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简化措施探讨
《现代农业科技 》 2016
摘要:探讨马铃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简化措施,包括挑选方形组培瓶、去除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变换消毒处理方式、使用节能灯、应用马铃薯转接后根茬、控制感染源等措施,以实现控制成本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耐密植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播期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大豆主栽耐密植品种‘合丰51’为试验材料,通过5个播期处理(S1为5月10日,S2为5月20日,S3为5月30日,S4为6月9日,S5为6月19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株高、主茎节数及百粒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豆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S3处理达到最高值,为4214.3 kg/hm~2。因此,大豆品种‘合丰51’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30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香粳水稻新品种绥粳18育成及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绥粳19是2000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与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历经产量鉴定、品种比较、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于2014年1月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通过,命名为绥粳18。1绥粳18特征特性香稻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4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450℃。该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播种期地温变化及玉米适宜播期分析
《玉米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的巴彦、佳木斯、林甸和宁安4个代表市县2004年至2013年间4~5月份日平均地温为基础数据,结合地温的变化规律和玉米种子适宜萌发温度,确定该积温带的玉米播种日期。结果表明,日平均地温均随着日期增加在波动中增长,4月1~9日,地温增长比较稳定,曲线波动幅度相对较小;4月10~23日,曲线波动幅度最大。10年间地温稳定通过6℃、7℃、8℃、9℃和10℃的平均日期分别为4月6日、4月13日、4月18日、4月19~27日,年际间差异明显。此积温带的玉米最早播种期为4月18日,适宜播期为4月23日至5月5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超级稻龙粳31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基础解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粳3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寒地早粳超级稻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抗倒、耐寒等诸多优点。本研究对其亲本进行追溯,构建系谱图,分析亲本主要特性及核遗传贡献率,揭示其遗传演化历程,为水稻育种亲本的选择和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龙粳31属于下北细胞质家族,传递途径为:下北→早丰→合江20→合江21→龙交89032→龙粳10号→龙粳13→龙粳31。核遗传物质由祖先亲本下北、石狩白毛、农林11、虾夷、笹锦、红星2号、奥羽239、曲系17、藤系117、雪光、越光、收921、空知、北明、空育125、北海84、台中27、高雄53、合选58和色江克按不同比例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6875%、0.9766%、2.5391%、8.2031%、3.9063%、3.1250%、3.9063%、7.8125%、15.6250%、12.5000%、1.5625%、1.5625%、3.1250%、6.2500%、12.5000%、0.7813%、0.7813%、0.7813%、6.2500%和3.1250%。亲本选择时,要注重母本在当地的适应性,而父本则应具有地理远缘或生态远缘的基因血缘;遗传基础狭窄是寒地稻区水稻育种取得新突破的主要限制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运用探究
《中国农业信息 》 2016
摘要:20世纪80~90年代,水稻叶龄模式和作物群体质量调控成果就运用到了水稻栽培中。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据叶龄进程,定量化诊断水稻生育过程和器官进程,依照高产形成规律以定量化衡量群体质量和相关动态指标,然后利用调控方法定量的方法原理全程定量化栽培技术指标,从而系统集成这两部分,让水稻能够精确定量诊断管理。由此使不同技术运用和相互间的配合都可以事先适时适量且最大限度发挥利用效率,达到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良好目标。而这也是当前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趋势,其前景很广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地区短柄硬肉大樱桃陆地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农民致富之友 》 2016
摘要:短柄硬肉大樱桃是区别辽宁以南地区大量栽培的长柄大樱桃而适合我省的优良品种。其抗寒、耐脊簙、生长势强、果实商品高,深受广大栽培者的喜爱,对调节我省市场淡季水果的供应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省短柄硬肉大樱桃栽培是零星的,甚至是空白,这主要因为没有掌握其品种特性与合理栽培技术,要实现其栽培高值化,须有科学、系统的丰产、优质技术来保障。1适地、适法土壤以疏松的沙壤土、壤土为好。宜选择背风向阳、地形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对甜菜碳代谢产物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研究施氮量对甜菜可溶性糖、蔗糖、果糖、淀粉含量的影响,为甜菜生产的最佳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选用甜菜品种H003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施氮水平(0、40、80、120、160、200、240 kg/hm~2)。结果表明,同一施氮水平下,随着生育进程推进甜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蔗糖、果糖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淀粉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蔗糖、果糖与淀粉变化规律相反。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甜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前期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后期与之相反;施氮120~160 kg/hm~2有利于甜菜叶片蔗糖和果糖的累积以及淀粉积累峰值期的提前。综合分析表明,同一施氮水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蔗糖和果糖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而淀粉与两者变化规律相反;施氮在120~160 kg/hm~2之间有利于甜菜碳水化合物同化、转化及积累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