选育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已培育出浙杂七号番茄新品种。该品种熟性早,抗性强,适合早春保护地栽培,秋季栽培已大面积推广应用。1990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亲本的选育 母本矮T—105:以无限生长类型,高抗TMVWJManapal Tin—2nv和自封顶、早熟、经济性状好的北京早红为亲本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通过多代系统选择,选出了自封顶、早熟、高抗TMV、果型较大的株系矮T。1985年,针对矮T熟性不很一致、茄红素含量较低的情况,从矮T群体中选出7个株系。至1987年稳定。其中矮T—105表现为热性最早,植株整齐一致,茄红素含量高,经人工首期接种鉴定,高抗TMV 0和1株系。 父本浙红101—87—117:从本所70年代育成的浙红101(原名15—2—101)和Mana-nal Tin—Znv杂交后代中经系统选育而成。1985年选出7个株系,至1987年稳定。其中101—87—117株系(原编号101—85—8)自封顶,熟性早,第一花序节位低,坐果率高,成熟果果肉和胶囊颜色一致,均为红色。各性状表现整齐一致,田间抗性较强。 选育结果 1982年以矮T为母本,浙红101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在本院农场以无支架形式栽培的13个早熟组合和品种比较试验中,产量居第二位,折合产量达7 417.4kg/666.7m‘,早期产量居第一位,达4 399.skg/6.66.7m‘。1984~1985年参加浙江省第一轮番茄区域试验,表现优良。同时在全国番茄无支架栽培协作组包括浙江、上海、江苏、辽宁等省市9个点试种,总面积0.68hm‘,平均产量4 227.7kg/666.7m‘。浙江省嘉善县以该组合种植秋番茄,平均产量在4 000kg/666.7m‘以上,产值在2 000元以上,目前该品种每年秋栽面积已达266hm‘左右,深受莱农欢迎,已成为当地番茄主栽品种。 1986年以后用矮T—105和浙江101—87一117为亲本配制一代杂种,新株系配制的凡既保持了原组合的丰产性,又在早熟性、抗性、茄红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均有进一步提高。在1988~1990年三年的品种比较试验中,其早期产量比浙江省唯一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早熟品种红丰提高15.lqo~35.7%,总产量提高15.01o~30.8畅,均达5%显著差异水平(表1)。 该组合含Tin—Znv基因,经1988年春秋二季分别进行人工苗期接种TMV 0、 1株系(接种方法,病情分级标准和抗性划分均参考文献[2》分别表现为高抗和抗病,田间表现抗病,而对照品种红丰均为感病(表2)。 该组合茄红素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高,因此除宜远郊秋栽和近郊早熟覆盖栽培以外,还可在罐头厂加工基地栽培,近年已在浙江省乐清、瑞安、温州等罐头厂基地广泛种植,据统计浙江省在“七五”期间已推广1066hm‘以上。 品种主要特性 浙杂七号属早熟品种,植株为有限生长类型,株高70~80cm,主茎第6节着生第一花序,每花序间隔1~2片叶,3稳花序封顶,分枝性中等,结果集中,坐果率高,单株结果数30个左右。果实稍圆,单果重1309左右,未成熟果有浅绿色果肩,成熟果大红色,着色均匀,果表光滑,无棱沟,商品性好。高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生长势强,可溶性固形物食量sqo,茄红素达sing/100z。适于早春露地或塑料大棚栽培,也适于秋季栽培,为加工和鲜销兼用品种。 栽培要点 一、适时播种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育苗设施条件而定,苗龄80天,杭州市郊一般以1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为宜。 二、培育壮苗适龄栽培床上选用无病土壤,幼苗及时移植(2叶1心),适时扩大营养面积,避免挤苗,注意保温,通风透光,及时防治病虫害。露地定植一般在3月下旬,塑料大棚栽培可在2月下~3月中旬定植。双千整枝,每666.7m’3 300~3 600株。 三、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每666.7m‘施基肥1500kg,复合肥料40kg或过磷酸钙25kg,人粪尿1000—is00kg。追肥注意氮、磷、钾g要素合理配合,要增施磷、钾肥,不可偏施氮肥,番茄果实坐住后要重施追肥。 四、防止落花落可用防落素30~40X10-’喷花或2,4—DID~20X10-”点花进行保花保果。 五、防治病虫害一般每隔7~10天,用0.41o波尔多液或80qo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防治早疫病。用乐果或10%氯氰菊酯治蚜。早熟抗病番茄新品种浙杂七号的选育@马忠翼$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杭州310021 @杨悦俭$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杭州310021 @陈绍$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杭州310021 @姚建明$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杭州3100211金登迪等.浙江省部分地区番茄病毒病发生情况的问查浙江农业科学, 1988( 4) 2冯兰香等.番茄、辣椒对病毒病抗性的鉴定方法.植物保护,1986(4) 3杨悦俭等.番茄Manapal Tm一2nv中的抗性基因对TMV的抗性遗传研究.浙江农业学报,199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杂系列番茄新品种

长江蔬菜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一、浙粉杂3号浙粉杂3号为自封顶早熟杂交一代品种,株高50~70厘米,主茎7叶着生第一花序,花序间隔多为1叶,三穗花序封顶;叶色深绿,生长势中等。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菇菌糠制蘑菇菌种试验

长江蔬菜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开发利用食用菌生产而废弃的菌糠,我们于1990~1991年以平菇菌糠为主要配方原料,进行蘑菇制种对比试验,目的在于为菌糠代替棉籽壳制蘑菇菌种提供应用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害虫对苏云金杆菌的抗性概述

植物保护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商品制剂问世已半个多世纪。因其杀虫高效、广谱、对人畜低毒、对天敌和植物安全,已成为害虫生物防治的首选杀虫剂。目前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和应用上,在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制剂的同时,有必要重视害虫对其有可能产生抗性的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镰刀菌李瑟组研究——Ⅱ.镰刀菌李瑟组的分类性状评价及其种类

微生物学通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镰刀菌属(Fusarium)通常是分12—16个组,李瑟组(Liseola)是其中之一。该组的重要性不仅分布极广,还包括许多作物的重要病原菌,如引起水稻、棉花、甘蔗、玉米、香蕉等病害的病原菌外,还有污染食品和饲料的产毒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