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苏云金杆菌制剂芽孢杀灭法试验

生物防治通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苏云金杆菌制剂(Bt制剂)是应用最广、效果较好的微生物杀虫剂。由于Bt制剂对家蚕毒性较高,在蚕桑地区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了解决活菌对蚕业的危害,近年来,日本东亚公司采用高压灭活法和化学灭活法研制成“Bt死菌剂”,无二次传染,对家蚕安全,很受欢迎,占销售量的50%。我们进行多种灭活菌的方法试验,结果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辐射对大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3个大麦品种干种子经γ射线辐照后,其幼苗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在偏负极端R_f0.29—0.38出现新的酶带,根尖细胞出现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酶带数目和畸变细胞率的辐射剂量效应均可用线性回归方程Y=Ax+B拟合。对供试品种属性的分类分析表明皮大麦的辐射敏感性低于裸大麦,二梭大麦低于四棱和六棱大麦。

关键词: γ辐射 凝胶电泳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染色体畸变 栽培大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中白猪和杜洛克猪核仁组成区的比较初报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比较了浙江中白猪和杜洛克猪染色体核仁组成区(Ag-NOR)。浙江中白猪和杜洛克猪Ag-NOR平均效分别为2.08和2.46,总频率0.520和0.618,猪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浙江中白猪公(2.08)母(2.08)间无差异,杜洛克猪公(2.55)母(2.40)间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浙江中白猪 杜洛克猪 核仁组成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射线控制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性的效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0-0.20 kGy钴-60γ射线对含华支睾吸虫囊迹的鱼体和从鱼体中分离所得的囊蚴(离体囊蚴)分别进行照射,观察照射囊蚴在宿主(动物)体内发育的能力。囊蚴以灌胃法感染豚鼠或大鼠。用粪检虫卵和尸剖动物检查虫体的生物学方法,判定控制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性的最小有效剂量。结果表明,照射离体囊蚴的最小有效剂量为0.05kGy。照射鱼体组织内囊蚴的半数致死量为0.05kGy,最小有效剂量为0.15kGy。我国北方、中部和南方的该虫株囊蚴对钴-60γ射线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认为用钻-60γ射线0.15kGy剂量可完全控制鱼体中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性,因而辐照技术可作为预防医学中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囊蚴 辐照 kG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服普通大麦和球茎大麦部分不亲和性的尝试

种子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与常规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具有加速育种进程和提高选择效率等优点。但是,现有单倍体技术的单倍体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尚不能满足育种的需要。由Kasha等(1970)首次提出的染色体消失法(即球茎大麦法)是大麦上较为有效的单倍体技术。20多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其单倍体生产效率,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在番茄抗、感病品种根部的吸附、侵入和繁殖

植物病理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种和利用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不同致病力的青枯菌对番茄抗病及感病品种根部的吸附、侵入与繁殖。发现番茄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的植株体内在菌体数量上有明显差异,而与青枯菌对番茄根部的吸附关系不显著。电镜观察发现青枯菌强致病力菌株菌体能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番茄感病品种根部的细胞间隙中,并能降解植株细胞壁、破坏原生质膜;青枯菌强致病力菌株菌体在抗病品种根内和青枯菌强致病力菌株在抗病及感病品种根内均被番茄植株细胞壁吸附,并且被细胞壁周围的浓密物质所包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油菜素内酯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表油菜素内酯(epiBR)浸种24h,既能促进水稻幼苗在18℃下的生长并使低温胁迫(5℃±1℃,48 h)后在28℃下迅速恢复生长。水稻幼苗在低温逆境时,epiBR能有效地降低相对电导率,维持较高的SOD活性,减缓MDA的积累。epiBR处理还能在低温胁迫第一天促进脯氨酸累积,但在第二、三天反而低于对照。同时,epiBR使低温下的水稻幼苗保持较高的ATP水平。

关键词: 水稻 冷害 表油菜素内酯 超氧物歧化酶 脯氨酸 腺苷三磷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列杂交分析估算遗传参数两种方法的比较

生物数学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就遗传参数的估算,对双列杂交分析中应用最广的Griffing法和Hayman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Hayman法估算非加性方差的结果比Griffing法小(p-1)/P~2_5~2, 而估算加性方差和遗传方差的结果则分别比Griffing法大2(p-1)/P~2_s~2和(p-1)/P~2_s~2。另外,本文还就造成两种方法分析结果不同的原因作了讨论。

关键词: 双列杂交 遗传参数估算 模型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白叶枯病籼稻DV_(85)在籼粳交中的遗传表现

种子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抗白叶枯病籼稻品种DV_(85)与粳型广亲和系的亲和性较差。抗性基因在F_2代的分离,经卡平方测验,其抗感分离比显著偏离正常值,为异常分离。相关性分析显示这种异常分离与结实率、穗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无关。本文就籼粳杂交的配组形式和不同生育阶段对抗性基因分离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抗源 广亲和系 异常分离 籼粳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加工黄桃新品种“浙金2号”

中国果树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给本省罐藏加工桃的品种配套,应选育丰产稳产,贮运性能良好的早熟不溶质罐藏加工桃品种。我们于1977年进行桃的杂交育种,经过育苗、定植、观察和加工性能的比较,选育出黄肉、不溶质、粘核、丰产的早熟加工黄桃优系6-2-22。1990年6月通过省级鉴定,定名为浙金2号。1 选育经过浙金2号(原代号6-2-22)是以罐5为母本,连黄为父本杂交育成。1977年共配置14个组合进行有性杂交,获杂种苗306株,其中罐5×连黄组合获杂种苗22株。1978-1979年在浙江农科院果园育苗,1980年定植于杭州种猪场长命4队果园,1981年开始结果。1982年正式入选为优良单株,1986年建立多点试种园。经6a(年)的母本树及2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