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现代畜牧科技 2016

摘要:将青贮专用型玉米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设置低、中、高不同种植密度进行处理,并研究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发酵品质、亚硝酸盐含量以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种植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植株高度、茎质量以及单株叶质量均比较高,但是鲜草产量与粗蛋白产量相对较低,青贮饲料营养成分随着密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性,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粗脂肪含量都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相对比产量、发酵品质、硝酸盐类物质含量以及营养成分,中种植密度玉米产量与青贮量相对较高,较适合种植。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种植密度 青贮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距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6

摘要: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大垄双行,整薯播种。在同一密度下对不同行距间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旨在为马铃薯生产和机械化作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12株·m~(-2)和9株·m~(-2)的种植密度下,主茎数、结薯数、产量都是随行距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在7.2株·m~(-2)的种植密度下,主茎数、结薯数、产量是随行距的增加而呈现"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同一密度下,淀粉含量随行距增加变化不明显,大部分维持在15%~16%之间。总体来看,同一密度下不同行距间对主茎数、结薯数、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马铃薯 行距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龙单7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龙单7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06年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4年初审定推广,原代号为龙209。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2006年以H263为母本、龙系329为父本杂交育成。2007-2008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进行品种观察、比较试验,两年院内试验平均产量11 220.2kg·hm-2,比对照品种兴垦3号平均增产13.3%;2009年在各适应区进行异地鉴定,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香粳稻新品种绥粳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6

摘要:绥粳1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于2003年以绥粳4号为母本、垦稻1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早熟优质香稻新品种,2014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逆性好,品质优,口感好。

关键词: 香稻 绥粳15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中国稻米 2016

摘要:为明确黑龙江省主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更高效的选育水稻新品种,以139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对影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比较丰富,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11%,并且稳定性很好;分蘖株数、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剑叶宽度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谷粒形状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10个农艺性状可以归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68.759%。

关键词: 水稻种质资源 描述性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玉米耐旱形态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进一步确定玉米的耐旱指标,有效地进行新品种的选育,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高产室选育的相对耐旱玉米新品种龙单23和相对不耐旱的龙343为试验材料,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状况差异。结果表明:较耐旱品种龙单23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的根干重、根冠比值、根长、根数等参数都明显优于相对不耐旱品种龙343。

关键词: 玉米 耐旱 个性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孕穗期低温条件下ABA对水稻结实率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为了明确ABA对孕穗期低温下水稻结实率及叶片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以2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龙粳11’(冷敏型)和‘龙稻5’(耐冷型)为材料,于孕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持续1,2,3,4,5天)处理,并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研究低温条件下ABA对不同水稻结实率的调控效应,同时探讨了ABA和低温对水稻叶片膜透性、抗氧化酶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龙稻5’的结实率变化不大,‘龙粳11’的结实率显著降低,20 mg/L的ABA能够有效缓解低温伤害,相对提高低温胁迫下水稻的结实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龙稻5’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龙粳11’,但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龙粳11’。ABA可提高冷敏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同时可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这说明ABA可以通过调控水稻抗氧化酶、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的活性及含量,进而提高冷敏水稻品种的耐冷性。

关键词: ABA 水稻 孕穗期 低温胁迫 叶片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麻屑替代稻草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大麻屑是纤维作物大麻的主要副产物,为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无形浪费,以大麻屑替代稻草作为主料进行大球盖菇的栽培试验,对菌丝生长状况、出菇性能、生物学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用大麻屑替代部分稻草栽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旺盛、生物学效率达到80.1%。最终选择大麻屑50%、稻草30%、稻壳20%为最佳配方。

关键词: 大麻屑 替代稻草 大球盖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中脂肪氧化酶分布及其在贮藏期间的变化

食品与机械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稻谷为试验对象,测定脂肪氧化酶在稻谷颗粒中的分布情况,并对不同加工条件下稻米产品的加工精度及脂肪氧化酶活力残留情况进行分析,通过28 d不同贮藏温度下的贮藏试验,对稻米中脂肪氧化酶在贮藏期间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稻米中的脂肪氧化酶在各生理结构层中分布不均匀,且以米胚中的活力最高;同时,稻米中脂肪氧化酶活力随加工精度的增强呈下降趋势;贮藏期间,米糠中的脂肪氧化酶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变化差异不显著,但其在高于30℃条件下贮藏时则表现出不稳定的特性。通过对脂肪氧化酶在稻米中的生理分布及贮藏变化分析,为开发不同加工精度获得的稻米制品及其相应产品贮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稻米 加工精度 脂肪氧化酶 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T-S叶面肥对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喷施GT-S叶面肥对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GT-S叶面肥可以显著提高小白菜的植株高度、叶片宽度、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同时,喷施GT-S叶面肥均显著降低了小白菜硝酸盐的含量,最高降幅达45.37%;且显著提高了小白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37.33%、47.36%、18.20%。喷施GT-S叶面肥是提高小白菜产量及改善品质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小白菜 甲壳素 硝酸盐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游离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